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類風濕關節炎的穴位調理!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作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和細菌、病毒、遺傳及性激素有很大的聯繫。臨床主要是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腫痛為特徵。中醫認為,本病為「廷痹」,是由於風寒濕熱之邪滯留於筋骨關節所造成的。

在飲食方面,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說烹調方式要以清茨爽口為原則,盡量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另外,儘可能地減少脂肪的攝取, 如果體重超過正常值,要適當減輕體重。除此之外,還應該減少長時間臥床休息的時間,而且,在運動的時候,不要太過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者是臥床運動。

冬季,清晨起床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溫,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地做些暖身的運動。比如說,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做伸展劃水的動作等。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緩解關節炎的效果。

特效穴位:尺澤、曲澤、太淵、大陵、曲池、陽池、陽溪等。陽陵泉、足三裡、太溪、照海、湧泉等穴位。

取穴要點:

尺澤:仰拿,微屈肘,在時橫紋上,肚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

曲澤:伸肘仰拿,肘都部稍彎曲,在肘彎裡可摸到一條大筋,即肱二頭肌腱,在其內側,肘橫紋上可觸及一凹陷處。

大陵:仰掌,微屈腕關節,在掌後第一橫紋的再筋之間。

太淵:坐位,伸臂側拿,在腕橫紋橈側輕觸橈動脈,從感覺到搏動處稍往橈側移動至凹陷處。

曲池:仰拿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陽池:微屈指,沿手背部第4、5掌指關節向上至腕背側橫紋處可觸及一凹陷,用力按壓有酸脹感。

陽溪:拇指向上翹起,腕橫紋前露出兩條筋,即拇長伸肌健和拇短伸肌腱,兩筋與腕骨、橈骨莖突所形成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陽陵泉:坐位,屈膝成90度,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

足三裡「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四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太溪:坐位或仰臥位,由足內踝尖向後推至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大約相當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按壓有酸脹感。

照海:坐位或仰臥位,在足內側由內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緣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

湧泉:坐位,卷足,在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凹陷處的前方,大約可見腳底肌肉組成的「人」字紋路,湧泉穴就在「人」字紋路的交叉部分。

按摩手法

(1)點按肘部的尺澤、由澤、曲池穴各30 ~50次,力度以酸痛為度,緩慢按摩。

(2)按揉太淵、大陵、陽池、陽溪穴各30~50次,力度稍重,以酸、脹、痛為度。

(3)捏揉太溪、照海穴各30~50次。

(4)點按陽陵泉、足三裡穴各50~ 100次,力度以酸痛為度。(5)擦湧泉穴50~100次,力度稍重。

貼心提醒

(1)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病變關節處進行熱數。(2)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但不宜過度疲勞,以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和預防肌肉薑縮為原則,(3) 注意管養,忌食生冷寒涼食物。(4)初次治療後,如疼痛癥狀加重者,要進行對準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