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就是山西氣吞萬裡的方式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平型關長城

搭個帳篷席地而睡,

農家院裡湊合幾宿。

歷時兩個多月,

本文作者穿越大半個山西,

跨越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

殺虎口、偏關遍覽長城,

歷史的濃墨重彩在畫面中顯現,

宛如一篇現代版“出塞”。

撰文:鹿永國、楊東

攝影:楊東

娘子關

娘子關是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素有三晉門戶、京畿藩屏、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存關城建於明朝,匾額題為“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堡,古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相傳唐代平陽公主在此駐防時所建,因平陽公主部隊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娘子關夜色: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並名

平型關

明代定都北京後,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掠,扼守京畿的第二道防線“內長城”誕生。內長城利用太行山、恆山等高峻的山嶺,沿山築險,虎踞於平型嶺南麓之上的平型關是內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口。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聳立,兩山之間是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

1937年9月25日,日本精銳部隊在此遭八路軍伏擊,平型關大捷成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

平型關: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平型關長城牆體構折

平型關軍堡俯瞰:當年用於駐扎守關將士的關隘,如今變遷成為守村護寨的天然屏障。

平型關下的牧羊人

雁門關

威名顯赫的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其位於代縣縣城以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據史料記載,此山東西陡峭,高聳入雲,連南北來往的大雁都飛不過去,只能從狹窄的關隘通過,因而取名“雁門關”。所謂“萬夫莫開,酒塞之尊”。

雁門關:“萬”字狀,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

雁門關百草口長城,位於山西省朔州山陰縣和忻州代縣交界處,附近有烽火台、兵營暖屋等古建築。此段長城的位置,歷史上稱陘嶺,是區分內外、捍衛中原的門戶。

雁門關廣武城軍堡

古今交匯

孤立的烽火台:因為有生命,所以不曾孤獨。

燈火闌珊處,星光依舊。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家雕鑿的佛窟巨像,與萬裡長城並無直接聯繫。但從雲岡石窟上方俯瞰,一座歷經滄桑的黃土城牆堡壘,與舉世聞名的北魏造像融為一體,令人稱奇。

雲岡石窟概貌

(滑動下圖,欣賞雲岡石窟全貌)

長城鄉

長城鄉,位於山西大同陽高縣,原名二十六村,其意為距陽高縣城26華裡。長城鄉境內溝壑縱橫,鳥瞰之下千皺萬褶。據考證這裡無險可守,從實戰出發的角度看,獨立敵樓與長城互為犄角之勢,籍此也形成了該段長城獨特的建築風格。

長城鄉夕照

長城鄉腳下

長城鄉碧野千頃

鎮川口長城

山西大同鎮川口長城,沿線地勢平坦,無山河之險可憑借,明朝蒙古兵曾由此兩次大舉毀城深入侵擾邊民。此段長城修建時就地取材,為黃土夯築,較為堅固。

山西大同鎮川口長城

鎮川口長城:金石為開

摩天嶺長城

摩天嶺長城位於山西大同左雲縣,地處我國歷史上農耕與遊牧文明之衝突部,屬地險要,加之邊塞古樸雄渾,頗有地老天荒之感,是大同境內一處極具代表性的古跡。

摩天嶺長城·裂變

長城窟,多馬骨

殺虎口

殺虎口關,古稱“殺胡口”,明朝為抵禦蒙古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得名。清朝時,改名為“殺虎口”。殺虎口長城修建較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是歷代古長城的雄關要隘。清朝時,這裡成了“走西口”的必經之路

山西朔州殺虎口: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殺虎口星空

(滑動下圖,欣賞殺虎口星空全景)

三十二長城

三十二長城,坐落山西朔州右玉縣,因其邊上的三十二村得名,三十二村又源於明長城進入右玉境內的第三十二個敵樓。此處交通閉塞,人煙稀少。

三十二長城:托遺響於悲風

偏關

偏關位於山西省西北邊陲,北依長城西臨黃河,屬忻州市下轄縣。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被稱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偏關縣城概貌:青山長河,世代綿延

(滑動下圖,欣賞偏關縣城全貌)

偏頭關關城:人間煙火

老牛灣

老牛灣位於晉蒙交界之處,以黃河為界,是長城與黃河相匯之地,也是自然與人文結合之地。

老牛灣:母親黃河與萬裡長城與在此相擁

老牛灣軍堡戲中人

老牛灣軍堡看戲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喜看稻菽千重浪

天針

千年以後

歷史是時代最生動的教科書。

長城

從來都不是一堵孤零零的長牆,

它是嚴密的防禦體系,

甚至是一個龐大的“軍事生態系統”,

更是人類智慧與大地的最美交響。

昔時明月今時關,

長城靜靜地記錄著時代的更替興衰,

更深刻地見證著

歷史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變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