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塞北小城右玉:骨子裡的倔強

萬裡長城蜿蜒曲折,從東向西,伏山而行。長城走到晉蒙交界處時出現一個小城,這便是山西省右玉縣。千百年來,處在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交界地帶的右玉,戰事多、兵營多、士兵多。朔風寒雪滋生出這片土地骨子裡的倔強。

山西朔州:航拍右玉縣古長城遺址

右玉,最早被納入中華文明曙光是在戰國趙武靈王時期。據記載,趙武靈王置雁門郡即在今天的右玉一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已經婦孺皆知,然而,當時的勇毅決絕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呢?

史載,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衰退,時常受周邊小國和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為了提升軍隊戰鬥力,趙武靈王欲向遊牧民族學習,改寬服為“胡服”,改“步射”為“騎射”。政令未出便遭到反對。這些做法對於重視“夷夏之辨”的人來說怎麽受得了!如果當時有“漢奸”一詞,恐怕免不了扣到這一國之君頭上。

真正的愛國者,不會被狹隘的情緒左右。趙武靈王冒著“雖驅世以笑我”的壓力推進改革,打造了一支高度機動的作戰部隊,重振趙國。在這種時代精神下,一種大勇扎根在右玉的大地上。

認準了就乾,這就是右玉。

自戰國至明代,右玉成為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民族反覆拉鋸的戰場。殺虎口,便是見證地之一。

殺虎口,原名殺胡口,在右玉縣城西北。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剌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關於殺虎口及右玉城的戰略地位,從“水陸神禎”一事足可看出。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英宗被瓦剌俘去後繼位的。據傳,他曾祈禱若打敗瓦剌,願將“水陸神禎”禦賜給當時的朔平府右玉縣。後來,大臣於謙組織京都保衛戰取得勝利,英宗被釋,代宗遂將“水陸神禎”頒賜給右玉,以謝神靈。“水陸神禎”是皇宮中庫藏的120幅稀世珍品的繪畫,多出自吳道子和閻立本之手。

在明代,右玉還發生過一次可歌可泣的孤軍守城戰。嘉靖年間,北方俺答汗之子辛愛的妾投奔大明。當時的大同總督為邀功請賞,將其送進京城。為此,辛愛起兵攻城。在多次強攻下,右玉城軍民浴血奮戰,從九月堅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雖未被攻克,但城內軍民幾乎絕炊斷糧,牛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最終,右玉等來了援軍。

拚光了,也不服輸,這也是右玉。

殺虎口還有個別名叫“西口”,這是歷史上有名的“走西口”的發生地之一。

明朝中後期,蒙漢關係緩和。於是,以殺虎口為中心,興起了邊市貿易,兵堡也逐漸轉變為商貿重鎮。清末民初開通鐵路之前,主要貨物都是由殺虎口進出。口岸貿易持續了將近500年。

從清順治年間殺虎口設立稅關,到1929年與塞北關合並,殺虎口稅關先後存在了280年。據史料記載,清代繁榮時,殺虎口稅關年解稅銀達13萬兩之多,“日進鬥金鬥銀”,繁華遠近聞名,曾有“小北京”殊榮。

作為“走西口”進出長城的關鍵站點,殺虎口也是明清時期山西歷史的縮影和晉商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晉商輝煌的創業史,更見證了明清走西口大移民的辛酸與悲壯。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的草原地區,艱苦創業,開發了邊疆。

如今,青石鋪就的西口古道只剩下大約1公里長,三四米寬的路面,石道上隱約還可以看到歷史留下的車轍印。

從戰爭到貿易,一代代晉商從這裡出發,馳騁天下。一代代移民從這裡踏上陌生的土地,在兵匪侵擾、災荒不斷的動蕩歲月裡,幾經磨難,用一己單薄的身軀,開拓出新天地。

隨著“走西口”而植入右玉大地的,不只是那段大移民大遷徙的歷史,更是一種對好日子的憧憬以及篳路藍縷、吃苦耐勞的堅韌。

上千年的戰爭拉鋸、數百年的人口流動,破壞多、建設少。到1949年時,右玉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全縣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僅有5.3平方公里殘林,森林覆蓋率只有0.3%。“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夜晚土堵門”,曾有環境專家將右玉列入“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建議全縣搬遷。

怎麽辦?1949年,右玉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後,看到的是“十山九禿頭”的荒涼。幾經討論,全縣達成共識: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種樹。從此,一場穿越70年時空的植樹造綠“接力賽”在歷任縣委書記帶領下起跑。右玉人的精氣神,在這場時空接力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上世紀50年代,右玉人向最難治理的黃沙窪開戰。幹部群眾、男女老少一起上,人們挑起水桶,扛著樹苗,拿著鐵鍬,向黃沙窪進發。沒錢買樹苗,就裁剪楊樹枝插種;植樹累了,便席地而坐,喝著涼水吃蓧面。然而,幾千人栽了兩年的樹,卻被一場持續多日的大風刮死,沒剩幾根苗。一年不行種兩年,兩年不行種三年。三戰黃沙窪後,人們把樹“釘”在了黃沙裡。

山西朔州:右玉縣三十二村

70年間,種樹在右玉已經成為一種信念,有一個孩子沒種過樹。曾有一位右玉人,死後,他老婆在棺材裡放了一把紙糊的鐵鍬,說“沒了鐵鍬,他就沒了魂了!”像他這樣的一個個英雄,激勵了全縣人與風沙不折不撓地“死磕”。

到今天,右玉這塊塞北之地的林木覆蓋率達到54%。樹種從過去的區區幾種變成30多種,藥用植物達到45種。不毛之地變成了塞北綠洲,成為綠色的海洋。

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右玉人展現出一種永不放棄的執著。在這份執著中,透出右玉千百年來的那股子倔強——不服輸、不低頭、不放棄。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哪怕頂風冒雪,不達目的不罷休。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9年第6期

作者:王井懷

主編:孫愛東

編輯:張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