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測算血壓技術:自動PK手動,究竟誰更勝一籌?

相信很多人對高血壓都是一臉懵的狀態,

播放GIF

然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患有「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數據為2.9億人,其中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標率卻只有46.9%、40.7%和15.3%。

播放GIF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友來說,血壓是很重要的指標。不僅如此,近幾年患高血壓的人數不斷攀升,甚至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或穩定血壓,極易危害健康並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

因此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和高血壓人群都需要定期測血壓,但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無法連續監測血壓且攜帶不便。目前大多數的智能手錶比電子血壓計更為小巧輕便,且使用體驗尚佳,佩戴的用戶對自己的血壓趨勢有更為直觀的認識。

不過最值得用戶關心的是:智能手錶的種類繁多,血壓數據靠譜嗎?哪家測算血壓的技術更好呢?

因為血壓來源是心臟搏動產生的血液流動產生,測量血壓時受血液容量血管壁舒張性,體姿等多種因素影響。

我們先不管智能手錶的外觀如何酷炫?直接就看它實用性的「測算血壓技術」,目前市面上能測量血壓的手環/手錶從測量原理來分有兩類:PPG自動測算技術和PWTT手動測算技術。

一、PPG自動測算血壓技術

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簡稱PPG,是借光電手段在活體組織中檢測血液容積變化的一種無創檢測方法。當一定波長的光束照射到指端皮膚表面時,光束將通過透射或反射方式傳送到光電接收器。

在心臟搏動周期內,外周血管中的微動脈、毛細血管和微靜脈內流過的血液相應的呈脈動性變化。當心臟收縮時血液容積最大,而在心臟舒張時容積最小。血液容積這種脈動性變化一般可通過光電容積感測器獲得,所得的波形中含有容積脈搏血流信息。因此可以通過容積脈搏血流信息和血壓信號的關係來獲得收縮壓和舒張壓!

二、PWTT手動測算血壓技術

脈搏波傳導時間法,通過光電感測器採集手腕部位的脈搏波PPG和心電ECG信號結合起來分析PPG和ECG波峰的時間差,簡稱:PWTT(Pulse Wave Translation Time)。

脈搏波傳遞的速度與血壓是直接相關的,血壓高時,脈搏波傳遞快,反之則慢。而脈搏傳遞時間(PWTT)可以通過心電信號ECG與脈搏波信號PPG獲得,再加上常規的一些身體參數(如身高,體重)可得出脈搏波傳遞速度,進而演算出血壓值。

這是業內目前都比較認可的在可穿戴方案裡比較嚴謹的血壓測算技術!

兩者相較之下,究竟誰更勝一籌?

1.採集方式對比

總體來說,PPG和PWTT都已經是十分成熟的技術,但PPG的採集方法簡單,只需要光電感測器和演算法;而PWTT的採集方法相對複雜,即需要光電感測器,又需要心電模塊。

2.血壓數據的可靠程度

安芯君這裡必須說明一下:人體血壓因自然波動、情緒、坐姿等都可以在短期內影響血壓數值,左右手血壓數值甚至也可能相差10mmhg。所以血壓數據有誤差是很正常的,但誤差必須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否則監測血壓還有什麼意義?

目前美國血壓計標準是:建議85%的測量結果的誤差要小於5mmHg。

PPG血壓測量技術的準確度待驗證,從一些醫學文獻上來看,PPG這種模式目前的準確度偏差是在±10mmhg左右,而且要在特定場景下。

PWTT測量技術,數據準確度會比單純採用PPG技術高一些,其誤差可以控制在±5mmhg以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因為PWTT測算技術的測量方法不是直接佩戴智能手錶就可以測,而是需要佩戴者的手指按壓在手錶兩側的金屬片上面,才可以測出血壓。但是單獨採用PPG測量血壓的手錶,則是直接佩戴就可以測血壓,不需要手指按壓。

而使用PPG自動測量血壓技術,因為感測器在腕上反射光所採集的信號很弱,採集不到直接的血壓信息、心率值計算出血壓。加之信號弱,所以不準。

且PWTT手動測算技術是在光電信號的基礎上,增加了幾塊金屬片,用來採集心電信號,綜合兩種信號,減小誤差。

其實疾病都是呈階段性發展的,高血壓也是如此!簡單來講高血壓的歷程按以下規律發展:

正常—波動—確診高血壓—慢性損害主要靶器官—出現癥狀—出現嚴重傷害。

當血壓因為血管壁長期承受著高於正常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冠心病、腦卒中(中風)等嚴重疾病,並且可能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發病!因此能更真實地反映各時間點的血壓狀況,預測血壓波動特點及晝夜變化規律的血壓測算技術至關重要。

為了排除外因干擾血壓數據,安芯君建議在測量期間,最好能做好以下幾點:

  • 避免劇烈運動;
  • 不要進入強磁場的範圍,比如核磁共振、CT、電磁爐、電熱毯、針灸理療等;
  • 避免儀器浸泡、磕碰、擠壓。

部分圖源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