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現實到理想的美國,我看到了什麽

唯妮16歲留美,

曾在美國東部寄宿高中讀書,

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新生。

她的美高留學日記篇篇好看!

學霸、吸毒、戀愛、互助?

真實的美國中學什麽樣?

今天講講旅行中遇到的事!

紐約的博物館:什麽人在裡面?

長周末又去了一趟紐約,一個人攥著一張地鐵票在破舊生鏽的地下城市穿梭著。

我常常說自己很喜歡看書,但相比蜷在床上看書,我更喜歡在與外界有一些接觸的環境裡閱讀,或是乾脆一整天待在博物館裡面,讓自己遠離電子產品的誘惑!紐約是很好的滿足我願望的城市,哈哈!

我常去的是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和MET(大都會博物館),門票采取自願繳費製:博物館會提供一個建議的價格,然後讓遊客自行決定支付多少費用。

我常拿著學生證坦然地對管理員說“May I enter for free?”(我能免費進去嗎?)管理員明媚的笑笑,然後幫我辦了手續。

博物館在美國真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美國許多大城市到現在基礎設施都有待提高(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費城,似乎我去過的所有城市除了首都華盛頓特區之外都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老舊氣息):街邊堆著一米高的汙雪、一星期沒倒的垃圾、一排乞討的當地人……

但是,走進博物館或是畫廊會有一種來到理想世界的感覺。幾乎每次都能看到十幾個一組的幼兒園小朋友們抱著小畫架、席地而坐圍著雕塑老師提問;還有拿著小本子塞著耳機的美術專業大學生;下了班途徑中央公園的紐約客們;以及閑來無事的老年夫婦戴著老花鏡、互相攙扶著從一幅畫踱步到另外一幅畫……在其中穿梭,絲毫沒有作為旅行者的格格不入。

當天我去看了其中一個特殊展覽,是上世紀紐約名媛設計師Jacqueline de Ribes的服裝展。一個小小導覽團,由一位六十幾歲頭髮花白卻風姿不減的志願者帶領,團裡大部分都是垂垂老矣的“上世紀的”老太太,指著或浮誇、或奢華、或神秘的剪裁回憶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奢靡以及她們逝去的青春。

有一位九十多歲的亞裔老太太用顫抖的手,激動的指著其中一件晚禮服說,這是她連續第三次來看這個展覽,她的兩位白人老太太朋友紛紛稱是。

我們總是將時裝、時尚這樣的詞匯與青春美貌、紙醉金迷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們心中依然埋藏著少女時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一個沒有老人聲音的社會也許是一個可以正常運轉的社會,但一定不是一個完整的社會。不只是老人,似乎每一個紐約人都能與這座大都會博物館裡某一件藝術品產生深刻的情感聯繫,讓大都會博物館真正成為一座城市共同的記憶。

另外讓人開心的是:大都會博物館正隨潮流往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語音導覽備有六種不同的語言,讓國際遊客參觀起來毫不費力。還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參觀路線以及語音介紹,讓帶孩子來參觀的家長們省去不少煩惱。

去年寒假有個朋友帶著孩子來紐約住了一個月,就住在大都會博物館正對面,每天下午都帶孩子泡在裡面,我當時很不理解,現在卻感同身受理解了這樣的選擇。

本來想暑假申請一份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實習工作,不巧博物館隻接受來自紐約學區的高中生,讓我的計劃告吹,只好等到大學或是工作時在這裡找兼職啦!

康奈爾畢業的農場主

這次旅行本來是戶外野營,但因為美國東部最大的暴風雪不巧周末來襲(零下二十五攝氏度加上狂風暴雪),我們只好臨時改成住在室內。

旅行是由學校的一個不大的社團組織的,竟然是兩個老師帶著六個學生、開著兩部學校的車去玩三天!而且全部是學校出錢!當時我媽問我這麽怕冷怎麽還敢這時候去野營,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從來都沒有去野營過,反正學校出錢不去白不去啊”。

提到這個並沒有想要炫耀學校的富有,只是覺得之前沒有好好利用學校豐富的免費資源有些遺憾,在接下來的一年半裡我要努力尋找其他資源,讓高中生活不留遺憾。

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冰淇淋工廠。老闆一家祖上從蘇格蘭移民美國,到今天已經是第五代了。我們的車在大雪中盤山而上,停在一幢毫不起眼的小平房前,房子裡十分整潔空蕩,除了十幾個存儲冰淇淋的冰櫃什麽都沒有,顯得有些拮據。

過了一會兒,一輛不起眼的卡車停在門前,車上下來一個樸實中略帶羞澀的中年男子。他穿著一件經過歲月打磨的衛衣、牛仔褲、牛皮手套、運動鞋,在身著拖地長款羽絨服的我們面前,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他謙虛的說起與兩個哥哥一起經營冰淇淋廠的事,又帶我們去參觀了他自己設計建造的牛棚和擠奶房(牛糞的氣味我大概終身難忘),最後才很隨意的說起:這些環境以及農業的知識都是他在康奈爾大學讀書的時候學到的。

請我們每個人都吃完冰淇淋之後,他說:“We will never get rich, but we will live like this forever”(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變成億萬富翁,但是我們會把這個家族事業永遠繼續下去)。

我在美國精英雲集的新英格蘭地區住了兩年多,身邊不乏常春藤大學畢業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在他們身上,幾乎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一種elite精英的氣質,而這位冰淇淋場主大概是我見過的最“接地氣”的一位精英吧:熱愛家庭,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明明可以握著溫熱的星巴克在華爾街從一個會議室走到另一個會議室,但他卻選擇在人跡罕至的山裡每天花五六個小時與植被和幾十隻奶牛在一起,以一種坦然的心情面對小康的生活、面對社會裡大部分人瘋狂的想要致富的欲望。

常常在報紙雜誌上讀到某某人放棄優渥的生活去落後國家支教、當志願者什麽的,那時總覺得媒體在誇張。哪有人可以完完全全擺脫名利的誘惑啊?

但在大雪裡,我感悟到:也許有的人真的是born with a mission(為了某種使命而生),擁有一顆不會被欲望誘惑的靈魂。

在回程的路上,我們學校一個韓國男生說:“如果我考不上史丹佛、哈佛、麻省理工,我爸媽大概會斷掉我的經濟來源把我趕出家門吧!”

車外寒風呼嘯,這時候,那位羞澀農場主的話語更加深入我的心...

從浮誇的精英社會,到有使命感的農場主;從老舊的地鐵,到美輪美奐的博物館;現實和理想,有時就是一窗之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