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七下南極,中國南極長城站第一人郭琨走了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兩年前坐在輪椅上,通過央視《朗讀者》節目,將一個個感人的南極故事講述給觀眾的老人——中國南極考察事業的開拓者、原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於4月3日19時2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在我國南極考察事業歷史上,郭琨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七下南極,兩次榮立一等功,組織和參與了長城站、中山站的建站及考察工作,是我國早期開展南極考察和建設科學考察站的組織者和最終實施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2017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國家海洋局對中國極地考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授予郭琨等59名同志“中國極地考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郭琨曾在《心系長城站》如此描述自己對南極的特殊感情:每次踏上冰雪荒原的南極洲大地時,心情總是異常激動,總是異常激揚,總想把所看到的一切都一點不遺漏地印在腦海裡,銘刻在心中。每當翻閱資料、照片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回到魂牽心系的長城站、中山站的懷抱中,回到執著追求的、潛心探索的、神奇的南極懷抱中......

沒有自己的南極考察站

臨表決前被請會場外喝咖啡

1983年9月13日至9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由外交部和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組成的、以外交部條法司副司長司馬駿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一行三人(司馬駿、郭琨、宋大巧),首次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了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召開的第十二屆《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

郭琨在書中回憶,當時有16個協商國出席會議,有9個締約國被邀請參加了會議,會議有 30多項議程。當時大會協商國的文件櫃內的文件是滿滿的,締約國的文件櫃在開幕時隻放入大會議程和代表團名單,以後是空空如也。特別是每當會議討論到實質性內容和進入議程表決的時候,會議主席宣布:締約國請到會議廳外面喝咖啡。最後連表決的結果也不通告。

在這樣的國際會議上,沒有表決權,被請到外面喝咖啡,這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屈辱,它剌痛了我國代表團的心。“我作為代表團的一名成員,又直接從事我國的南極考察的組織管理工作,深感切膚之痛,我發誓:‘在南極不建成我國自己的考察站,今後我再也不參加這樣的會議!’”

赴南極隊員都簽下“生死狀”

1984年11月,我國首次南極考察隊乘坐的“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從上海出發開始了遠征南極。此次南極考察的任務是在南極喬治王島建設長城站。

591人裡,作為當時剛畢業回國的留法博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漢是被“拔尖”入隊的。

因為是首次南極考察,沒有任何經驗,出發時包括劉小漢在內的隊員們都簽下了“生死狀”。搭乘的“向陽紅10”船上甚至備有一些大的塑膠袋,準備隊員萬一犧牲了就往袋裡裝,然後放在船底冷庫冰凍起來。

1984年12月26日,船隻抵達喬治王島。因為“向陽紅10”船既不是破冰船也不是抗冰船,這意味著必須趕在南極夏天結束前完成建站並撤離。

為了建站,無論是科學家、機械師,還是後勤人員,都成了“建築工”。他們住在尼龍充氣帳篷裡,每天早晨五時左右,郭琨開始挨著各個帳篷吹哨子、掀睡袋叫起床。

“寒冷,饑餓,極其疲憊。”劉小漢上山下鄉時曾在西藏呆過4年,自認吃過很多苦,但生命中最苦的一段時間卻是參與長城站建設。

郭琨曾這樣描述那段艱苦歷史:長城站站區冰雪皚皚,冰雪融化的水浸泡著砂和礫石地層。這裡平均一米以下是永久凍土層。站區常常是呼嘯的風暴、漫天彌漫的大雪、連綿的大雨、凜冽的嚴寒。我們居住的小塑料帳篷,常常被風暴吹翻。雨雪常常把帳篷壓塌,大雪隨風飄進帳篷內。我們鋪的是充氣墊子,蓋的是鴨絨睡袋、被子,鋪下冷氣襲人,雪常常落在被子上。清晨起來,氣墊和睡袋之間是水淋淋的。廚房餐廳在一個24平方米的帳篷內。

長城站實現少有的

當年建站當年越冬

我國南極長城站於1984年12月31日奠基,1985年1月1日開始施工,2月14日竣工,僅僅用了45天。

按照計劃,這是建設一個夏季站,建成以後全體隊員撤離長城站,待來年南極夏季期間,再充實成為常年站,然後進行越冬。但長城站建成以後,南極洲考察隊員出於對自己建設成果的熱愛,以及為國爭光的熱情,紛紛要求留下越冬。同時,考察隊全面分析了長城站各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對發電、通訊和食品儲存情況的研究分析,認為長城站已經具備了越冬的基本條件,長城站可以由夏季站上升為常年站。

經請示,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批準,同意長城站為常年站,留下八名隊員在長城站首次越冬考察。南極長城站能在這樣短的時間之內建成一個常年站,這在國際南極考察史上都是少有的。

“一個國家在南極能獨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個科學考察站,特別是一個常年站,充分顯示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工業、科學技術、航海和後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準。”郭琨之前在書裡闡釋。

自此,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前仆後繼,建立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

又是一年清明時

讓我們沐一絲春雨

擷一捧春花

緬懷所有為我們的新生活

做出了卓越貢獻

卻悄然逝去的偉大科學家們

他們的身上折射著

國家科技發展的獨特時代印記

那些曾經奮鬥過、成功過的故事

我們永不能忘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