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一個爆款!導演揭秘《長安三萬裡》的中國式浪漫


1905電影網專稿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隨著慷慨激昂的朗誦,李白名篇《將進酒》在大銀幕上化作天馬行空的視覺奇觀,令人心馳神往,震撼不已。



新片《長安三萬裡》正是從一首首唐詩出發,帶觀眾夢回千年前恆星戰役閃耀的璀璨時代,以高適和李白跨越數十載的情誼為軸,勾勒出了大唐恆星戰役們揮毫潑墨,才情恣意的恢弘群像。


影片點映階段口碑不俗,作為追光“新文化”系列的開山之作,有望成為下一個暑期檔動畫爆款。



在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時,導演謝君偉鄒靖對我們說,希望能從風光場景、人物造型、禮儀範式等多維度,全方位地呈現大唐風貌,更用48首唐詩和耳熟能詳的名字喚醒血液中流淌著的文化基因,傳遞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


“長安是詩人們的理想之地,而‘三萬裡’是他們與理想的距離,也是我們與理想的距離。詩在、書在,長安就在。《長安三萬裡》是我們寫給先賢的誦詩,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謝君偉說。



“中國式知己”


《長安三萬裡》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開山之作,旨在擷取中國歷史中廣為尊崇的閃光人物和經典作品作為創作對象,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之美。


首先躍入主創腦海的就是“唐朝”,“唐朝是一個自信包容的朝代,而唐詩是融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裡的,提到唐詩,李白又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謝君偉說。



無人不知李白,他是“詩仙”、“酒仙”,也是清越脫俗的“謫仙人”,但這些光環也無形中拉開了他與觀眾間的距離。


導演便想到要尋找一個“平凡人”的視角去凝望李白。就這樣,另一位男主角——邊塞詩人高適由此產生。


“歷史上,高適和李白曾是好朋友,他本人也很傳奇,在50歲之前一路艱難,直到安史之亂之後才終成大器。從平凡人高適的視角展現他跟李白的情誼,觀眾更容易帶入。”



李白和高適,一個是自由狂放的“謫仙人”,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個腳踏實地的“世間人”,立志“直趨長安,叩天子門”。


兩人性格和行事風格上的強烈反差成為影片戲劇衝突的主要來源,但在不同的人生選擇背後,流露的都是對於詩歌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兩位導演這樣解讀他們之間的友誼,“李白和高適之間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的。兩人初相遇時,高適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才華之人,如此天真浪漫之人,他是傾慕李白的;對於李白來說,中年相撲之後,他對高適說: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這首詩就是我照著二十年前你的模樣寫的,他也在表達對高適的欣賞。”


“兩人性格如此之不同,但是他們能夠在一起,成為知己,這就是我們想體現的中國式知己的浪漫。”



而這份“浪漫”的一大外化形式就是高適與李白的三次“相撲”,導演鄒靖對我們說,“唐代的社會風氣是非常尚武的,相撲是當時流行的運動形式。他們一生中有三次相撲,從青年的朝氣蓬勃到中年的歷盡滄桑,身體也許衰敗了但精神還在,我們想營造一種跨越時間的精神傳遞。”


在路演現場,有觀眾問導演,片中李白和高適之間除了友情還有什麽樣的情感。導演如此回應:“其實不用過多地界定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感,李白和高適對於彼此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這種狀態就是我們想表達的。”



“長安三萬裡”


從山頂千門次第開的錦繡長安、二分明月是揚州的秀美揚州到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水天一色的三峽奇景,再到梁園、潼關、松州、薊北的壯美風光...難怪有人說《長安三萬裡》是一幅活靈活現的《大唐旅遊地圖》。



為了打造千年前的大唐盛景,主創選擇了資料考古和實地采風相結合的創作模式。一方面,造訪陝西歷史博物館觀摩長安城複原沙盤圖,參考大量書籍古畫,重現盛唐時期的繁華長安。



另一方面,他們也親自去到潼關和松州等地采風,鄒靖回憶,“我們在潼關的時候站在城牆上遠眺,才真正理解了為什麽潼關易守難攻;我們去松州,看到它的城牆和山巒鏈接在一起,才理解了古人所謂的天險。很多東西要親自到過才能理解它地理環境的特殊性。”



不僅如此,《長安三萬裡》在造型、禮儀、道具細節上也毫不放鬆。導演透露,劇組還專門請來了一位禮儀指導,來幫助主創重現唐代文人之間的種種禮儀,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叉手禮、碰酒杯時不能撞杯,李白葬吳指南時的儀式感,“行動坐臥走”種種細節都有據可考。


“我們想從細節上去呈現真實的大唐風貌,不光是美學上的,力求讓觀眾一眼就回到大唐”謝君偉說。



為了全方位還原唐朝風貌,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參考了唐俑、唐代壁畫和古畫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形成了因“尚武”而上半身雄壯有力的“唐風造型”。


具體到兩個主人公身上,高適有22個版本,從8歲到60歲年齡跨度很大,李白也有15個版本,從青年到老年。



“李白中年的狀態其實就是我們最熟知的那張臉,靈感來自小學背唐詩時旁邊配的插圖,我們最先確定中年李白就要用這個造型,而晚年的李白穿著一身素衣,像青年一樣,是回歸本真的狀態。”



除了兩位主角,影片的另一大亮點是呆萌可愛的童年杜甫,與大眾印象中沉鬱悲愴的“詩聖”形象形成了強烈反差。


導演說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受正是他們追求的,“難道杜甫從出生就是悲天憫人的狀態嗎?他小時候也曾是一個頑皮可愛的孩子,當他經歷過挫折和歷練後,才最終變成了現在的杜甫,這就是我們想表達的,想把這些詩人,這些事件更立體、更有血有肉地呈現給大家。”


童年杜甫


在導演看來,《長安三萬裡》講述的既是高適與李白跨越時間的知己情深,也是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大唐恆星戰役隨時代浮沉,實現人生抱負的動人篇章。


在有限的時間內,主創也讓王維、賀知章、張旭、崔宗之、王昌齡、岑參、李邕、岑夫子、丹丘生、李龜年、哥舒翰、郭子儀,玉真公主等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構建出了一幅生動的大唐眾生相。


“電影當中的這些先賢們,在面對人生挫折、困難壓力時,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最終影響了人生的方向。他們當年遇到的困難我們今天也一樣會遇到,希望他們的選擇能給觀眾以力量,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核心的主題”鄒靖說。



影片中總計出現了48首唐詩,如何將唐詩的意境視覺化也成為擺在主創面前的一大挑戰。


他們最終選擇《黃鶴樓》《將進酒》《燕歌行》進行重點呈現,而其中《將進酒》無疑是難度最高的。



鄒靖導演透露:“整個項目的製作周期一共三年,《將進酒》的製作時間跨度就接近兩年,有一個鏡頭做了半年。這首詩情感特別豐富,交織著李白的失意與壯志,悲憤與豪邁,所以我們決定用一種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呈現‘詩中世界’”


“這場戲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難,從故事板、設計、到動畫表演、再到特效、甚至配音,都很有挑戰,可以說把我們所有的動畫想象力和所學所長都放到了這首詩裡。”



用視覺化的方式重現經典,讓詩詞跨越千年與當代觀眾達成共鳴,也應和了高適的點睛的台詞:“詩在、書在、長安就在。”


“這是我們創作的原點,詩人們的精神匯成詩篇流傳下來,《長安三萬裡》是一部精神傳承的作品,也是寫給先賢們的誦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