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健康, 長久不治會怎樣?

「亞健康狀態」是近年來醫學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稱「第三狀態」、「次健康」,因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特有的時代性,被稱為「世紀病」。

一般指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通俗地講,「亞健康狀態」是指在醫院檢查化驗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情況。

「亞健康狀態」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有可能發展成為第二狀態,即生病,也可通過治療恢復到第一狀態,即健康。

請輸入標題 bcdef

亞健康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的患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的活力下降、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如果及時進行疏導,會走出健康陰影,如果任其發展,則會轉成疾病。亞健康高危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壓、腫瘤又是高危中的高危,如果不及時乾預,會威脅人的生命,導致40歲就早亡的局面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

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

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

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

《黃帝內經》有曰: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重要。。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疲勞、失眠、胃口差、

情緒不穩定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

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從亞健康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壓力和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與亞健康密切相關的外部和內部因素。它約佔人群的25%~28%。

潛°臨°床

Latent clinical

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覆感冒、精力不支等。

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準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若穀草堂食療

另有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的,可稱作「前臨床」狀態。

「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癥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

嚴格地說,最後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佔人口的60%。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準者也不過佔人群總數的15%左右。

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確診為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佔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欖,中間凸出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

《健康數據大普查》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礙、胃腸道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甚至有欲死的感覺。然而體格檢查並無器官上的問題,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猝死,就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一種綜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狀態下的勞動過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亞健康狀態實際上是體內陰陽失調所致

而引起陰陽失調的根本在於腎之陰陽的失調。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腎中精氣的盛衰主宰著人體健康與否。所以,克服亞健康狀態當從補腎入手,調和腎之陰陽的平衡。

亞健康表現之失眠煩躁健忘:多吃含鈣、磷的食物。含鈣多的飲食如大豆、牛奶(包括優酪乳)、鮮橙、牡蠣;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土豆、禽蛋類。

選用食療是調整「亞健康狀態」的最佳方法。因為許多天然食物營養全面、無毒無副作用,長期服食,可達益氣、養血、扶正、健腦、強身、抗衰老的目的,特別是對中醫認為的各種虛損症的調養更具有實用價值。為此,特向大家介紹幾種有關「亞健康狀態」的飲食調理方法:

失眠煩躁健忘:

多吃含鈣、磷的食物。含鈣多的飲食如大豆、牛奶(包括優酪乳)、鮮橙、牡蠣;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土豆、禽蛋類。

神經敏感:

適吃蒸魚,但要加點綠葉蔬菜。吃前先躺下休息一會,鬆弛緊張的情緒;也可以喝少量紅葡萄酒,幫助腸胃蠕動。

精疲力盡:

嚼些花生、杏仁、腰果、核桃仁等乾果,因為它們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鈣、鐵以及植物性脂肪。

眼睛疲勞:

可在午餐時食用鰻魚,因為鰻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另外,吃韭菜炒豬肝也有效。

大腦疲勞:

吃堅果,就是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香榧更好。它們對健腦、增強記憶力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壓力過大:

多攝取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青花(美國花柳菜)、菠菜、嫩油菜、芝麻、水果(柑、橘、橙、草莓、芒果)等。

脾氣不好:

吃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以及小魚乾等,都含有極其豐富的鈣質,有助於消除火氣;吃芫荽,能消除內火。

記憶不好,丟三落四:

應補充維生素C及維生素A,增加飲食中的蔬菜、水果的數量,少吃肉類等酸性食物。富含維生素C及A的食物主要有:辣椒(新鮮的,綠色和紅色都行)、魚乾、竹筍、胡蘿蔔、牛奶、紅棗、田螺、捲心菜等,綠茶中也含有維生素A,每天喝一杯(加水2次)對改善記憶力也很有好處。

現代醫學調查顯示,男性亞健康的發生率達到了65.70%,軀體性癥狀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前五位中,腰酸背痛、精力下降、體力不足等;精神癥狀出現率最高的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其次為失眠多夢、白天倦怠等。要徹底擺脫亞健康的狀態,首要的就是要補腎,研究發現阿膠,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藥材。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

《藥性考》亦雲:「阿膠秘精益氣,專補命門。」《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兩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

凡腎虛者可用精選的上等山東阿阿膠,紅棗,核桃仁,黑芝麻、冰糖等精品原料,手工現磨成粉,配以陳釀花雕、葡萄酒,原盅耐高溫紫砂罐,恆溫180度,兩個小時蒸製作而成。,連續服用一個月大部分腎虛腰痛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播放GIF

GIF

每天吃一些只要兩三塊錢,但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A、 B、 C、 D、 E、葉酸,礦物質鈣、磷、鎂、碘、鐵、鋅等等,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全面鞏固健康基礎。所以主動補充營養素也是幫助您遠離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