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編劇實名舉報《地球最後的夜晚》惡意刷票房

全文共2680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地球最後的夜晚》,憑借著“跨年一吻”,教科書般的行銷,上映前6天預售票房就破億,上映首日更是豪奪2.6億票房,成為當之無愧的當日票房冠軍,這一票房成績更是在賀歲檔國產影片中成為票房最高的一部。

對比一下前段時間火爆的好萊塢大片《毒液》和《海王》,《毒液》上映首日的票房成績為2.41億,《海王》上映首日的票房成績為1.65億,這2部好萊塢大片的首映日票房成績完全比不過這部國產片《地球最後的夜晚》,而後來《海王》和《毒液》的總票房都已經突破了18億。

照著《地球最後的夜晚》的首日票房的架勢,總票房估計也不會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首日票房破2.6億的超級大片,到了第2天票房斷崖式下跌。

瘋狂的首映日之後,第2天的單日實時票房成績甚至還落後於《來電狂響》、上映26天的《海王》、上映12天的《蜘蛛人:平行宇宙》,排在單日票房的第4位。

截止1月1日下午15點30分,《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第2天的實時票房成績僅僅為668.3萬,票房下跌的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01

票房過億,口碑跌不停

《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前,淘票票想看人數37萬,貓眼想看人數28萬。首映後,貓眼用戶評分只有3.6分,“地球最後的夜晚看不懂”也登上了當天的微博熱搜,淘票票評分在短短幾個小時裡從7.3分跌落到如今的3.4分。

差評成為大眾購票平台上的關鍵字眼,“看得昏昏欲睡”、“中途離場”、“表示看不懂”等等,成為觀眾的一致評價,從而斷定了這是一部爛片。

對此,導演畢贛早已料到會是這樣的結局,在《吐槽大會》上宣傳該片時更是提醒人們,看不懂就多看幾遍。

還不夠大家多看幾遍,《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昨天下午被舉報了。

曾參與《我家有喜》、《歡樂無雙》、《反恐特戰隊》等多部知名影視作品拍攝的李正虎,在微博稱要實名舉報。

他在微博上發文說,“絕對是幽靈場。照片分別是放映前一分鐘和放映結束拍的。全場加上我就3個觀眾。但是淘票票顯示滿場。時間是2018年12月31日上午10點場,地址是三亞港灣城中視國際影城2號廳。”

這條微博被轉發近千條,如果真相屬實的話,《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是在玩火啊。

刷票房一般指幽靈場電影,片方為了增加票房,故意造假,營造出影片火爆的假象,很多人一看電影院滿員,都會去想,這是什麽好電影,排隊都買不到。於是大家紛紛走進電影院一探究竟,不管最終影片品質是如何的,只要有人買票,片方就贏了。

要知道,畢贛本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青年導演,如今在大眾眼裡,成為了一個“行銷咖”

02

是被資本綁架,還是被高估才華

2016年,畢贛因導演處女作《路邊野餐》而一鳴驚人。

《路邊野餐》獨具一格的光影、色彩運用,令人驚豔的長鏡頭,現實與夢境的水乳交融,素人演員的質樸表演,清新動人的插曲,讓電影大受讚譽。畢贛也被譽為是一位有大師潛質、才華橫溢的新人導演。

《路邊野餐》當年拿下646萬元票房,這對於一位文藝片新人導演來說,已是票房奇跡。

隨後,這位被“捧”上天的貴州凱裡年輕導演,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地球最後的夜晚》有了湯唯、黃覺、張艾嘉等明星陣容加盟,投資也被傳達到7000萬元。

7000萬元的投資需要2.1億元的票房才能回本,於是,《地球最後的夜晚》在行銷上,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其它文藝片的行銷之路,被包裝成了一部“浪漫愛情商業懸疑片”。

“我有一個小願望: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夜晚,買21:50那一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和最愛的人相擁親吻到第二年。”12月中旬,很多人在抖音和微博上,刷到這句宣傳語。

是不是似曾相識?

這跟去年年底上映的《前任3》宣傳手法極其相似:都是面向情侶,都是講究儀式感,而且這部電影的上映時間掐得更準,就在12月31日上映。

只要電影夠好,行銷怎麽玩都行。

而現實並不是這樣,《地球最後的夜晚》有一條被讚次數最多的豆瓣網友評論:“形式和樣式和《路邊野餐》如出一轍,缺乏新意。敘事再次不知所雲,沒有深度。如果通過鏡頭長短可以成為衡量一個導演能否載入史冊的標準,我們家門口的監控錄像可以拿奧斯卡了。”

另外,根據《錢江晚報》報導,有業內人士表示,他很困惑,畢贛為何要拍這樣一部重複的電影,是被資本綁架,還是大家高估了畢贛的藝術才華。

03

文藝片,口碑票房注定不能雙豐收?

中國文藝類型或靠近文藝類的電影一上院線,沒有幾部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多數“血本無歸”。

比如前幾年張藝謀的《陸犯焉識》、2016年章子怡葛優主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百鳥朝鳳》、《黃金時代》等等,無數部文藝類電影幾乎折戟沉沙、全軍覆沒。

其中,《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徐克、韓寒等名人的力捧。該片的豆瓣評分目前為8分。

有人發現,即便是深夜場或者早間場,《百鳥朝鳳》依然獲得了“還可以”的上座率。一些觀眾就將《百鳥朝鳳》低票房的責任推給了院線,認為電影院排片不給文藝片機會。

於是在2016年5月12日晚,《百鳥朝鳳》製片人方勵在互聯網開啟了直播,聊起該片幕後的各種不易,末了竟下跪磕頭,懇求院線經理在接下來的周末為這部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

但“下跪”並不能解決當下文藝片在國內院線排片場次少、場次差的問題。

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文藝片遭遇票房慘淡的現象簡直是一種必然。影院經理都有票房任務指標,為了完成工作,必須把有限的場次安排給票房風險最小的商業片,文藝片排片少是在文藝片不賣座的慣性指導下進行的。

另外,文藝片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觀眾的口味,也就是說審美水準能不能達到欣賞文藝片的程度。

在目前資訊碎片化、文化娛樂化的大環境下,多數觀眾走進電影院,還是希望能夠得到2個小時的放鬆,因此商業片特別是國產喜劇片、愛情片和好萊塢大片佔據主要排片場次的現狀一時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實際上,文藝片的票房困境,卻並非中國特色,而是全球性難題,即使在文藝片傳統歷史悠久的歐洲,娛樂大片也還是衝擊著電影票房。但他們有一套成熟的辦法,盡可能幫助文藝片找觀眾,幫助觀眾找到他們心儀的文藝片,實現電影和觀眾雙向提高的互動。

在法國,文藝片擁有自己單獨的獨立院線,不同類型的電影共同組成多元化的電影市場。

獨立經營的藝術與實驗影院的存在,讓觀眾能欣賞到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藝術片、傳記電影、紀錄片或以專題形式推出的合輯藝術片。相對商業院線,這些獨立影院票價不高,上座率卻不低。而任何一部電影的排片率,都不可以超過全天排片總量的三分之一。

另外,眼下為數不多的文藝片,大多都側重反映人性、倫理、孤獨、索居、奇聞等帶有偏頗的問題。對廣大觀眾來說,缺少共性和共鳴。尤其是年輕觀眾,對這樣的題材和表現手法,興趣不大。加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一些觀眾追崇西式文化,追捧IP劇成為新潮,國產文藝片受冷遇,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現在看來,文藝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騰訊文化、華聲在線、錢江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