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線推手共論:新偶像的誕生新路徑

整理 | 邵毛毛

2018年5月24日,由《三聲》主辦的新青年論壇北京樂太空舉行。本次活動《三聲》邀請到了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創造101》製片人邱越、光大控股投資總監金正、可米經紀CEO/領譽傳媒創始人周昊、ETM活力時代聯合創始人趙偉偉、麥銳娛樂CEO王叢、賽富基金合夥人/賽富動勢管理合夥人金鳳春、星聯互動CEO周罕見、紅杉資本副總裁王臨青、小豬短租市場總監張山山,共同探討偶像產業的新變化和機遇。

偶像行業無疑正在迎來高光時刻,但這些身為當紅炸子雞的偶像公司也在忐忑。如何保證偶像生產的可持續性,如何在獲得人氣後用更好的內容延長偶像生命周期,這是周昊、趙偉偉和王叢如今所共同思考的問題。

以下是論壇的第一場圓桌對話摘要:新偶像的誕生新路徑

主持人:

賈曉濤三聲聯合創始人

論壇嘉賓:

周 昊可米經紀CEO、領譽傳媒創始人

趙偉偉ETM活力時代聯合創始人

王 叢麥銳娛樂CEO

金鳳春賽富基金合夥人、

賽富動勢管理合夥人

賈曉濤:先問三位偶像公司的嘉賓,最近幾檔綜藝節目的火爆帶動大眾對偶像領域的關注。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其實對行業有點拔苗助長、收割了整個行業長遠的未來。你們怎麽看呢?現在這種火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的火究竟是短期的還是長期可持續的事情?

周昊:對於我們來說,通過節目很多人認識了我們公司、開始關注我們做這件事,我覺得這是特別正向積極的功能。另外,今年明年選秀節目那麽多,最後這些孩子怎麽沉澱下來,應該是我們在座做經紀公司的人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自己在思考,因為我們本身不做純女團,我們去《創造101》的那六個女生主要還是在拍戲,未來她們從這個節目上下來之後怎樣發展,她們在戲劇的作品、在其他領域的內容能不能持續讓大家記住她們,這點特別重要。現在的這些所謂高人氣都是虛假的。

賈曉濤:你想要嗎?

周昊:我對這些事看的還挺淡的,這個節目裡面讓這些孩子有了另外一個被人知道的管道,但你說這個管道對她們來說是不是好事?我覺得如果這些姑娘準備好了就是件好事,如果沒準備好其實是個災難,一個姑娘上了這個節目突然人氣高了,如果這個節目結束以後,她的人氣遇到一個很大的變動,我覺得可能在她心裡面受到的創傷反而是更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在收獲這些掌聲和人氣的同時,另外一方面式我們怎麽協助他們走的更遠、更好的發展下去,這是我們思考的一個核心話題。

趙偉偉:是這樣的,平台的參與和偶像持續曝光一定是非常積極的,對包括像我們ETM這樣的公司來說,一定是非常好的事,就像剛才賈曉濤說的一樣,這段時間我收到很多方向的關注,包括商務方向、資本方向都在積極關注我們。

其實我會覺得更大問題還是在於人,這段時間,我們經紀公司、平台聊的最多話題是持續性,制度,還有人荒。不管是愛奇藝還是騰訊,大家都覺得這個節目一定會持續往下做,但未來人在什麽地方?這是有疑問的,很有可能最後人是從這個節目移到那個節目,反反覆復出現都是那些人,但這些人被過渡消費後,自己本身的價值和閱聽人對他們的關注度是會慢慢減退的。

怎麽去持續生產源,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不管是所謂的養成制度還是練習生制度,我們怎麽在這個過程當中給予這些人更高的品質,包括像離開節目之後如何能用更好的作品支撐他們的延續,這是我認為在這些平台帶給我們諸多多利好後我們需要深度思考的。

賈曉濤:王叢老師,你本來要好好培養她的,但是可能在那個時間點,你的人真的未必準備好了,你怎麽看這個事?

王叢:可能以我的標準來說沒有準備好,但是去了以後發現準備還可以。我們等了這麽多年,終於等到這麽一個節目,我創辦這家公司特別重要一個原因就是《produce 101》,我當時在想什麽時候我們能做出這樣一個舞台也就沒有什麽遺憾了,所以就做了這家公司,我們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最終看到了兩檔非常成功的節目,我們自己的孩子經過這麽多年訓練,有這樣一個展示環境,我們特別欣慰。最後,我同意周老闆還有偉偉的觀點,其實節目就是一個曝光平台,有了人氣後關鍵是怎麽做好後續人才儲備,以及有一些聲望藝人後續的商業運作藝人經紀,包括整個實力的進一步提升,這是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

賈曉濤:金總是投資人,我就直接問了,這波公司跑到最後能成為頭部公司嗎?這一波經紀公司裡面的頭部能做到多大?

金鳳春:我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關注這個領域的,先從男偶像開始,但我發現忙不過來了,男團公司還沒看完,突然又冒出來一堆女團公司。我們主要還是做互聯網投資的,從互聯網人群更替來看,我們發現這還是特別大的一個事。

為什麽現在這些小姐姐們突然喜歡看節目、追偶像了?因為互聯網解放了大家很多的時間。但隨著互聯網發展,人是越來越孤獨的,所以需要社交,需要有歸宿感、社群感,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同時為了研究這個行業,我前段時間去了韓國,專門去看了韓團的演唱會,我發現那邊的偶像產業跟我們國內偶像產業相比,是另外一個世界,是一個巨賺錢的買賣。僅票務這塊,6000塊一張的票,可以想象這是多賺錢的買賣。

我還有一個親身感覺就是那邊的東西確實比我們先進很多,我們現在的偶像產業還非常初級。在座有很多偶像經紀公司,他們培養出來這些偶像確實能帶來不同的東西,女孩子也很願意花幾千塊錢買票看演出,但這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後面的一個問題,我想周總已經做很大了,當然還會有很多新公司陸陸續續冒出來,我們也有這個信仰。

賈曉濤:剛才大家都提到了,平台在這當中作用非常大,但對經紀公司來說,你們和平台之間怎樣擺脫相愛相殺的關係?怎麽共享收益讓平台後續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去推動這個事情?

周昊:我認為既然大家來參加這個節目,那麽就已經接受了分享經濟這件事。假設有機會進到十一強,我們的人就要放在裡面培訓兩年,相當於把我女兒送出去兩年,我們還管不了,我們是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的。我們三個公司都不一樣,王叢總真的是做團體孵化的,我們其實還是從劇裡面產生藝人,趙偉偉則是給很多平台輸送了很多訓練完整的人,我們本身就可以在分享賽道上合作。

我認為跟平台未來也是這樣,一定是大家深度捆綁在一起。話語權還是在平台手上,我們都是給平台打工的供應商,只有培養出更好的人更好的作品,我們才有跟平台議價的能力。

趙偉偉:我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但這段時間我也是有了父母心態,小孩送到了平台,擔心給他的鏡頭不夠多,同時又擔心名次排到前面被收割走了怎麽辦。我們私下會討論這個事會想,大家一起共建這個市場的繁榮,我們如果能夠做到持續性,我兒子女兒多了以後也許就沒有這個擔憂了。

賈曉濤:你得多長時間再培養一個?

趙偉偉:這是ETM的一個優勢,我們有一個基於韓國模式的、比較健全的練習生系統,我們可以持續地去選人、培養、輸出,所以說我們是很有自信的。未來可能每一季度都會這種節目,我們的供應應該是跟得上的。

賈曉濤:王叢老師,剛才趙總繞來繞去還沒說多長時間養一個女兒出來,如果養出來一個要給平台拿去兩年,你心裡面怎樣想?

王叢:我們公司才成立第15個月,像剛才金總講的一樣的,相比較日韓來講,國內的這個行業非常初級,第一步大家不會想那麽多利益分割的事情,讓是大家在一起形成一個產業,把產業做起來。如果產業做不起來,大家怎麽分工都沒有意義。最後一個問題,既然有規則,就按照規則去辦,否則不要玩這個遊戲,這是我的態度。

賈曉濤:金總看了這麽長時間偶像團體,您認為他們如果要持續保持這樣一種影響力,除了像綜藝節目之外還有哪些比較好的方式?

金鳳春:看整個行業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創始團隊還是以培養藝人的思路在去做偶像。我說的藝人是指影視業。做影視業一定要在影視圈有非常強的資源,我們把這些孩子推到影視公司裡面,另外我也可以去做粉絲運營,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公司的粉絲運營就是基本上等同於刷粉絲刷排行榜。

我們非常看重創業團隊有真正粉絲運營的能力。真正做粉絲,這個跟藝人行業非常不一樣,我們希望創業人彎下腰真正傾聽粉絲的聲音,換句話說,你這個創始人必須是粉絲,至少是粉頭這種級別的人。哪怕沒有平台他們也能把粉絲做起來,這樣的團隊才是真正的有持續性的團隊。

賈曉濤:王叢其實你的影視資源超級豐富,你打造偶像的時候有想往哪個方向發展?還是去做影視嗎?

王叢:愛豆不是歌手,更多的是個品類。個人對於愛豆有很多種定義,比如在精神層面上的自我的實現,在實力方面非常強,在性格上追求自我,我們追求還是做一個愛豆類型的人吧,在B端會有變現,在C端也有變現,會有一個不斷變現的比例吧。

賈曉濤:剛才金總說了一個事情——粉絲的運營。說到這個,周昊,我經常看到微博上有很多粉絲罵你,你怎麽看粉絲運營這件事情?怎麽看你們跟粉絲之間的關係?是應該要去迎合粉絲還是?

周昊:我還是挺開心的,因為我覺得他們來罵你,是基於對我們生產娛樂產品的喜歡,而且我覺得罵我是一個比較好和直接的宣泄出口,其實粉絲每天追星可累了,他不罵我罵誰,罵我是特別合理的事情。

粉絲罵我的我每一條都看,看完我還回復他們,因為我覺得從創業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希望自己跟傳統的影視公司有區別,希望我們能夠給粉絲生產產品的,這個產品既然是生產給他們看的,那麽他們的意見就特別重要。我們公司成立到現在也是還不足兩年,沒有他們不斷督促刺激我,我們也不會成長那麽快,還是很感謝他們的。

賈曉濤:粉絲罵你最後你是會改,還是會我行我素?

周昊:最核心的問題是這件事情是我們怎麽做都不可能逃脫被罵。今天你讓藝人工作變很多了,粉絲罵你;兩個月沒消息了,粉絲又罵你。我覺得其實挺好,在罵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斷互動,慢慢地成為另外一種方式的朋友。

賈曉濤:趙偉偉你怎麽看,怎麽去考量和你粉絲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應該要去迎合他,你還是要有一定距離。

趙偉偉:可能因為我們公司小哥哥小姐姐目前的粉絲還不是那麽多,所以目前還沒有人罵我。我個人認為國內比起日韓來說,整個泛娛樂圈的文化相對來是一個處在成長中且不成熟的階段。一個的公司老總,或者其他核心高層也是泛娛樂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對這個老總的讚揚還是批判,都是粉絲特別熱衷,而且是必須存在的部分,包括老總個人IP可能有時候比起某些藝人更具商業價值,所以我個人其實挺期待被人罵的。

公司和粉絲間應該是溝通狀態,大家一塊商商量量。我們現在也是在學習和迭代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很多粉絲發聲我們是非常詳細記錄了下來,而且我們會專門開會去分析判斷他們,雖然有些粉絲比較偏激,但更多的這種聲音對於我們來說是幫助特別大的。

王叢:我有後援會、超話,還有人給我寄各種各樣危險品,所以我我特別理解周總。其實想一想我也年輕過,我以前追星的時候也天天罵經紀公司,跟現在罵我們一樣。粉絲本質上是希望你更好,所以會跟你講這些話。因為粉絲中很多是中學習、小學生,大家都有一定生活壓力,如果通過這個事情能緩解大家壓力,讓社會更和諧,其實也是做藝人產業的價值,所以我是特別理解。

剛才兩位也講到一個問題,就是關注粉絲的意見。每條微博我都會看,很多地方說的特別對,特別有道理。畢竟國內這個產業是剛剛發展起來的,我們也在摸索這些路。有罵聲才能持續不斷地改進,所以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人成長都離不開粉絲,希望你們多罵一點,我最擔心沒人罵,那這個就涼了。

賈曉濤:金總怎麽看,你覺得他們應該要去貼合粉絲還是?

金鳳春:在《偶像練習生》播的時候,我也專門跑到粉絲群裡觀察,都挺好玩的。我覺得最重要還是團隊要用心聽他們的聲音,至於說要不要去引導,或者說被這個粉絲牽著走,這都是戰術層面的問題。最核心的東西是要真正相信這個事情,你們必須得有人天天去聽他們的聲音。

賈曉濤:你們覺得接下來這個領域裡面最值得重視的變化或者趨勢是什麽?

金鳳春:我們現在看的變化是如果有一個團隊不依賴或者不主要依賴平台,他下面孩子都能紅,那我覺得這是極其有價值,這確實是一門手藝活,我認為互聯網會帶來很大變化,不管是網紅或者是主播,還有抖音上的那些大號興起,其實沒有依賴大平台、大劇或者大綜藝把這些人帶紅,那麽他們現在只能往電商、行銷方向走。會不會今後會起來一波人,他靠公司的力量或者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也做成一個偶像,這個是我們目前看到新的變化,它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一個非常顛覆性的影響,

賈曉濤:未來有可能帶來變化的其實不是這一波人出來,是完全另外思維模式的人出來。

金鳳春:也有可能在這一波裡面出來,但是我覺得產生方法需要變化。

王叢:我關心兩個事情,第一是借助現在的熱度能夠在商業和影響力上到達一個什麽樣的高度,這是我可能未來半年要觀察的事情。第二個是在下一季節目播出的時候,我想看看原來那波人是不是爬了新牆頭。

趙偉偉:現在對於我們偶像發展路徑和選擇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藝人本身也是複合型、多元化的狀態,但接下來這幫藝人無論是已經出來還是沒有出來的,他們戰鬥力是如何的,這塊是大家可以持續關注的。

周昊:我在想其實我們現在都希望用一個標準化的流程生產標準化的明星,但其實我認為奇跡反而出現在標準化之外的人,這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現在正在訓練、挖掘,我們還得去找本身自己個人產品很強的人。我覺得有可能到明年這個時候,我們三個沒資格坐在這,上來一堆原來想象不到的新產品新類型公司,我覺得我們也要在台下不斷往前努力,發掘互聯網時代更新更好的產品,要不然我們可能也會很快被淘汰,壓力還挺大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