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收官,是中國打歌舞台的開始

作者 / 張嘎央

2018年也已經進入尾聲,今年,是偶像綜藝爆發的一年,偶像產業和粉絲經濟,影響著整個內地娛樂市場的走向,作為偶像產業鏈的必要環節——打歌節目,在千呼萬喚之中迅速登場。

《偶像練習生》結束不到半年,愛奇藝就推出了《中國音樂公告牌》,隨後,騰訊的《由你音樂榜》問世,優酷的《MUSIC ON》,也官方宣傳了。

在爆發中誕生的打歌節目,雖然自帶流量和期待,但也必須面對偶像選秀之後,回歸現實的市場。中國粉絲能接受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節目類型嗎?它的商業價值值得期待嗎?歌手們的態度又會如何?隨著國內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的收官,這一切似乎都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

77天,77組,80個舞台,

《中國音樂公告牌》如何hold住?

11月23日,《中國音樂公告牌》最後一期播出,吳亦凡新歌國內首秀,NINE PERCENT合體打歌,以及李榮浩、田馥甄、王加一、高穎浠等老手新人的加入,共同構成了這收官之作的豪華陣容。

至此,這一國內首檔“打歌節目”,耗時77天,為77組歌手呈現了80個舞台。粉絲的尖叫和多樣的音樂,為整個Q4網綜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力,熱鬧過後,它實現了當初的目標嗎?

如此大規模地集中展示純粹的音樂舞台,倒讓網娛君想起了曾經的國民節目《同一首歌》,與《同一首歌》的國民度不同,《中國音樂公告牌》是一個新生的嬰兒,它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嘗試。

首先,節目與Billboard China、網易雲音樂、新浪微博和百度合作,設立了同名音樂榜單——中國音樂公告牌,並以視聽傳播指數佔比60%,舞台熱播指數佔比10%,用戶喜愛指數佔比10%的標準來確定榜單,有了各家音樂平台的數據資源,歌手們的音樂離當下的市場更近了一些。

而《中國音樂公告牌》的製作班底與《偶像練習生》大同小異,愛奇藝副總裁薑濱擔任節目總製片人,魚子醬文化負責幕後製作,它理所當然成為了愛奇藝四季度的S+級綜藝,從這個方面來看,它的起點是很高的。

在舞台的效果呈現上,《中國音樂公告牌》也十分尊重藝人的歌曲理念,執行總導演李俊賢提到團隊在舞台設計的過程中,都會與藝人進行充分溝通。第一期蔡徐坤展現華麗王者風范的表演被評論為“有電影質感”;李榮浩演唱《耳朵》時,碧藍色調的雷射燈籠罩著伴舞;鄧紫棋演唱到高潮部分,燈光也起到了配合助推的作用。

針對張藝興的《give me a chance》舞台,團隊通過地屏、雷射、投影等多種舞台道具突出立體感,在六維太空中營造太空轉換之感。

在節目環節設定上,既然無論如何粉絲都會在錄製場地之外等候明星,不如將這一環節由官方管理,於是便有了《中國音樂公告牌》的“上下班”環節。

這一環節在韓國打歌節目中尤為常見,但在國內還比較新鮮。男團TANGRAM在上班路上為粉絲準備了紅棗桂圓暖寶寶等“養生”小禮物,艾熱則準備了“新說唱總決賽同款帽子”。

不過話說回來,音樂才是主角,《中國音樂公告牌》以“原創音樂舞台秀”出道,又以歡迎小眾音樂人和新人為大眾熟知,每期6-8位“打榜歌手”中,既有頂級流量,也有唱跳新人,既有說唱表達,也有民謠吟唱。

偶像選秀爆發後,開啟了質變的偶像該往何處去,《中國音樂公告牌》用77組歌手和80個舞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與此同時,它似乎又打破了人們的“想當然”,在音樂的多樣性上表現出了開放的態度。

引領流行音樂風向標

近兩年,數最熱門的綜藝類型,還看音樂綜藝和偶像選秀,前者翻唱老歌,後者推出新人,老樹開新花並非不好,鼓勵新生代也不是問題,只是,誰來關注“新歌”呢?

按照現在的娛樂規則,歌手更多時候要靠在綜藝裡講段子,在影視裡尬演,才能有條件去做自己本職的音樂。捧紅一個人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尬通稿、上熱搜,推紅一首歌卻不那麽容易,於是先積累一波粉絲,讓粉絲去聽自己的歌,成了最高效的辦法。

但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自嗨的圈子,而真正有傳唱度的經典,都是要“出圈”的。數字專輯銷量刷得再高,不如老女老少都能哼上一句。我們無法閉眼吹《中國音樂公告牌》,說它對華語音樂市場有翻天覆地的作用,但至少為在副業裡掙扎的音樂人,提供了一個能夠回歸的舞台。

它從來就不專屬於偶像,當然,偶像是重度用戶,但說唱、民謠、電音、流行都可以獲得同等的展示機會,同樣的幕後團隊為你打造的場景。“偶練”出身的NINE PERCENT、rapper艾熱、演員宋佳、民謠組合“房東的貓”,抖音紅人“摩登兄弟”……前綴不同的音樂人,在音樂裡同框。

房東的貓

“這首歌挺好聽的,我去搜一下!”,“這是誰?他們的音樂還不錯!”將音樂人投向市場,剩下的,就由閱聽人自主進行了。一個打歌節目並不偉大,但至少是能給華語樂壇增加一些活力的。

張藝興如此評價這檔節目:“能夠給喜歡音樂的朋友展現自己的舞台覺得蠻開心的,感謝《中國音樂公告牌》推動音樂市場的發展。”

而新人無暇關注“音樂市場”這麽大的概念,只是單純為能有一個單獨展示的機會而高興,在《創造101》中沒能出道的高穎浠說:“之前的舞台都是和別人一起的呀,這次是我一個人的,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舞台,所以我真的特別珍惜。”

原創歌手王加一則說:“人生中第一次有這麽多人聽我唱歌。”

質疑中前行,收官只是開始

日韓的打歌節目由來已久,韓國有我們熟悉的《音樂銀行》、《人氣歌謠》等,日本的《music station》更是從80年代就開始播出了,而要在中國做打歌節目,就必然要面對音樂版權、數據來源、藝人檔期、觀眾接受度、本土化等各類問題。《中國音樂公告牌》也不可避免遭受了一些質疑,如冠名讚助缺失、時長過長、實時互動不足、觀眾參與感有待提升等等。

但從客觀角度看,我們還是不能忽略其中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在打歌節目中融入真人秀的敘事方式,通過《打榜日記》、花絮、cut版進行內容補足……讓節目更加貼近藝人,展示音樂創作背後的故事,從而讓節目可看性更強。我們可以批評它做得不夠,但卻沒有理由噴它“做得不像韓國”。

節目中,NPC與曾經的導師李榮浩來了一波《偶像練習生》回憶殺,大廠女孩直言:“我的眼淚不值錢。”

彈幕忙著為偶像打call的粉絲,也忍不住爬一下牆,聽一聽別人的原創音樂。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意義在於,本質是為多元音樂提供的舞台,但也能讓更廣泛的用戶感興趣。這是它面對打歌節目的本土化困境給出的答案。

受到質疑,也有正面意義,畢竟,總要有人走出第一步。打歌節目與其說要做一個“爆款”,不如說做一個“老字號”,把這個不問出處的音樂舞台長久地做下去,彌補華語音樂市場缺失的一塊,才是最終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