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流浪漢到大師,你也可以

圖:Meg Hunt

前幾天有個流浪漢火了。基本上都是這麽描述的: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但能講《左傳》《尚書》,談企業治理,走紅網絡,被稱為“國學大師”。

一開始有人造謠說大師是複旦教授,後來複旦大學趕緊出來辟謠,表示並無此人。大師更顯神秘,各種來路不明的自媒體,搶先讚美抒情。有的說他看到的是流浪的軀體裡一顆安放高貴的靈魂。還有的說,生命質量在於感受,只有他自己滿足了,那便是幸福。最後都能差不多落版到這樣一句引人深思的句子:“大師在流浪,小醜在殿堂”。

跑過去跟大師合影的妖怪絡繹不絕。流浪漢的安靜生活被打擾了,很不客氣地跟妖怪們說,我知道你們不過是把我當猴子。

能懂點國學皮毛,開口閉口企業管理又或者投資戰略要麽是未來趨勢,這算什麽牛逼的,全中國的飯局上都是這類貨色,不分地域,以中年人為主,如今大有年輕人加入的趨勢,各種時髦詞匯堆砌。這些人錯就錯在打扮得不像乞丐,只能被扣上誇誇其談的油膩中年人的帽子。

說到底這就是與人的預期不符帶來的效果。韓寒當年橫空出世不是因為寫了《三重門》,而是他十七歲的時候寫了《三重門》。人對世界的認知有各種刻板印象,來自環境和自身的知識結構。流浪漢就是撿垃圾為生的,不僅讀書,還能侃侃而談。不僅讀書,讀的還是國學經典。儘管表示震驚的沒有幾個人知道國學經典到底是不是經典以及經典在哪裡。當然我也不懂,畢竟確實沒讀過,而且也不打算浪費時間看這麽深厚底蘊的國學文化,看不懂,是我的損失。

中國人特迷戀國學,如果有人在寫作時穿插一些文言就會被當做文筆了得,有古韻。如果講道理的時候引用的是中國歷史典故,就會顯得博學。因此流浪漢突破了兩個預期,流浪漢居然讀書,流浪漢讀國學,大師之路三件套,還差一樣。那就是外型。

從武俠小說到影視劇再到民間路邊算命的,鶴發童顏,白須垂胸,如果居然還敢住在深山老林,神秘莫測,他要敢說自己不是大師,那就百分百大師,只有大師才如此謙虛。形象非常重要,你見過哪個算命的一身運動活力裝再加板寸髮型的嗎?不可能,真神仙都無法取得信任。

上海這位流浪漢的外型非常不巧地撞上了人們心目中對大師的想象。

這髮型這鬍子,如上所述,這位流浪漢如果留個板寸,鬍子刮乾淨了,就是國學經典倒背如流也沒用了,大師感灰飛煙滅。

髮型著裝只是包裝的一部分,國學也好其他學也罷,畢竟都是文化事業,名字或者說藝名筆名也是相當重要。比如說,南懷瑾。這名字就算是個文盲也必定可以包裝成國學大師,這就是為國學大師準備的名字。如果南師改名朱鐵柱,試試看,書還有人買嗎。再比如吳主任,一聽就是個某事業部門的40歲中年油膩男,陽光男孩小吳就吃虧在名字上。再比如,熊培雲,梁文道,那種深邃的知識感躍然紙上。還有書名《自由在高處》,作者熊培雲。光芒耀眼,熱愛知識的青年人們能不搶購嗎?俗話說,擁有了書名就擁抱了知識。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這個流浪大師就是個流浪漢,身份也被證實了,是上海市徐匯區審計局的一個工作人員,二十多年前就辦了病退,至今還在領工資。可以想象他是個喜歡讀書的人,而且確實有大量的時間,任何一個正常人花時間讀點書都能輸出一二,也不奇怪。不過目前看,這位流浪漢雖不是什麽大師,但知識水準應該也是遠超過市面上各種大師扮相的文盲,沒別的偏見,只不過後者哪有時間讀書,光表演和行騙都忙不過來。

最後我想到一張大師照,誒,由范偉來扮演特別合適,特別有感覺。某電影劇照應該是。我們重新包裝一下,給個人設。也歡迎大家參與互動,給予更極致的大師包裝。

范偉扮演的這位大師就更細膩了,髮型、山羊胡、折扇、手串、圓框眼鏡,絕了,渾然天成。最好還能有一些頭銜加持,很隨意地曬一些與各領域名人的珍貴合影,再寫幾本書名嚇唬人的書比如說《物演通論》《人類的未來和自由的共同命運》《權力基因衰亡史》《歷史的終結》《國學的歸宿》什麽內容不重要,有書名就行,再不行自己印。最後來個古風蒼勁的筆名,比如說就叫南宮西嶽。齊活,首發百萬冊起步。如果還能跟羅振宇合作的話,如虎添翼,必引領潮流。很快就能上各大娛樂節目當嘉賓了,搖著折扇,娓娓道來。別的不說,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大師!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行動起來吧朋友,你也可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