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便秘困擾?喝這5種葯膳粥可以緩解!

中醫認為,「燥」是秋季的主氣,入秋之後,人身上容易出現三燥,分別是肺燥、腸燥和皮膚燥,表現為口乾、唇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

惠州市名中醫,市中心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陳翠萍表示,便秘主要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後者往往是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導致的,近日她接診了不少自訴便秘的患者,而他們的便秘大多屬於功能性便秘,可以通過葯膳調理得以緩解。

便秘不能全怪「熱氣」

「很多人自訴便秘來找我看病開藥,一開口就說自己是『熱氣』導致的。」陳翠萍介紹,從中醫角度來看,便秘分為熱秘、氣秘、虛秘、冷秘,並非全都怪體內的「熱氣」,因此,有的人服用清熱瀉火的藥物或食物就能緩解便秘,有的人反而加重了癥狀。

便秘的概念是什麼?陳翠萍介紹,便秘通常是便意少,便次少,排便費力、不暢,大便乾結、排便有不凈感,伴腹痛或腹部不適,嚴重時可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如果一段時間都出現便秘癥狀,首先要到醫院做個系統檢查,排查是否有器質性疾病。如果沒有,就屬於功能性便秘。」陳翠萍表示,針對不同類型的便秘,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對症治療。

人們常說的「熱氣」導致便秘即是熱秘,表現為大便乾結,口渴喜冷飲,苔黃燥,脈數,中醫一般採用大黃、炙枳實、白芍、生地、元參、生芪等藥材進行調理。

其次是氣虛便秘,其特點為雖有便意,但臨而努掙乏力,大便並不乾硬,神疲氣怯,舌嫩苔薄,脈虛。針對這種便秘,一般用藥包括黃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

血虛便秘與氣虛便秘同屬虛秘,特點為大便秘結,面色蒼白,舌淡脈細。一般用藥包括當歸、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參、佛手、香椽、枳殼、生黃芪、白蜂蜜等。

如果大便難澀,腹中或有冷痛,喜熱惡冷,舌淡苔白,脈沉遲,則為冷秘,可用當歸、仙靈脾、肉蓯蓉、木香、枳殼、麻仁、生黃芪等藥材調理。

一旦出現大便秘結、噫氣頻作、腹脹痛、胸脅痞滿、苔薄膩、脈弦等癥狀,則是氣秘,一般採用木香、檳榔、佛手、鬱金、枳實、麻仁、柴胡、內金等。

調節飲食可改善便秘

陳翠萍表示,除了服用藥物,對於功能性便秘來說,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也有很大影響。中醫認為,體虛及長時間的便秘多是由於氣血不足、陰津虧損所致,因此可採用食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通過服用黃芪粥、蕃薯粥、蕃薯蜜糖飲、芝麻粥和百合羹等葯膳,可以很好地改善便秘的情況。

體育鍛煉和按摩等方法也對便秘有所改善。陳翠萍首先介紹了體育療法,「除一般散步、慢跑、游泳、打拳、舞劍等全身運動外,應重點加強腹肌的鍛煉,如收腹抬腿,仰臥起坐等,平時還可多做下蹲與屈身壓腹動作,以促進腸蠕動。」

此外,適當的腹部按摩有助於胃腸道的正常蠕動,也有機械地推動糞便前行的作用。據介紹,腹部按摩應以順時針方向,即沿大腸走向作圓形按摩,其間右大橫穴(臍右旁開四寸)、中脘穴(臍上四寸)、左大橫穴(臍左旁開四寸)處可適當同時按摩。

陳翠萍表示,人的日常飲食、排泄、睡眠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最好能養成每日一次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並保持樂觀舒暢的情緒,也有利於便秘的防治。

知多D

5種粥飲可緩解便秘

1. 黃芪粥

原料:黃芪50克,大米60克。

製作方法及用法:先將黃芪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後,去渣取汁,入大米煮成粥。早晚分服。適用於大便乾結,無力排出,面色無華,心悸,氣短,頭暈眼花,肢倦懶言者。

如服上方無效,可食芝麻黃芪蜂蜜糊:黑芝麻60克,黃芪30克,蜂蜜適量。先將芝麻研成糊狀,煮熟後調入蜂蜜;黃芪煎水去渣取汁沖入,早晚分服。

2. 蕃薯粥

原料:蕃薯150克,白米適量。

製作方法及用法:將蕃薯洗凈去皮,切成小塊狀後,與白米加水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作早或晚餐食用。

3. 蕃薯蜜糖飲

原料:蕃薯200克,大棗30克。

製作方法及用法:先將蕃薯洗凈,削去外皮,並切碎,和大棗一起入鍋,加水500毫升左右,用旺火熬煎至200毫升時,再將蜂蜜加入和勻,用文火煎10分鐘,冷後即可服用。

4. 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20克,粳米250克,蜂蜜適量。

製作方法及用法:先將黑芝麻炒熟待用。再將粳米加適量的清水入鍋煮粥,煮至八成熟時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和蜂蜜,攪拌均勻後稍煮即成。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1次。此粥具有潤燥滑腸的作用。適合有胃腸氣滯,大便燥澀不通者食用。

5. 百合羹

原料:百合250克,蜂蜜適量。

製作方法及用法:將百合加適量的清水煮成糊狀,然後加入蜂蜜拌勻後即成。此羹可每日吃1次。此羹具有潤燥滑腸的作用,適於因腸燥津虧引起的便秘者食用。

【記者】廖鈺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