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地方值得全人類為它獻上膝蓋

長江的起源是哪條江?

多麽簡單的問題。劉備說:岷江啊。

杜甫說:岷江啊。

蘇軾說:岷江啊。

唐伯虎也說:岷江啊。

直到唐伯虎和秋香都安息了一百年,終於才有一個職業資深驢友徐霞客,經歷千辛萬苦把鞋底走穿之後疲憊地表示:長江的正源,是……金沙江啊。

不奇怪,在明朝徐霞客之前,地球人都以為岷江才是長江的正源。不能怪金沙江不努力不出眾,只能說岷江水量實在太豐富。不必說兩千年前了,直到現在岷江都可能是長江支流裡面水量最充沛、水能最強悍、水勢最奔放的一條江。

這樣一條江,當然有脾氣。開玩笑,你見過從山上一路奔騰而下一往無前的威猛張飛,到了山下會突然一個急停、搖身一變為溫婉貂蟬的嗎?

然而岷江卻真的從張飛變成了貂蟬。基因突變的原因很簡單:都江堰

想一想,從海拔六七千米雪山之巔一路飛沙走石急流而下的岷江水,挾著居高臨下之勢直衝下來,那是怎樣的一種萬夫莫當逆我者亡的氣勢?一大片成都平原,就是被江水千萬年衝積而成的沃土。

然而在平原上的人,到了種糧食的時候,才發現江水既能衝積成腳下的土地,也能衝走剛栽的禾苗。岷江年年發大水,年年到了收獲之前稻田就被衝得一片狼藉,換了誰也心塞。農民要的是溫和的灌溉,不是暴力的衝刷啊。種地納糧的積極性,就這樣一再被岷江洪水給打壓。

於是公元前256年,秦郡守李冰開始考慮治水。他準備在岷江水剛下山的位置修點工程搞點事,目的不僅僅在於去除水害——還要把水害變為水利。岷江不是人見人怕的張飛嘛?偏偏要把你變成人見人愛的貂蟬。

李冰的思維很簡單:岷江水不是太多了嗎?好辦,分洪!

李冰在岷江剛剛下山的江中心,修了一道叫做魚嘴的東西。說穿了也不複雜,就是一道分水堤。有了魚嘴之後,本來單乾的岷江水就一分為二,往左的叫內江,流入成都平原;往右的叫外江,繞開成都平原一路奔向長江的方向。

然而分洪只是魚嘴的底限功能。魚嘴更神奇的黑科技,是李冰給它賦予了隨著時令季節調節分水量的技能包:枯水期時,內江水道的水位會低於外江,超過60%的江水就朝著內江去了,充分滿足灌溉的需要;而一到洪水季節,外江水道就會低於內江水道,超過60%的洪水就直接去長江了,不會去成都平原擾民。

設計很精妙是不是?但是李冰面臨一個新問題:一座玉壘山橫在江水和成都平原之間。魚嘴分洪之後,內江水剛跑了一個1500米就被擋住,跟成都平原隔著山望也望不見。如此一來,外江分洪不就是形同虛設?多餘的江水還是會四處蔓延。就算在內江上修一座安瀾索橋,也是只有觀光價值、沒有實際作用的啊。

既然被山擋住,乾脆開個口子算了。但是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要是光靠人工挖的話……李冰算了一下,不但自己活著的時候完不成,就算到兒子那一代也基本很難。

李冰不準備當愚公,他要看著工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他決定玩火。

他點燃大火、燒烤山壁,燒到八九成熟之後,再往上面潑水——反正一轉身就是岷江,簡直不要太方便。被烤得火熱的山壁突然被冷水一淋,身不由己就放鬆下來,跟著開始崩塌。李冰水火並用,把玉壘山開出了一個讓江水通過的決口:如今的寶瓶口。

然而岷江水勢浩大,即便經過魚嘴分洪之後,到寶瓶口還是可能過多。原來是直接把莊稼衝走、現在水是少了但是全部澇在那裡,農民伯伯要的不是這樣的結果。

幸好李冰還有第三招:飛沙堰。他在寶瓶口的旁邊築了一道堰,然後留下一句“深淘灘 低作堰”的至理名言。

離堆飛沙堰跟寶瓶口距離近得兩兩相望。飛沙堰的功能,是二次分洪——當洶湧洪水流到寶瓶口還是供過於求時,飛沙堰就再把水引向外江:從山上下來的盆友們,來來來這邊路更寬敞,不要都往那邊去擠……

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以往肆虐成都平原的岷江洪水,經過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大設施形成的都江堰,從此變成了安靜溫順的河流,全心全意地滋潤著成都平原。都江堰的誕生,讓成都平原水旱不知、再無饑饉,從此誕生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府之國。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把成都平原變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糧倉。

都江堰實在是太牛了。所以在公元2000年,它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的時候,它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而就在幾天前,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目錄。

遺產稱號只是表明都江堰的歷史悠久,並不意味著它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陳跡。它天才的水調度功能,讓成都人不再把滿足溫飽作為人生的全部,而是追求更安逸的美食、更閑適的生活。兩千年來成都人的安閑自在,起點都是都江堰。要是沒有都江堰,就沒有天府之國,沒有美食閑適,沒有繁華似錦的成都。

但若僅僅以為都江堰只是一項水利設施,未免還是小覷了李冰的智慧、低估了都江堰的偉大。都江堰最令人歎為觀止之處,是它讓今人明白:先人如何面對自然。

造就天府之國的工程,外觀毫不起眼,似乎是天然形成。如果不是經歷了上世紀的大規模混凝土加固,都江堰簡直要與當地的山形水勢完全相融,渾然天成。它根本不像現代水利工程那樣的大張旗鼓,但它已經持續運行了兩千多年;它的工程量跟現代水利工程相比,小得或許可以忽略不計。

都江堰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典範。都江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卻不強迫自然、破壞自然、傷害自然。都江堰不像長城或金字塔那樣,一見就令人心生崇敬膜拜;它只是若無其事地靜默存在,但值得全人類為它奉上膝蓋。它以最小的人力代價,造就了最大的人類福祉。

先人的智慧,造就了卓越無比又樸實無華的都江堰。這種智慧不花哨,卻有效;不鋪張,卻持久;不炫耀,卻無法被超越。這樣的智慧其實很簡單,四個字就足以道盡:

天,人,合,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