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使用語言不可任性,必須考慮語言的民族性

自從有了互聯網,對待語言和文字的應用及規範顯得越來越自由和任性,比如有個別人甚至五六年前還在國家級出版物上使用“神馬”和“東東”。最近幾年來,電視節目和電視劇中的語言文字的運用錯誤屢見不鮮、屢錯不改。當然,其中有不少字幕錯誤是用漢語輸入法選字按錯鍵而造成的,但至少說明有關人員工作馬虎不認真。還有相當多的語言錯誤是屬於內容錯誤,由於對內容和語法的無知或錯誤理解而造成的;如“他們連太醫都給抓了。”一個很短的句子,是很容易被閱聽人忽視的,但仔細梳理就會發現在九個字的句子中,讓太醫在當賓語的同時又當主語,致使句子轉為被動式,而且還留著累贅。

還有一類則當屬故意的行為:故意別出心裁,以引起別人注意;故意用貶義詞表達正面意義(後者較多用在商業炒作和廣告語中)。請看“從滬劇名角蛻變舞台劇精英……”,以及跟風者的話“期待我的蛻變吧”。蛻變,比喻形質退化、轉變,現在常用的“蛻化變質”比喻人的變質,且多指變壞。在詞語浩瀚的漢語中,為什麽非要選取長期沿用的貶義詞來褒獎別人呢?商家在號召顧客的時候總是愛說“快來搶吧!”我們是否去試試搶他一下如何?

不妨再看一句似對非對的話(台詞):“他們給了多少錢你?”倘若你說這不符合漢語的句法,他會回答你,外語中不也經常這樣的嗎?句子成分不是可以適當更換位置的嗎?且不說外語中是否可以隨便更換句子成分的位置,有的外語對賓語的位置變化是有規律的(比如上述句子中的及物動詞“給”是謂語,“你”和“錢”都是賓語,為了區別起見,這裡的賓語採用“變格”,人用第三格,物用第四格,所謂的“人三物四”也。至於是第三格放在前面還是第四格放在前面,通常也有個規律:短的賓語放在前面)。

有的人在說不出理由的時候會搬出“外來語”來說事。曾經看到過一個詞組叫“防守的侵略性”,是說體育比賽的,有點令人費解,既然是防守,又何來“侵略性”。其實這一毛病應歸咎於對aggressive一詞的“死譯死用”,如果能用“侵略性”的衍生意義(比如“野蠻”“積極”“拚死拚活地”),就容易為漢語的使用者所接受了。

再說上海眼下流行的“上海閑話”已持續多年了,這和“提倡推廣國語”並無矛盾,相反,是一種“海納百川”的體現。想當初,上海人響應“推廣國語”是相當模範的,以致形成了一種獨有的、讓人見笑的上海國語,如今的“學說上海閑話”是為了讓“新上海人”和正在成為“新上海人”的人更好地融入上海和上海文化,當然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上海文化和不忘初心。不過上海話中有很多是沒有書寫字的,希望各位專家在創造和選擇時盡量做到合理並有創意,像“茄山河”有報紙版和電視版的兩個“山頭”,似應予以統一。

總之,使用語言,必須考慮語言的繼承性、穩固性和民族性,要避免任性。(陳鈺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