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隻騙中國人,澳洲假免稅店套路深!旅行社免稅店相互勾結

在澳洲的商業區或者旅遊勝地經常可以看見一些免稅店,這些免稅店有一個共通點:幾乎是全中文,中文店員,中文招牌,和機場的免稅店完全不同。來這裡消費的自然也都是中國人。

隨著中澳往來日益密切,如今赴澳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不斷攀升。

很多留學生初到澳洲看見這些店鋪的時候會覺得奇怪,當看見大批中國來的旅行團時,瞬間就明白這些地方存在的意義。

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的前12個月內,中國赴澳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

旅遊期間,見到“洋貨”就瘋狂買買買、拖著幾大箱子澳洲特產回國,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消費時尚。

據報導稱,這些起著中文名字的免稅店和部分旅行社相互勾結,

導遊隻帶遊客進入與其有“合作”關係的商店。這些商店銷售的商品標價高於市場價,並且導遊會極力避免旅行團成員去其他商店。

瞄準中國人,廉價商品高額出售

根據新華社記者的報導,在黃金海岸,墨爾本等很多旅遊勝地,部分中國旅行社和澳大利亞當地商家形成利益鏈,誘導中國遊客在高價商店消費,並千方百計阻攔遊客貨比三家。

為了調查真相,新華社記者混入旅行團進入一家名為“雪梨國際免稅店”的商店,

隻騙中國人,澳洲假免稅店套路深!旅行社免稅店相互勾結

圖為“雪梨國際免稅店”(影片截圖)

店內有少量保健品在售賣,還有一些自稱“澳大利亞產”的保健品和羊毛製品。

從標價上來看,這些物品的價格遠遠高於市場價。

當看見攝影師在馬路對面拍攝的時候,“雪梨國際免稅店”內的店員變得非常警覺。由於這些商店的主要客源為旅行團遊客,店內工作人員對進來的非旅行團顧客非常警惕,一直跟在顧客身後,防止其拍照或其他對其不利的行為。

隻騙中國人,澳洲假免稅店套路深!旅行社免稅店相互勾結

沒有旅行團光顧時,“雪梨國際免稅店”空無一人(記者暗訪時手機拍攝照片)

曾經在一家“免稅店”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商店內銷售的商品中,綿羊油、深海魚油等確實是澳大利亞生產的,其成本與澳洲同類名牌產品相比低很多,售價卻是名牌產品的好幾倍。

不少諸如雪地靴之類的羊毛製品,真實產地是中國,卻包裝成“澳大利亞製造”,高價賣給中國遊客。

被黑店抹黑,生意受損

店家銷售人員摸準了中老年遊客關心自己及親人身體健康的心理,並發現他們購買力強、不懂英語的特點,因此會向他們極力推銷保健產品。遊客消費後,某些導遊和領隊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

關於國內旅行社與澳洲當地商鋪聯合宰客一事,雪梨唐人街的許老闆不由得抱怨道,這種情況由來已久,10年前他在當地開店時就已經存在。

旅行社和導遊把遊客視為商品,按人頭“賣”給當地專門“吃團”的禮品店、免稅店,從中攫取利潤。

旅行社為避免遊客貨比三家,往往把購物安排在抵達某城市的最後一天;有些旅行社甚至安排遊客住在遠離市中心的酒店。遊客即使在自由活動期間也不便進入其他店鋪比價,自然不會知道產品的真實價格。

許老闆說,為了阻止中國遊客在唐人街等地消費,有些導遊甚至詆毀唐人街,說唐人街治安差、店鋪賣假貨等,極大影響了雪梨唐人街的聲譽和生意。近兩三年唐人街附近有多家禮品店和免稅店倒閉。

相對於許老闆憤怒的態度,記者發現中國遊客倒是顯得較為淡定。

剛剛大學畢業的王女士說,由於現在辦理澳大利亞旅遊簽證相對容易,而自己訂班機酒店太麻煩,就圖省事報了購物相對少的旅行團。

王女士說:“我基本沒在導遊指定的商店買過東西,因為是自願購物,而且那些地方賣的東西不是大品牌,不放心。不過團裡許多遊客都有買,所以導遊沒管我們。我們一般去附近的超市或小店逛。”

隻騙中國人,澳洲假免稅店套路深!旅行社免稅店相互勾結

圖為一家“免稅”店

休年假出國遊的孫先生認為,現在各類資訊非常透明,許多商品的價格能夠直接從網上查到。他出遊前已經做了相關購物攻略,對當地商品價格區間心中有數。跟隨導遊進入某店鋪,他能一眼判斷出是否存在宰客行為。

剛退休的劉女士說,導遊帶他們去的店鋪只有中國人,她雖然對此心存疑慮,但看到心儀的商品,價格還能夠接受,她就忍不住“血拚”一番。

然而,如果知道自己購買的商品高於市場價,是否想過舉報或投訴店家?

劉女士的回答是:“聽說澳大利亞違法成本很高,應該不會有假貨。如果僅僅是價格高一點,我就忍了。畢竟這裡人生地不熟的,不想惹麻煩,而且我也不知道向哪裡投訴這種情況。但如果被坑太多,我會回國進行投訴。”

隻騙中國人,澳洲假免稅店套路深!旅行社免稅店相互勾結

遊客在“雪梨國際免稅店”購物(新華社記者暗訪時手機拍攝照片)

由此可見,年輕的中國遊客對高價店鋪有一定心理防範,且較為理性。即使消費,他們也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小商品。至於價高的保健品,他們會選擇當地藥店和超市購買。

而中老年遊客則容易被銷售人員忽悠,動輒購買上千元人民幣的產品,同時缺乏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商家宰客屬於違法行為

中國遊客人數多、購買力強,似乎成了商家眼中“會行走的錢包”。若是面對導遊與黑心店家聯合抬價、阻止遊客在其他店鋪消費等現象,人生地不熟的中國遊客該如何避免當冤大頭?

《澳大利亞消費者法》禁止商家利用誤導或欺騙行為、虛假陳述、引誘性廣告等讓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服務。如果旅行社和當地商店聯合抬價宰客的情況屬實,則屬於違法行為。

《澳大利亞消費者法》第49條明令禁止推薦式銷售,即禁止商業企業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以折扣、傭金或其他利益為誘餌,引誘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顧客提供潛在購買者的姓名、地址等個人資訊,用以換取上述好處,且往往附加要求潛在購買者交易行為完成後,提供資訊的顧客才能兌現這些利益。

所以在澳洲的遊客一定要在購物時擦亮雙眼,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和有關部門進行投訴。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