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00後選專業,導向多元如何博弈

“孩子想學廣告學,我覺得他更適合中文,該如何選擇?”

高考剛過,成績和分數線相繼公布,送走高三畢業班的河北邯鄲市邯山區一中教師葉飛飛又忙碌起來。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谘詢信息,不時出現在她的手機裡。

“三分報七分考”,高考結果不僅取決於分數高低,填報志願已成為僅次於成績的重要因素。對於“入錯行”的擔憂,讓家長和學生變得極其謹慎。

“雖然00後孩子有更多途徑了解社會中的不同職業,自主意識也有所提高,但很多人依然猶豫不決。”在她看來,志願填報始終面臨不同導向間的激烈博弈。

導向多元,最重就業

山東省德州一中的張若涵是今年高考大軍中的一員,歷史成績較好,家長和老師曾建議她報考此類專業,但她心儀的卻是經濟、金融、財會等專業。

電視上金融白領的形象光鮮幹練,讓她印象深刻。她最看重的還是就業前景:“這類專業就業範圍廣,學經濟、金融能進入銀行、證券、投資等各類行業,收入較高。而財會又是所有部門都需要的崗位,也是份穩定工作。”

6月份,國內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谘詢發布《2019中國高考志願填報與職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專業就業情況是志願填報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佔比為62.3%,個人興趣緊隨其後,佔比44.4%。此外還有專業薪資水準、熱門程度、師資力量、保研率等。而在熱門專業調查中,前三位分別為: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

張若涵的同學薑山秀,在專業考慮上沒有太多糾結。因為職業理想是當一名記者,高中三年她的目標就是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院。

父母對她的選擇表示支持,身邊也有不少親友在報社、電視台等媒體工作。他們認為:“記者是被社會廣泛需要的職業,自媒體隊伍逐漸壯大,未來就業不成問題。”

談到新聞專業和記者職業,她充滿了嚮往:“我不喜歡每天坐在辦公室裡的生活,想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多去看看世界。”

今年,她在高考中正常發揮,超出山東高考分數線90分,雖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但她不想改變專業方向,“仍在考慮其他學校的新聞傳播類專業。”

城市也是志願填報考慮的重點。“北京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也是新聞發生的集中地,實習和就業機會一定更多。”薑山秀說。

大學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學生最終通過就業實現人生價值。葉飛飛老師對《工人日報》記者介紹說:“學校成立了志願填報指導小組,就業前景是老師們必須考慮的因素。”

不過,“以前發生過學生聽從父母安排選擇了好就業的專業,入學一個月後發現實在沒有興趣,於是退學重新高考,浪費了一年時間。”她惋惜地說。

因此她建議,要將就業前景、志趣、特長等各種因素綜合考量,“理想狀態是尋找不同導向間的交叉點,以此確定高考志願。”

關注長遠發展,基礎學科回暖

經過兩周的谘詢和思考,李夢巧最終在第一志願填上了“數學專業”。

她是邯山區一中理科畢業班學生,高考分數520分,比河北省本科一批線高出不到20分。因為分數受限,為了穩妥,她填報的多為省內學校。

選專業時,她卻毫無頭緒:“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麽,也不知道什麽適合自己。”備戰高考期間,學校嚴格限制使用手機和網絡,她也一直專注學業,信息獲取極為有限。

班主任劉志芬想到:李夢巧的數學成績相對突出,而數學專業近幾年正重回“熱門專業”行列。

劉志芬有多年志願填報指導經驗,收到過很多畢業生就業的反饋信息。她對記者介紹:“數學專業的學生,有更扎實的理論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在繼續深造、從事跨專業工作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就業前景廣闊、薪資水準可觀。”

她指導的另一位學生胡毅,超過河北省本科一批線60多分。父母希望他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因為“實用性強,本科畢業就能直接就業”。但胡毅卻對工科不感興趣。上學時,他最喜歡化學課,和瓶瓶罐罐打交道讓他找到了樂趣,化學成績經常接近滿分。

根據他的選擇,劉志芬推薦了西南石油大學、山西科技大學等幾所學校。最終,胡毅填報的都是化學類專業。“打好化學基礎,讀研時再轉向細分的應用型專業,也很容易上手,材料、製藥、食品、環境等就業方向都離不開化學。”

李夢巧和胡毅都有讀研的打算,對他們來說:大學只是專業性學習的開始,是給未來深造、就業打基礎的階段。選擇基礎學科,不僅出於對個人興趣和特長的考慮,也看中了其帶給個人的巨大潛力。

目前,物理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哲學等基礎學科也重新成為不少考生首選的專業。

新興專業漸熱,填報仍需謹慎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備案及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共2072個,其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是新增最多的專業門類。

一些考生及家長相信:社會正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我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發展前景可期,相關專業學生將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今年,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堂班,首批預計招收3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5所高校也已獲得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為國家培養該領域內的“領跑者”。

不少考生想成為“領跑者”中的一員。“今年很多考生和家長谘詢時,都格外留意這些新興專業,比一些傳統專業競爭還要激烈。”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班主任王傑說:“預計人工智能專業分數線不會低於同類的計算機專業。”

北京處於科技發展和信息匯集的前沿地帶,她的學生中,不少人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並不陌生:學校平時會組織學生前往科技場館參觀學習,邀請專業人士到學校講座,一些學生的父母甚至就在新興行業領域內工作。

而離開北上廣等大城市,情況卻有所不同。葉飛飛老師的學生不少都來自河北農村,對於新興專業,獲取信息和親身體驗機會有限,“有的孩子覺得這些專業離生活很遠,他們不知道人工智能等學科還能跟自己產生聯繫。”

新興專業的大量出現,對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專業的信息較少,幾乎沒有畢業生經歷可供參考,因此,指導老師們也不敢輕易向學生推薦。”葉飛飛說。

由於新增專業大多沒有直接對標的歷年分數線參考,考生很難保證穩妥。專業人士表示:可以縱向對比同一學校中相近專業的歷年分數線,並充分了解專業要求、結合學校整體辦學水準,綜合判斷,切勿盲目跟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