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體53個穴位功效按摩方法,實用!

國際非藥物療法 2018-05-15



1、百會穴是引氣血上行


解決脫髮煩惱第一要穴 ( 脫髮、發質不好)


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間歇性手法敲打點壓百會穴,每次5分鐘左右。注意力度要適中。或者用梳子梳理頭部,直至頭皮微微發燙為止。或者用手指乾梳頭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兩耳直上連線中點。



2、大鐘配天柱最醒神健腦


(醒神健腦、大腦保健 用於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


操作方法:按揉大鐘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處6秒鐘然後慢慢鬆開。如此反覆按壓,不拘時做。


大鐘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於後腦骨正下方凹處。在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



3、偏頭疼就找率谷穴


(偏頭疼 氣血瘀阻型-癥狀:眼冒金星視力模糊一陣陣跳疼重者伴有噁心想吐平時愛生氣)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點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鐘。也可不拘時做。不僅治療偏頭疼還可以促進睡眠。


率谷穴位於耳尖上邊、正對著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頭暈目眩的解藥


(氣血不足頭暈目眩者 一起身頭暈眼前發黑睡覺不踏實愛做夢易遺忘)


操作方法:每天按壓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鐘後鬆開,再按下一次,堅持一個月;做轉腳腕運動。


(盤腿坐在床上,雙手分別握住腳踝和腳掌緩慢轉動;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每次左右腳各轉動100下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腳腕和腳陂相交的地方,有一個硬筋,硬筋的旁邊有個窩就是解溪穴。



5、精神疲憊----神庭配印堂

(頭昏腦脹精神疲憊的經常使用電腦、重腦力勞動者)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從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後在此兩穴進行點按,每次3--5分鐘至有微熱,不拘時做。如果睡前按揉兩穴可讓你睡得香甜,失眠多夢的癥狀會消失不見。


神庭位於人體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印堂位於雙眉連線中點。



6、情緒急躁血壓高

大敦穴讓您血壓快速平穩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


操作方法:用指甲輕輕地掐大敦穴或艾灸此部位,灸的時間在10--15分鐘之間,堅持半個月以上。此穴有鎮靜及穩定情緒的作用,並且睡不著覺也可以揉揉它2--3分鐘。


大敦穴在足大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處即是。



7、肝火旺的耳聾耳鳴就用聽會穴

(耳聾耳鳴牙疼面部神經麻痹和面癱)


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聽會穴350--400下約15分鐘即可見效。


聽會穴位於耳垂前面下頜骨髖狀突出的後緣,張口有凹陷的地方。



8、後溪穴讓肝血充足眼睛亮 (近視)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時按摩後溪穴,每次5分鐘。常年堅持。或者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小時刺激一次。


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也就是感情線的盡頭)。



9、肝陰不足、迎風流淚


瞳子髎穴「一穴靈」 (迎風流淚 肝陰陰不足型)


操作方法:按摩瞳子髎穴5--6分鐘即可 用食指按壓每次40下 治療迎風流淚 另配合擠按睛明穴效果會更好。


點按瞳子髎穴還可以預防魚尾紋的生成。


瞳子髎穴在眼睛外側1厘米處(也就是長魚尾紋的地方)。


睛明穴的位置眼睛內側,鼻樑和內眼角交界處。



10、揉睛明穴引膀胱經氣血

年老眼睛也不花 (老視)


操作方法:兩指的大拇指指腹夾住鼻根按睛明穴,垂直的往眼睛深部按,按一下松一下,連續做四個八拍。再用兩拇指指背側按摩雙側攢竹穴每次2分鐘,早晚各一次,常年堅持。


還可以這樣做:用雙手中指來回按摩眉毛20次;用雙手四個手指向兩側按摩眼睛20次;用雙手中指從下至上按摩鼻樑20次;用雙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往下拉20次。


睛明穴位於人的內眼角的凹陷處。


攢竹穴位於兩條眉毛的內側,眉頭起皺的地方。


11、眼眶青黑眼圈就找胃經上的四白穴

(肝腎不足,脾胃虛弱型)


操作方法:用食指的第二關節在眼眶上輕刮,每天刮兩次,臨睡前刮一次,次日起床後再刮一次,每次不少於2分鐘。刮完眼眶之後,再配合按摩一下四白穴。刮眼眶可以刺激攢竹、魚腰和絲竹空穴。


四白穴位於人體面部,瞳孔正中央下約2厘米處。


這種方法還可以去除眼袋呢!


12、眼睛酸澀脹痛不要緊

大腸經上有個陽溪穴 (視疲勞 眼睛酸脹)


操作方法:將眼睛閉上,用對側手的拇指按住此穴進行按壓至有酸脹感時放鬆,如此重複2--3分鐘,不拘時做。也可在陽溪穴上用膠帶粘上米粒或綠豆,空閑時候經常刺激一下。


陽溪穴位於人體的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13、鼻炎就找大腸經上的迎香穴

(過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操作方法:將大拇指彎曲,用大拇指關節,從緊貼著鼻翼最寬的部位沿著鼻唇溝向上搓到鼻樑骨處,然後再回到鼻翼處,如此反覆進行按摩。每次推100次,或者2分鐘。長期堅持。配合按摩印堂、鼻通、合谷三穴效果更好。


迎香穴位於眼睛正視時,眼珠中心點直下,在鼻孔兩旁約拇指二分之一寬的笑紋中; 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鼻通穴位於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



14、雙下巴是胃經堵

人迎穴把瘀阻引下去 (雙下巴)


操作方法:一邊吐氣一邊輕柔按壓人迎穴和大迎穴,每次大約按壓6秒鐘。人迎如此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或用手順著脖頸輕輕往下撫摸,長期堅持。


人迎穴位於前頸喉結外側3厘米處。找到自己的喉結,左右兩橫指寬處,可感覺到有動脈在跳動,此處即為人迎穴。


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15、脾虛濕盛生疣痘

「面子問題」找支正穴 (青春痘扁平疣)


操作方法:可採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適中,出現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約100下,堅持半個月。


扁平疣主要是體內濕濁過多脾虛水濕運化不利所致,那麼在按摩小腸經裡的支正穴後,在和按摩胃經裡的豐隆穴、脾經裡的陰陵泉穴結合起來,可以算得上錦上添花了。


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從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個手指的距離,在肉和骨頭的中間,股鋒利的痛點就是。


豐隆穴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16、察言觀色看面斑

氣血與執找曲池 (老年斑)


操作方法:按摩曲池穴,不拘時做。


此穴位能瀉大腸火,具有清熱祛風、涼血潤燥的功效。清除毒素,凈化腸道,排毒養顏。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踝連線的中點。


17、適度寒痰滿臉痘

溫溜穴來溫暖你 (青春痘 手腳冰涼者)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住溫溜穴,以有酸脹感為佳,按揉2--3分鐘,也可艾灸10--15分鐘。每日1次,長期堅持。


溫溜穴位於腕橫紋往上5寸處,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即是此穴。


18、胃火大、口氣大

就找手上大陵穴 (胃酸胃脹消化不良 脾胃不佳心包經有火的人 )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用力按壓大陵穴,以有酸脹感覺為佳,每次按摩時間不少於3分鐘,不拘時做。


大陵穴位於人體的腕掌橫紋的中點處。



19、手上長有"維生素片「

陽谷穴讓口腔不再有潰瘍 (口腔潰瘍 心火上炎型)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以適宜力度輕輕撥動陽谷穴,每次3分鐘,每天3--4次。


口腔潰瘍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積熱、陰虛火旺、脾胃虛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體虛弱過食肥甘就會引起脾失健運肝鬱氣滯。


陽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20、暫時性失語揉通裡穴

心經氣血要疏通 (失語)


操作方法:揉通裡穴和靈道穴,每個穴位2--3分鐘即可。


失語主要是由於氣虛血瘀風火痰濁肝陽上亢從而導致腦部筋脈失養、情志過激、腦部循環受阻,繼而出現神志不清失語的癥狀。


通裡穴位於手腕橫紋上1寸處的地方。



21、喉嚨痛就按雙尺澤

拔肺經的火移出去 (嗓子疼慢性咽炎)


操作方法:尺澤和上尺澤兩穴交替按摩。現在尺澤穴按壓6秒鐘,然後按壓上尺澤穴6秒鐘,兩穴重複按壓10次每天兩次。


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在肘部橫紋粗筋外側。


上尺澤穴位於尺澤穴的上方3--4厘米處。



22、肝氣鬱結,如鯁在喉

外關穴馬上來疏通 (梅核氣)


操作方法:發作時按揉外關穴10分鐘。


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


23、扁桃體炎是肺陰虛

前谷穴為您解憂愁 (扁桃體炎嗓子疼)


操作方法:按摩前谷穴10分鐘左右。


前谷穴位於小拇指的外端小拇指第三個指關節外側的地方。


24、行如風,坐如鐘。

懸鐘穴讓頸椎病無影無蹤 (頸椎病)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法力按揉懸鐘穴,其餘4個指把住小腿一天按摩3次,一次15分鐘,一周以後癥狀會消失。平時做「永」字操。


懸鐘穴位於外踝尖上3寸腓骨後緣1寸的地方。


永字操方法:身站立挺直兩足分開與肩同寬,以頸為腕,以頭為筆,按永字筆畫順序寫楷書,每寫完一字算一次,一回可做20--30次(漸漸增加次數),用上述站立姿勢再做聳肩運動,每回做30次或經常用手拍打項部肌肉邊拍打邊運動頸椎。長期堅持可起到改善頭部血液循環,舒筋養骨通絡活絡的作用,有利於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25、氣結血瘀脖子腫

按摩天井穴可消除 (淋巴結核 肝氣鬱結型)


操作方法:用輕柔手法按摩天井穴,1周見效。


淋巴結核主要有肝氣鬱結型、肺腎陰虛型、肺腎陽虛型、和氣血俱虛型幾種,無疑都和「氣」這個人體內的無形調節器分不開的。


天井穴位於人體的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26、心痛不用尋心藥

「靈道」一樣通心靈 (心胸痛 非先天性心臟病無器質性損害的心區痛患者)


操作方法:按揉靈道穴每天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手掌下面都有一條紋路,靈道穴就在這個紋下面1.5寸的位置。


靈道穴是專治心病的穴位,是一個能讓心臟氣血通暢的穴位。



27、煩躁出汗睡不著

按按少海降心火 (失眠 心腎不交型)


操作方法:按揉少海穴,不拘時做。


心腎不交說白了就是心陽虛,心火不能下溫於腎,或者腎陰虛,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而引起的。主要癥狀:夜裡渾身燥熱、煩躁、愛出汗、失眠多夢,男性可能會出現遺尿、自汗、遺精等。 然谷穴也治療失眠。是陰虛火旺那種。


少海穴位於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踝連線的中點處。



28、汗為心液

陰郗穴不讓汗水在夜裡偷偷流 (盜汗 中老年人)


操作方法:以適中力度按揉兩側陰郗穴各5分鐘,半月見效。


陰郗穴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撓側緣,腕橫紋上0.5寸的地方。 有滋陰養血的作用。



29、搖龍擺尾去心火,一招一穴治心悸 (胸悶 心悸)


操作方法:手指用力按壓天泉穴3--5分鐘,或用艾條灸3--7分鐘每天一次,不拘時做。練習「搖頭擺尾去心火」式。


天泉穴位於人體手臂的內側,腋下橫紋2寸處,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專治胸悶氣短、胸痛。


搖頭擺尾保健操:雙腳開立與肩同寬,膝蓋微蹲,成騎馬步。雙手置於大腿上,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探,然後一頭帶動軀乾,想像鑽圈的感覺,身體像蛇形左右擺動。下肢盡量保持不動,以頭的轉動來帶動軀乾的轉動,盡量挺胸塌腰,左右各轉動15---30次。


30、胸口疼痛要急救

郤門穴首當其衝 (胸痛)


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壓郤門穴3--5秒,停1--2秒後再繼續按壓,連續按2--3分鐘或用拇指用力按住此穴,以每分鐘60詞的速度向內側和外側左右轉動手臂大約2分鐘可迅速緩解。


郤門穴位於人體的前臂掌側,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此穴是最好最快的止痛靈藥,對血液循環也有很好的效果。位於手厥陰心包經上。



31、未病先防最明智,保健心臟用內關


操作方法:緊緊按住內關穴,按摩2--3分鐘,直至產生酸、麻、脹的感覺或找個膠帶貼一粒米在內關穴上,空閑的時候 時不時的按壓幾下。


注意:按摩心包經時最好在晚上19--21點之間以飯後半小時後進行最好。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手腕橫紋的中央往上約2指寬處,位於兩條凸起的筋間。

攥緊拳頭,彎曲手腕,從橫紋往下2指的距離,在突起的兩條筋之間的位置,就是此穴。


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並且對胃也有很好的保養作用。不過體質虛弱的人不要刺激此穴位。



32、力不從心實際是心無力可使

極泉穴助心一臂之力(胸悶 心慌 氣短的中老年人)


操作方法:每天彈撥極泉穴,感到手發麻胳膊發麻即可。


極泉穴:腋窩處有一根大筋,彈撥他,發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就是極泉穴所在位置。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滯則血滯,氣行則血行,彈撥極泉穴有行氣並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在彈撥完之後,再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的捶下來這樣不僅能夠解除胸悶,讓呼吸順暢,還能夠化解心中的鬱結。


33、天干物燥不用怕

中府雲門止咳平喘 ( 咳嗽哮喘)


操作方法:稍稍用力按摩(畫圈式)中府雲門穴1--2分鐘即可,長期堅持。


中府穴位於雲門穴下一寸,距離正中線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


雲門穴位於鎖骨下窩處。 二穴位於手太陰肺經。


咳嗽可分為5種類型,即風寒、風熱、燥火、痰濕和體虛。


34、幫你克服恐懼的俠客----俠白穴

(克服恐懼)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俠白穴用力下壓或按揉,時間在2--3分鐘之間,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俠白穴位於臂內側面,肘橫紋上5寸,肱二頭肌撓側緣凹陷處。此穴對心跳過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35、氣喘籲籲嗓子疼,全部都去找太淵

(喘氣不暢、咽喉疼痛、聲音沙啞)


操作方法:用拇指輕輕按壓太淵,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3--5分鐘就可以,也可以取枸杞搗爛,貼太淵穴處。 晚上睡覺前,將枸杞搗爛,然後貼於太淵穴上以醫用膠布固定,早上起來的時候取下,這樣在睡眠當中就把氣不足了。


太淵穴位於手腕拇指端的橫紋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時會有大筋豎起,在大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感到有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

36、咳嗽痰多黑鼻頭

健脾燥濕用陰陵 (咳痰、黑鼻頭的脾虛濕盛型)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壓陰陵泉穴,也可用保健小錘輕輕敲擊,每次刺激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一天3次,或用艾條灸3--7分鐘,每天一次。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健脾利濕,舒筋活絡之功效。


按中醫理論導致痰多的病因主要有寒邪犯肺、風邪侵肺、熱邪侵肺、濕邪侵肺或燥邪侵肺。脾是管濕氣的,脾主運化。


37、搓搓魚際

讓孩子健壯不感冒。 (防治小兒感冒、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一隻手固定不動,另一隻手用力在對側手掌上的魚際穴處搓動,大約10餘次,使整個手掌發熱。然後再換手,搓另一隻手。


對魚際的按摩,可用推法也可用揉法。推得方向不同,效果也不相同。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止瀉效果好,可用來治療孩子拉肚腹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則可以止嘔。來回推,則可以很好的調節孩子的脾胃功能。揉搓時間應在2--3分鐘之間,推則至少要做到50--100次。


魚際穴位於人體的手大拇指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赤白肉際處。



魚際還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對於感冒引起的嗓子疼、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有明顯療效。


38、堵氣岔氣嗝不出

就按支溝理三焦 (胸悶岔氣者)


操作方法:按摩支溝穴5分鐘,再用雙手掌面順著身後的肋骨走向搓3分鐘。


支溝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陽穴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



他是人體的「出氣筒」,平時多揉揉它解除你難言的痛苦,讓身體更加輕鬆。


屬三焦經上的穴位。三焦經是主一身之氣的。


39、糖尿病也不用處處忌嘴

然谷穴祝你一臂之力 (糖尿病人)


操作方法:用力按雙側然谷穴,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再鬆開,再按下去,再鬆開。如此反覆10--20次當酸脹感在也不退去的時候即可。長期堅持。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屬腎經上的穴位。腎經屬水。


小兒厭食,媽媽可以給寶寶按摩一段時間後,得到改善。


然谷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40、酒後麻煩多

太沖穴讓脂肪肝與您絕緣 (患脂肪肝的中老年人)


操作方法: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然後用雙手拇指指端著力,持續的點按太沖穴,每次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脹感為佳如此共點按3分鐘即可。也可以沿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如此反覆做20次。長期堅持。


太沖穴屬肝經。它具備補虛瀉實的雙重作用,除了活血化瘀之外,還可以激發肝經氣血、清肝利膽、平肝潛陽,從而起到補肝的效果。經常刺激它還可以改善睡眠。治療脂肪肝應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在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3指寬處的凹陷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