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子不起床,老子燒床單:腦殘不可怕,心殘才嚇人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武志紅 來源 |武志紅(ID:wzhxlx)

人可以愚蠢到什麼份上?

澎湃新聞報導了這樣一件事:

在上海,一天早上,在一個一層的出租屋裡,一起開挖掘機的父親叫兒子起床,兒子紋絲不動,他拿鐵鍬威脅要打兒子,兒子還沒反應,最後氣急敗壞下,該父拿了柴油,澆在床單上,還真用打火機點著了。

這次奏效了,兒子趕緊下床,然後父子倆一起救火,鄰居們發現後也趕了過來,但火勢很猛,最後消防隊過來才把火滅了。

澎湃新聞很幽默,給這位父親起的化名叫「茅龍」,這名字和他的風格很配。

單從這件事上看,這位父親甚至是情有可原的。至少不少人是這麼認為。

因事情的源頭是,約好了要早上六點鐘去到工地乾活,可兒子就是不起床,那自然耽誤了事情,所以這兒子得催。

但在我看來,這件事實在是太蠢了,代價也超昂貴,首先自家財物被燒,其次這位茅龍先生,也被判定有縱火罪。

這件事我還可以繼續分析:

01

為什麼茅龍先生不直接倒水,而是縱火呢?

很多人對此不解,我猜答案很簡單,該父親早就什麼招都用過了,他肯定對兒子乾過倒水這件事,還可能真拿鐵鍬拍過兒子,這些招數也許曾經奏效,但現在都不行了,他得乾點特別的。

再者,還有一種可能是,倒水不解氣啊!

通常,乾這種蠢事時,是被全能自戀加自戀性暴怒給支配了。

全能自戀即,我讓你怎麼做你都得怎樣做;

而全能自戀被破壞時,就變成了自戀性暴怒,這可稱為「神之怒」,即我覺得我是神,而你沒聽我的,就是冒犯了神的尊嚴,神要給你降下雷霆之怒,讓你明白你乾了多麼愚蠢的事。

你竟敢冒犯神!不想活了!

宙斯憤怒時,會弄出電閃雷鳴來。

茅龍憤怒時,弄出點火來,這感覺很對啊!

當人因為屁大點的事,而去幹毀滅性的事情時,監視者都容易覺得,哇,這麼蠢!

但當事人是另一種感覺,他們覺得,帶著點「神之怒」去幹毀滅性的事,那感覺不要太爽。

只是等事情結束後,理性恢復了,就後悔得不得了。

02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當你看到一個人使用一種特別的行為時,你基本可以推斷,這種事他已經乾過很多很多次了。

由這個道理,可以推斷,這對父子倆,這種父親催兒子起床的事,已經輪迴了也許成百上千次了。

我還要講一個觀察:只要父母中有一個人,特別愛催孩子「快點快點快點」,那麼孩子幾乎必定是慢吞吞的。

孩子們在乾什麼?

是在和父母對著乾啊!

如果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在故意對著乾,那這就是一種經典的被動攻擊。

茅龍父子中,這位父親用高壓方式催兒子起床,而兒子的紋絲不動,就是在被動攻擊他的父親。

這位茅龍先生的辦法可能就是不斷更新自己的方式,而兒子用一個紋絲不動就會徹底擊敗他。

這時候,只有毀滅性的行為,才能表達出這位名字帶龍的先生的怒火。

作為監視者,我們會覺得:怎麼會因為這麼一件小事,而弄出這麼大動靜呢!

但心理學的一個隱蔽邏輯是:如果一件表面上的小事,引出了巨大惡果,那很可能的原因是,這件事並非小事,而有極為重要的含義。

關於起床,我們還可以講另一件小事:

2017年2月4日,重慶的一位王女士,叫14歲的兒子起床,喊他沒動靜,就掀了兒子的被子,結果,這位少年,竟從12樓的家中跳了下去,好在11樓有防盜網,把他給攔住了。

都是因為起床,鬧出了很大動靜,只不過結果不同,一個是叫起床的父親,爆發了毀滅性的暴怒,一個是被叫起床的孩子。

為什麼叫你起床這件事這麼嚴重?

我講一點大道理,關於動力,與壓力。

精神分析學,又有人稱心理動力學。

「動力」這個詞,隨著對人性了解越來越多,我就越有感覺。

好的教育,是相信孩子的動力,呵護它,並提供像容器一樣的太空,幫助孩子形成一種感覺:

我的動力,基本上是可以實現的;如不能實現,外界也是善意的,所以動力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

為什麼不能實現時,需要感知到外界是基本善意的?

因為,當動力失敗時,且失敗是一個惡意的力量擊敗了自己,那認輸會導致巨大的羞恥感。

但是,當確認外界是基本善意時,向這個善意力量認輸,就不會有羞恥感。

這種感覺形成後,孩子就自然有了一種韌勁,同時還伴隨著適度的明智,知道該放棄時放棄。

糟糕的教育,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動力。

中國家庭中最常見的,就是大人們太喜歡把自己意志強加給孩子,教孩子怎麼做。

這其實是父母在追求,讓自己的動力在孩子身上實現,但孩子就會感知為壓力。

所謂壓力,很容易被孩子感知為,這是外在力量在惡意攻擊自己。

當父母或老師,喜歡用威壓或暴力方式逼迫孩子時,不管孩子意識上如何看父母,為父母做辯解,他們的內在都感知到,父母或老師是惡意力量。

這時,如果服從權威,孩子就會產生巨大的羞恥——我被敵人打敗了,我怎麼這麼弱小這麼差勁!

所以,為了保護這種感覺——我的人生我說了算,孩子就會用各種方式說「不」,例如拖延懶惰等被動攻擊,就是常見的方式。

有時,說著說著,孩子自己都忘記了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只剩下一種行為風格,這種行為風格,像是在毀壞自己。

這構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父母破壞了孩子的動力,但孩子看上去好像自己沒了動力,你必須得給他們壓力,但給壓力越多,孩子越容易有被動攻擊。

這種惡性循環不斷繼續下去,就會導致文中的這類故事的結局:乾脆就搞搞毀滅吧,並且孩子們多數時候容易去毀滅自己。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的生理方面,不需要被父母訓練,如果有,那對孩子都可以說是一種虐待。

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會找到他們自己的節奏。

例如關於起床這件事,孩子也有他的生命訴求,也自然而然會想上進,不需要父母去逼迫。

人活著,都是為了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找到自己的路,釋放自己的動力。

當真找到這種感覺時,他會充滿熱情,即充滿動力去追逐他所熱愛的,根本不用你去施壓。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或者觀察到孩子的這種感覺,即,當他們熱愛起一件事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精力都貫注其中,他們會特別享受,特別專註,根本不需要訓練和逼迫。

並且,當受到挫敗時,他們是會有挫敗感,但他們還是會有強大的動力,去克服這些挫敗。

這種時候,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溫尼科特提出的原則是,做一個「好的容器」,這包括三點:

1.孩子把事情做好時,認可他;

2.孩子遇到了挫敗時,給他支持和鼓勵;

3.允許孩子的生命活力在容器內流動,而不是去阻斷和破壞。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體驗到,他的生命動力,基本上是可以實現的,而不是逼孩子,讓孩子去實現自己加在孩子身上的各種動力。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真掌握到的人,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種巨大的祝福。

不能掌握的,還陷入在給孩子壓力邏輯中的,就只好在痛苦的循環中循環,雖然也有可能會成功,但很難會享受到生命。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