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長大必經的“挫折清單”,讓孩子學會在失敗中成長

對孩子來說,失敗絕非壞事。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才是最壞的事。今天,我們分享一份挫折清單,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作者朱莉曾經擔任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

她發現入學的新生一年比一年仰賴父母,也有愈來愈多父母乾預孩子大學階段的課業、課外活動以及未來的生涯選擇,父母無法忍受孩子有失敗的風險。

但是,在這樣的照顧下長大的孩子,沒有機會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往後更會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難,甚至失去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太盡責。

01

從挫折中鍛煉韌性

誠然,我們希望孩子在社會中,能得到更好的善待,但是,我們更需要鍛煉孩子的韌性。

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不可能永遠順手順水,勢必會遇到挫折、困難。而韌性,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依然保持積極的人生觀。

史蒂芬·卡馬拉塔在《直覺養育的力量》一書中說道:要形成韌性,勢必需要遭受失敗,學會處理失敗,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事實上,童年正是一座訓練場,孩子在這裡犯錯、得到教訓、發展應對技巧和韌性等各種能力。

允許孩子經歷躁動、失敗、跌倒這些重要的經驗,不只是幫助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好方法,而且是最好的方法。錯誤是人生最偉大的老師。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的作者潔西卡表示,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必須謹記:“後果所傳遞的教育意義是一份禮物,而不是代表父母怠忽職守。”

她寫道:“經過這些年,我“最好的”學生——在人生中最快樂、最成功的學生,是那些被容許失敗、為錯誤負責,而且在面對錯誤時能挑戰自我極致的孩子。”

那麼人生中的“曲球”呢?我們都會犯錯,但有時候,即使我們把每件事都做對,負面的結果還是發生了。

當人生丟給孩子一記曲球,如果我們取而代之跳起來接住它,這樣並沒有幫到孩子,除非那確實是關乎健康與安全。他們得學會自己接下、或者避開那些曲球。

2000年,心理學家Michael與小兒科醫師Tim,開始發現有一些孩子與年輕人,似乎缺乏從犯錯與“曲球”體驗中養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堅持。

在他們2013年的著作《要意:養出準備好面對人生的孩子》(GIST: The Essence of Raising Life-Ready Kids)中寫道:

父母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同時,照顧他們的安全;然而,“在許多家庭裡,他們最關心的是安全,對準備則不太看重。”

這裡的“準備”,是指有能力處理所要面臨的任何事情。他們製作了以下這張表,列出能為孩子提供長大成人的正確“準備”的情境。(注意:表中的內容可能會讓你畏縮,卻堪稱是切中要點。)

02

20個孩子必經的挫折清單

1.沒有受邀參加生日聚會

2.體驗寵物的死亡

3.打破一個價值不斐的花瓶

4.努力寫一份報告,仍然得到不好的成績

5.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車子拋錨

6.看到他種下的樹死了

7.被告知某個班級或營地已經滿額

8.被留校察看

9.錯過一個節目,因為她正在幫奶奶做事

10.出一場小車禍

11.因為一件他沒有做的事受指責

12.因為有人行為不當而取消了某個活動

13.被炒魷魚

14.沒有進入菁英校隊

15.在某件事得到最後一名

16.被另一個孩子打

17.抗拒某件他被教導的事

18.深深後悔說了他收不回去的話

19.朋友出遊時沒被邀請

20.鄰近家庭的小孩一起踢球時,最後一個被選上

你不僅要讓孩子體驗這些事,還要肯定它們的重要性。專家認為,好好教養意味著:“學著把你可能想努力避免、或者害怕會發生在孩子人生中的事件,視為建構智慧與觀點的成長助力。”

當這些事件發生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靜靜對自己說:“完美,這樣很完美。這是他需要經歷的事,在童年時至少得有一次。”

03

讓孩子積極面對成長中的挫折

但當孩子真正面對挫折時,可能會不知所措,或者痛苦懊惱。當孩子還不能完全獨自面對的時候,就需要父母適當的引導。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美國父母雜誌專欄作者、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Aviva Patz給了3點建議:

1.告訴孩子“贏只是一種可能”

有考試就有可能不及格;有朋友就有可能被排擠;聽講了就有可能會忘記老師說過的知識點;好不容易組織一次的野餐,有可能因為下雨而取消;暢銷的玩具,就有可能賣光……

別以為只有大人才會鬧心,孩子的生活中也有一大堆不容易的事,這時候,讓他們懂得提前管理自己的期待值,他們才不會當事情一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遭遇了點小麻煩,就覺得天塌了下來。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畫餅,比如參加一個運動項目,就先描述一遍以後他們參加比賽時如果贏了會有多風光……

但這時候,和孩子說清楚,“贏得比賽只是一種可能,受苦受累卻是一種必然”就很有必要,就算到時候目標沒有實現,他們也不會感到失落或者被欺騙。

趁著這個時候,你還能告訴他們,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給孩子消化挫敗感的時間

和前面提到的“管你高不高興”式的父母相對應的,有另一種家長,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安慰他們,其實,留足時間,給孩子自己消化挫敗感至關重要。

下次當孩子哭著回家,向你訴說某件事情的時候,記得先問他們:“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有什麽感受?”然後問他下次能採用什麽方法來改變這種情況。

讓孩子真正地思考起來,他們才能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案。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法,否則你會打擊TA解決問題的熱情和創造力。

3.“你真聰明”VS“你真努力”

現在我們已經明確,家長要適時出現,給孩子一些鼓勵,但怎麽鼓勵,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戰勝挫折呢?

有這麽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400個五年級的孩子完成一份較難的拚圖,由於拚圖難度太高,兩個組最終都沒能完成。

然後,研究人員又讓孩子去完成一個更容易的拚圖,結果,被誇“聰明”的孩子因為沒能完成第一輪的拚圖而倍感受挫,表現比上一輪差了20%,而另一組同學的表現則比第一輪提升了30%。

這說明了,對努力、認真等具體行為的鼓勵,能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所以,下一次當孩子們遇到困難,你可以從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的一些積極行為切入,給他們信心。

比如參加比賽,我們可以說,“你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做了非常全面的準備”、“最近你特別注意調整自己的狀態,看上去效果很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