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該不該貼秋膘?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在北方地區,立秋這天流行「貼秋膘」的說法。在這裡,貼是指「貼補」的意思,膘是指皮下脂肪,「貼秋膘」意味著補貼、長肉。


貼秋膘的說法來自於清代。相傳,人們在立秋這天用稱稱體重,然後和立夏那天的體重進行比較,來看看在夏季裡體重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由於夏季氣象炎熱,食慾受到影響,體重會減輕,人變瘦了叫做「苦夏」。夏天過去了,秋冬季將要來了,當然就就需要「補」。「膘」還指牲畜的肥肉,補膘就是要吃肉。


因此,立秋這一天,普通百姓家要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要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確實,在食物供應不足的年代,一般家庭中,不能經常吃到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大家的體重總體來說偏低,到了立秋這天,改善下生活,貼貼膘是可以的。


可是當今,幾乎天天大魚大肉,有不少人體重已經超重或者肥胖啦。肥胖本是就是一種疾病,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對於體重已經超重或肥胖的,就不要湊熱鬧、貼「秋膘」,特別是吃肥肉貼秋膘!對於體重偏低的,特別是低體重的,膘還是可以適當地貼貼。


我國傳統的養生保健,強調環境、飲食與健康的和諧。有許多關於節氣、飲食與健康及防病的內容,建議在不同的氣候、環境要選擇不同的飲食。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食慾增加,需要及時調整飲食,補充夏季攝入的不足。認為自己身體消瘦、虛弱需要『進補』的,建議去看看中醫,聽聽建議、辨明『虛實』,不盲目『貼膘』、『進補』,特別是吃肥肉貼秋膘的做法。


立秋後氣象乾燥,在飲食安排方面建議:飲食有度、一日三餐,還應該做到:

  1.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經常吃些薯類,如土豆、蕃薯、山藥。

  2. 經常吃適量的魚、瘦肉、禽、蛋,以保證充足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3. 輕口味,而不是重口味,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

  4. 天天吃水果,頓頓有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含的水分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合物,可以補充水分,起到防秋燥,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 天天運動,趁著秋高氣爽的好氣象,多進行戶外活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