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全球第六 小米墊底 科技公司研發投入起底

對於互聯網和科技公司來說,技術競爭力往往與研發經費成正比,換言之,想要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就不能吝嗇研發成本。

近日,美國專業機構發布了一份過去一年全球大型公司研發投入排名前1000榜單。其中,亞馬遜公司過去一年研發投入鋼彈226億美元,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研發投入為162億美元。

而蘋果公司的研發支出則為116億美元,排名第七,相當於亞馬遜一半。

當然,除了這些國外巨頭,一些排行前列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同樣在研發上每年都有不菲的投入。

華為—104歐元

近年來,華為不斷加強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華為在過去十年中研發投入總額達450億美元,2016年全球研發投入達110億美元,成功躋身前十;2017年,華為全球研發投入104億歐元,超過蘋果,位居全球第六名。

2017年,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華為 2017 年年報顯示,華為2017年全球銷售收入 6036 億元,同比增長 15.7%,淨利潤 475 億元,同比增長 28.1%,經營活動現金流鋼彈 963 億元。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 74,307 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 64,091 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 48,758 件。

得益於研發方面的投入,華為近幾年的產品銷量提升顯著顯,手機業務方面,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全球份額穩居前三。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86%,海外消費者對華為品牌考慮度同比增長100%,首次進入全球前三。

三星—122美元

三星電子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在全球2500家主要公司中排名第四。這標誌著三星已經連續第6次躋身年度研究的前五名。從數據上顯示,截至目前,最捨得在研發上花錢的居然是三星公司而不是蘋果公司。在2017年,他們在研發上投入的總資金居然高過122億美元。

目前,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電子品牌之一,該公司每年都會投資大量資金,用於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三星的研發中心遍布韓國本土以及全球,為三星的包括手機、平板、電腦、處理器以及相機等電子產品研發新技術。三星電子聲稱其研發人員多達63628人,今年,三星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佔據財政總收入的6.4%,約134億美元(大約人民幣823億元)。

不過,雖然三星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但是其創新能力卻不及其主要競爭對手蘋果。

OPPO40億

OPPO作為銷量前三甲的品牌,據賽諾發布的2018第三季度手機銷量排名,OPPO銷量超越華為(不含榮耀),還要比小米多上將近800萬部,市場份額達到19.1%。而研發費用比較遺憾。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2017年OPPO全球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沈義人接受採訪時表示,明年OPPO的研發投入,目前大概預算是40個億,如果有好的項目研發費用是不設上限的。並且將逐年加大投入。未來,OPPO將整合供應鏈,開放引入專家技術人才,不斷提升科技力。

此前,OPPO大部分產品主打中高端市場。2018年6月19日,OPPO新一代Find旗艦機OPPO Find X在巴黎盧浮宮正式發布,這款新一代旗艦機售價4999元,是OPPO向高端市場進軍的重要產品。

其實OPPO在管道和廣告上面的投入非常巨大,大部分的費用都在廣告代言上面,也因此被不少人稱作是高價低配的代表。

小米-30億

眾所周知,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主營業務是手機,其他的還包括彩色電視、筆電電腦、體脂秤、手環、手錶、充電寶、盒子、路由器、平衡車、音箱、插線板、電池、行車記錄儀、空氣淨化器、電飯煲、電磁爐等數百種。

而作為國內著名的手機品牌,據資料顯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發投入依次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在2018年Q1季的研發投入11.04億元;從2015年到2017年共三年裡,小米的研發投入在當年的營收中佔比依次為2.26%、3.07%、2.75%。2018年Q1季,小米的研發投入在該季的營收中佔比3.21%。

很明顯,小米的研發投入,以及研發強度,與今天的華為相比差距不僅大,而且是巨大。

從2016年到2018年初,小米在市場上銷售出去的智能手機,均是以中、低端的手機為主。2016年,小米共銷售5541.9萬台手機,有4202.4萬台是中、低端的手機。2017年,小米共銷售了9140萬台手機,中、低端的手機就達7378.9萬台。2018年Q1季,在小米銷出去的2841.3萬台手機中,中、低端的手機共有2206萬台。

阿里-170億

據財報顯示,阿里2017財年技術投入為170億元,超過騰訊、百度,居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首。

2017年阿里宣布成立達摩院,稱將在未來3年投資1000億進行基礎研發和顛覆式創新研究。

2018年5月,阿里量子實驗室宣布,研製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在全球率先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之前同樣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這一模擬結果,對谷歌的“量子霸權”構成了挑戰。

2018年,正當全國陷入"缺芯"的大討論時,阿里宣布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影像影片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同時收購芯片公司中天微,收購專注於自主知識產權物聯網芯片的中天微,對阿里AI芯片自研會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也能看出阿里做芯片的決心。

百度-130億

2017年被視為百度的轉折年:重新梳理企業內部組織架構、調整管理層、斷臂O2O、全面轉型AI……研發投入上亦有起色。2017年,百度重振研發投入,當年投入129.28億元,同比增長27%。

百度方面表示:“近年來,我們在AI技術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在人工智能商業化上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如智能語音平台DuerOS、智能駕駛平台阿波羅、AI雲服務、資訊流等。”百度方面表示,“我們計劃繼續為AI業務運作提供資金和其他資源。”

2017年,百度員工總數降至四年來最低,為3.93萬人,但研發人員反增至2.06萬人,在員工總數中佔比超過52.42%,首次過半。

百度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營收2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淨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45%,移動端收入佔比77%,高於去年同期的7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57%。

格力-40億

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家電企業之一,格力電器早期在主營產品冷氣機生產的技術方面,也經歷過向國外同行模仿學習的過程,壓縮機等核心部件一度依賴進口。通過嚴把品質關和重視銷售,格力冷氣機迅速佔領了全國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數年後又拿下全球市場第一的位置。然而,這並沒有改變當時格力冷氣機技術追隨者的角色。

2010年,格力電器提出“掌握核心科技”的核心理念,研發力度不斷加大,科研人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從2012年到2017年的5年間,格力電器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爆發式增長。多項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逐漸躋身世界一流品牌行列。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達31188件,其中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2945件。累計授權專利18839件,其中累計授權發明專利2718件。

目前,格力擁有7萬餘名員工、1萬多名科研人員;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9個研究院、52個研究所和727個實驗室……此外,還有全球最大的冷氣機研發中心,及中國製冷行業唯一的國家節能環保製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據統計,格力電器每年研發投入超過40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