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單季用戶增長創新高,虧損收窄的拚多多衝擊“老二”位置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周繼鳳

編輯 | 饒霞飛

誰是中國第二大電商平台這事兒,已經爭論很久了。

但第一是毋庸置疑的,還是巨頭阿里。

阿里也剛剛也發布了最新一季度財報,各個數據都一如既往地優秀,營收1537.51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注明則同),同比增長34%;淨賺464.37億元,同比增長132%。最新市值超7100億美元。無論從各個角度來說,阿里都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優等生中的優等生。

在第二梯度上,京東和拚多多近年來博殺激烈。

在市值的比拚上,京東和拚多多一直在進行著一場你追我趕的戲碼:從2019年開始,拚多多多次市值超越京東,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成員。最近,京東發布了2020年Q2財報後,因表現亮眼,股價大漲,再次以超1100億美元的總市值超越拚多多。

台灣時間8月21日,在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後,拚多多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多個指標顯示,拚多多的增速在二季度均慢了下來。二季度,拚多多的營收是121.3億元,同比增長67%,而整個上半年,拚多多的營收增速只有58%,創下歷史新低。而京東則在二季度創下了2018年以來的最好增速。

好的消息是,二季度拚多多的虧損有所收窄,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0.03億元,收窄到8.99億元。

在另一個維度上,拚多多還在努力追趕。

今年3月份的時候,拚多多和淘寶之間的用戶量差距縮小至不足1億人。三個月之後,阿里移動年活躍用戶較2020年3月再度增長1600萬,至7.42億人。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拚多多的數字是6.83億人,同比增速是41%,與阿里的差距已經縮短至5000萬人。在這一數據上,拚多多不管是總量還是同比增速,已經遠超京東。同期,京東的年活躍用戶是4.17億人,同比增速是29.9%。

目前的狀態是,阿里很忙,更多地將精力放在在本地生活領域,與美團開啟近身肉搏戰,在下沉市場,則由聚劃算和淘寶特價版聯手狙擊拚多多。或者說,在傳統電商爭奪戰上,阿里只是采取防衛戰。

京東也很忙,依靠著二次上市,募集了近300億元,開始從賣貨轉變成To B“賣服務”。

拚多多似乎也很忙,忙著衝擊五環內,忙著百億補貼。這也暴露了拚多多的問題所在,靠著百億補貼還未能殺進阿里和京東的腹地。但遺憾的是,由於缺乏自營物流體系和掌控力的支付體系,拚多多遲遲未能盈利。

拚多多還能不能繼續衝鋒,進一步趕超京東,登上老二位置,值得商榷。而廝殺和戰爭,還在持續……

都恢復了正常水準

總體來說,三家的業績完成情況比上一季,也就是今年的1-3月份來說,好太多了。

這麽說主要是在於,因為疫情這隻黑天鵝,三家的業績都太慘了,可以說是跌入了谷底:阿里的2020年第一季度成為了近10個季度以來,增速最低的季度,淨利潤更是從去年同期的258億元縮水至32億元,縮水了近88%;京東上一季度的增速,也是近十個季度以來最墊底的,淨利潤只有11億元,隻達到了去年同期的七分之一;拚多多倒是好一些,營收65.4億元,實際高出預期32%,但虧損41.2億元,也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創造了拚多多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

這也就意味著,在疫情後的三個月裡,也就是2020年的第二季度中,各家的重點都在恢復喘息。

阿里算是恢復得比較中規中矩。上一季度那麽慘,三個月後收入1537.51億元,同比增長34%。儘管不及往日的正常水準,但比上一季度22%的增速來說,強太多了。

阿里的核心商業包括淘寶天貓、零售通、跨境業務、菜鳥物流、餓了麽等業務,在阿里營收中佔比超過80%,疫情之後,這部分業務恢復到了34%的增長水準。財報顯示,阿里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水準。不過在疫情爆發之前,阿里8個季度以來最低增速也有38%,顯然距離恢復還差有一點差距。

小驚喜是天貓,天貓實體GMV同比增長27%,而上一個季度增速僅僅為10%,增速翻了一倍還不止。

淨利潤則一口氣飆到了464.37億元,同比增長143%,上一季度淨利潤僅僅為32億元,阿里還是那個最會賺錢的同學。淨利潤變動幅度這麽大主要還是因為投資股票賺了錢,剔除掉這部分的影響後,阿里淨賺了394.7億元,算是回歸到了常規水準。

京東是亮眼的。二季度的京東實現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速是33.8%。這意味著,一是歷史上首次單季度營收過2000億元,二是在2018年三季度增速降至30%以下近兩年後,營收增速再次超過30%。

京東實現淨利潤164億元,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京東持有的一些證券資產股價上漲而帶來的账面盈利。但排除這些干擾因素,京東二季度Non-GAAP淨利潤還是達到5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而從營收和淨利潤來看,拚多多實際上還是小弟。不過,拚多多勝在增長速度快。2020年Q2,拚多多總收入為121.93億元,同比67%。67%這一數據,對於京東和阿里來說,尤其是對於京東這樣之前已經連續兩年增速沒有超過30%的來說,確實是亮眼矚目。這是年輕人——五歲的拚多多獨有的活力,老牌商家顯然拚不過。

不過,從歷史的數據來看,拚多多還沒有發揮處它的最佳實力,過去一年,拚多多最高增速曾達到237%,最低也接近100%,也就是說,第二季度拚多多剛剛從低谷中走出來。

值得關注的是拚多多的虧損。拚多多到底能不能盈利一直以來市場上爭論的焦點。第二季度拚多多顯著地收窄了虧損,虧損收窄了10%,成為了自2018年Q2以來,虧錢最少的一個季度。

具體是怎麽做到的呢?沒有再大劑量投入補貼,行銷費用只有91.14億元,比2019年同期的61.04億元增長49%。這一投入力度,對於其他平台來說,算是下了血本,但是對於拚多多來說,則算是少見。

按理說,作為一個打出“百億補貼”旗號的電商平台,補貼用戶的花錢速度應該與營收保持同一水準,甚至是超越營收增長速度,拚多多之前就是這麽乾的。不過,如今拚多多的營收為121.93億元,增速為67%,而行銷費用的增速僅為49%。行銷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重降低至73%,是上市以來的最低水準。而上個季度拚多多的行銷費用是73億元,比營收65億元還多出了8億元。

所謂的百億補貼,其實很多時候拚多多是拿平台的資源位進行補貼,以資源置換的方式讓商家承諾給出全網最低價。而拚多多的營收大多依靠抽傭和廣告,這也就意味著,補貼高了,那麽收入就減少,而營收高了,也就意味著其實補貼的力度沒有之前大了。

至於是否真如市面上所說,離盈利更近一步,似乎還得多看幾個季度。

有喜有憂

從用戶數情況來看,年輕的拚多多增長強勢。

僅僅一個季度,拚多多就新增了5510萬年活躍買家,以及8140萬月活用戶。結合之前的數據,總體算下來,拚多多一年淨增2億活躍買家。

這個數字是明顯優於阿里和京東。

橫向對比,營收體量是拚多多十倍的淘寶/天貓也僅僅在一個季度新增1600萬年活買家、2800萬月活買家。而京東年活躍用戶在二季度新增3000萬人,都已經創下過去三年新高。之前京東的用戶增長一度停滯。在用戶數上,外界對拚多多給予很高的期望。甚至有人預判,按照這個速度,拚多多在今年年底也許有望追上阿里。

但GMV的數據卻不容樂觀。拚多多的年度GMV在2009年末突破兆,到2020年Q1,達到1.16兆,淘寶、天貓合計6.69兆。但拚多多最新的GMV數據卻明顯放緩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拚多多平台GMV為12687億元,去年同期為7091億元,同比增長79%,這個增速似乎不低了,但是對比於截至3月底108%的增速,還是放緩了不少。上個季度的單季度增速約為99%,本季度單季增速差不多為50%,幾乎掉了一半。

放到大環境中對比,這一季度,天貓線上實物商品支付GMV都同比增長了27%,剔除未付訂單同比增長超過40%。這樣增速下降就顯得有些突兀了

再進一步計算,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拚多多每位活躍買家的年支出為1842.4元人民幣。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拚多多每位活躍買家的年支出為1857.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拚多多買家的購買能力停滯的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季度中,還包含著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活動——“618”。618對於京東阿里等電商來說,是一個一年一度的盛會。除了活動開始前的張燈結彩大肆宣傳,以及看不懂的複雜優惠政策外,今年的618還加入了重頭戲——直播帶貨。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拚多多第一次參加618的活動。按理說,這樣的電商大戲,拚多多應該樂在其中,賺得盆滿缽滿。

但情況並不樂觀。當時,天貓、京東公布的戰績分別是6982億元、2692億元。單從數字上來看,天貓達到了京東的2.6倍。而拚多多只是公布了比例,“自5月25日以來,平台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9%”,並沒有公布具體的金額,這讓外界一度質疑拚多多在“618”表現不佳。

問題出在哪兒?

互聯網分析師Wendy曾對燃財經指出。“從整體來看,淘寶直播有更加穩定的購買群體。無論是節目的體量還是直播能力,京東和拚多多都無法抗衡。”換句話說就是,對於天貓和京東來說,618是一場補貼大狂歡。拚多多的長項也並不在此。拚多多無論大小節日都在補貼,6·18反而的補貼反而並不突出。而直播,也並不是拚多多擅長的領域。

拚多多在電話會議上也說了,他們也確實看到了消費者支出的一些變化,在一季度因為經濟的復甦,消費者消費行為有所上升,但是注意到消費者的支出數額減少了,他們對於產品的價值更加地注意,在拚多多平台上面更多地購買一些必須品,比如說消費品。

說白了,就是拚多多的消費者在拚多多上還是願意買單價較低的產品。

這與拚多多近一年多“百億補貼”活動的目的大相徑庭。

拚多多的立足點都白牌商品,拚多多也依靠此贏得了五環外人民的心。但是,“白牌商品就是我們說的非品牌商品的市場佔有率是在逐年下降的,隨著大家的消費的升級以及消費觀念的成熟,為了滿足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品牌商品就是一個必然的消費選擇,因為品牌商品能夠提供品質承諾。”分析師莊帥曾對燃財經指出。於是,一年多前,拚多多開啟了百億補貼活動,集中火力攻佔中高端服裝/美妝品類、3C產品,也就是阿里、京東的腹地。

而從如今的效果來看,拚多多顯然還未攻壘成功。

注意力不一樣了

拚多多很拚,大家也都有目共睹。特斯拉的“拒車門”事件,更是讓拚多多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讓普通消費者再次體悟到了薅羊毛式的真香。

大眾的焦點也都集中在阿里與拚多多、京東在傳統電商業務的競爭。但更多的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的角逐與戰場,其實是阿里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競爭。

電商三國殺,其實每一家都在悄悄轉變注意力。

一個現象是,阿里正在逐漸較少淘寶天貓在營收中的比重。

阿里作為老牌電商,最核心的業務還是淘寶+天貓的電商業務,賺錢方式無非是廣告和抽傭。所以,在往常的財報中,這兩塊業務基本上佔據了阿里的前兩大收入來源。

而在最新的財報中,“其他”這一塊業務(新零售及直營業務,也就是天貓超市、盒馬、進口直營店等)的收入同比增長80%,已經超過了靠淘寶天貓等抽取傭金獲得的傭金收入,成為阿里第二大收入來源。

菜鳥物流服務板塊同比增長了45%,本地生活物流板塊,包括餓了麽、口碑網也同比增長了15%。儘管這兩塊業務佔整體營收比例還不足10%,但增長迅猛。

事實上,就在2020年,阿里在同城零售、本地生活方面開始招兵買馬,高築牆廣納糧,與美團正式開戰近身肉搏戰。

5月,天貓超市升級為阿里同城零售事業群。7月,餓了麽宣布全面升級。7月底,在2020支付寶合作夥伴大會上,支付寶發布一系列針對小微商家的扶持政策,試圖以支付寶的流量,為本地生活業務導流,拉攏更多的小型外賣商家。

號稱30兆的本地生活/同城零售領域,阿里似乎勢在必得。

而另一方面,對於拚多多的狙擊倒是沒有那麽放在心上。從這半年來的布局動作,似乎能作證這一點。3月26日,阿里將已經推出一年的淘寶特價版正式改版。從本次財報披露的淘寶特價版首個公開數據來看,在2020年6月實現了近4000萬的月度活躍用戶(MAU)。在拚多多已經佔據下沉市場重要份額的當下,這個業績確實不錯。

根據Quest Mobile、極光等第三方平台數據,拚多多達到4000萬MAU用時近21個月。但是,最為分秒必爭的流量戰場,淘寶本身沒有向淘寶特價版倒流,淘寶特價版的模式也多類似拚多多。阿里似乎是在空余時間派出淘寶特價版下沉市場,狙擊拚多多。或者說,在傳統電商爭奪戰上,阿里只是采取保守防衛戰。

京東則更為注重線下資產,開始與阿里錯位競爭。

從去年開始,京東就已經在線下進行廣泛布局。過去一年多以來,京東連續投資了五星電器、國美零售、迪信通、聯想來酷等具有明顯“線下”屬性的企業。圍繞線下零售場景,京東推出了各種電器和家電的專賣店、體驗店、旗艦店。開始轉變方向,致力於從賣貨轉變成To B“賣服務”。

而拚多多缺乏自營物流體系和掌控力的支付體系,它的注意力仍在五環之內,也就是攻克阿里、京東的腹地。

在拚多多的電話會議上,財務副總裁馬靖明確了拚多多的重點:重中之重還是要增強用戶的粘性,要繼續培養高質量的商家 。

用戶,高增長的用戶依舊是拚多多的護城河,但拚多多留住用戶的一大動力還是補貼。有人曾點名拚多多用戶的特點——做活動馬上就來了,不做活動就去買別的,粘性很差。燒錢燒出了用戶規模,但留存是個問題。這是拚多多下一步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除此之外,拚多多布局的門類傾斜農產品上,“我們在未來的幾年中會對農業這個產品門類進行大量的投資,給它增加更多的價值,在供應鏈等方面進行投資等。”拚多多戰略副總裁在電話會議上進一步指明。

電商的這場三國殺中,拚多多最終能不能坐上老二的位置,未來的道路充滿阻力和未知。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