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放寧古塔讓人聞風喪膽,其實有人在那裡過得不錯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清宮戲中,常常出現大臣犯了罪,被罰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的橋段。那麽,這裡出現的寧古塔到底在哪裡,為什麽它會讓犯人們談之色變呢?

一、寧古塔由來

清代的寧古塔其實有兩個地方,相距25公里,分別稱為“新城”和“舊城”。

舊城是當年努爾哈赤駐軍的地方,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古城村。康熙5年,遷建新城於黑龍江省寧安市。因此,寧古塔是關外的一片廣闊區域,並不是一座塔。

那麽,寧古塔既然跟塔沒有關係,為什麽要取這樣一個名字呢?

這就要從寧古塔所處的歷史時代說起了。在清代,當時的國語是滿語,寧古塔又處於關外滿洲人的故鄉,自然更加是用滿語來命名了。

在滿語中,寧古的意思是“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寧古塔本身的意思其實是“六個”。

這是因為相傳當年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各佔一方。清軍入關後,這六個兄弟被尊稱為“六祖”,當地至今仍留有六祖城遺址。

二、流放寧古塔

寧古塔的傳言是否屬實,如今已不可考。但清代人把流放寧古塔看作是走向人間地獄,卻是不爭的事實。

那麽,寧古塔到底有什麽令人恐怖的地方,為什麽清代人這麽害怕去寧古塔呢?

首先寧古塔位於關外苦寒之地。清代流放寧古人的人,很多都是南方人,有的甚至是一直過著書齋生活的文弱書生,又或者是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年官員。

寧古塔地處偏遠,流放犯人的交通工具又基本上靠步行,因此,對於這些身體素質一般的流放人員來說,走到寧古塔和走到天邊去也沒什麽區別了。

其次,寧古塔的自然環境惡劣。曾經被流放寧古塔的吳兆騫在給他母親的信裡寫道:“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流放的犯人大多衣衫單薄,不習慣北地嚴寒。寧古塔冬季的氣溫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因此每年冬季都有犯人大批死亡。

難怪流放的犯人方拱乾說:“人們都怕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第三,寧古塔當地的披甲人可不是那麽好相處的。所謂的披甲人,其實各民族的降人,本身的地位就夠低了,流放的犯人如果成為披甲人的奴隸,那就是妥妥的食物鏈底端了。

而且寧古塔距離北京甚遠,就算發生了虐待犯人的事情,也不會傳揚出去,這些流放犯人過得日子,想來必定十分艱難。

三、適應寧古塔

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那些被流放的犯人也逐漸適應起流放的生活了。

因丁酉科場案被流放的詩人吳兆騫,在寧古塔生活了22年。

他到了寧古塔後,發揮自己文學特長,在寧古塔開館授徒,漸漸的名聲大噪,成為當地官員的座上賓,巴海將軍專門聘吳兆騫為幕僚,隨同他一起陪宴陪飲,詩歌唱和。

後來吳兆騫的好友找了明珠幫忙,將吳兆騫納資贖歸後,吳兆騫反而開始想念起白山黑水間的生活,南歸後僅僅三年就去世了,臨終前還想著要是能吃上一口寧古塔的蘑菇就好了。

紹興人楊越,流放寧古塔後開起了一家夫妻店。他和妻子一起售賣紹興美食,當地人哪裡嘗過江南風味呢,一時間楊越的小店生意興隆之至,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紅店。

極具生意頭腦的楊越繼續在寧古塔開拓他的商業帝國。他拿江南的布帛和當地人交換糧食,還教當地人出售人參,貂皮。在他的努力下,當地很快形成了頗具人氣的小商圈,繁榮的商業既發展了當地的經濟,也提高了楊越在當地的地位。

厲害的犯人還有很多。比如呂留良的孫子是個醫術高手,針灸水準出神入化,到了寧古塔後簡直成了稀缺人才,不僅犯人們喜歡他,就連當地官吏也時常請他幫忙看病。

呂留良家原本是儒學傳家的,誰知當初無意中多看了一眼的醫書,就此改善了後世子孫的命運呢。

有時候,功成名就和流放千里看起來相距很遠,其實很近。這些流放寧古塔的人中,許多都是當時名揚四海的行業頂尖人才。比如佛學家函可,文人張縉彥,方拱乾,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等等。

這些流放的人,即便是放在人才輩出的中原大地也是人中龍鳳,到了寧古塔後,更是顯示出優勢。

當地官吏被這些優秀的犯人驚呆了,毫不猶豫地給了這群牛人各種優待,果然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餓不死。

隨著這些優秀人才的到來,流放犯人的地位在寧古塔日益提升。同時,寧古塔也在這些優秀人才的建設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原本殘酷的流放制度,就這麽以另一種方式,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一抹絢麗的色彩。

參考資料:《研堂見聞雜記》、《寧古塔紀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