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輕鬆判斷自己是否「痰濕」體質,收藏袪濕高招

痰濕體質危害多,嶺南人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病和多見病,稱得上「百病皆由痰作祟」了。如何「製伏」痰濕,調養體質,名中醫有高招。

到底嶺南人「痰濕」從何來?

嶺南地區南瀕海洋,北靠五嶺,由於處於海洋氣候與內陸氣候的交匯處,炎熱潮濕,溫高濕重。正是俗話說的「地土」,孕育著嶺南人群特點包括:普遍多汗出、勤泳愛浴,喜歡吃生冷食物、魚蝦海鮮等多濕或滋膩之品。如是種種,正是嶺南人群多痰濕的源頭。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後天影響、臟腑失調,都是體質形成因素。世居嶺南,遺傳因素自然是本土嶺南人痰濕體質形成的第一要素;多食少動、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膩、貪涼飲冷,居住潮濕、淋雨涉水,作息時間不規律、愛晚睡等等,是後天因素影響;而「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根」,當肺失宣降,或脾失健運,或腎陽不足等等,導致臟腑失調,運化障礙,以致濕濁留滯,形成痰濕。

測試:八個問題可初判是否「痰濕」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痰濕」質?吳煥林說,可根據近一年體驗與自我感覺,回答問題:

1、你感到胸悶或腹部脹滿嗎?

2、您感覺身體沉重不輕鬆或不爽快嗎?

3、您的腹部肥滿鬆軟嗎?

4、您的額頭部位有油脂分泌多的現象嗎?

5、您上眼瞼比別人腫,即上眼瞼輕微隆起嗎?

6、您嘴裡有黏黏的感覺嗎?

7、您平時痰多,特別是總感覺咽喉部有痰堵著嗎?

8、您舌苔厚膩或者有自感舌苔厚厚的嗎?

如果上述問題您的多數答案為「是」,那可初判為痰濕體質,也可再找醫生根據《中醫體品質表》計算判定體質類型。

危害:「百病皆由痰作祟」

民間有話:「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這是真的。痰濕體質危害健康,可謂致病廣泛。

不管有多少種奇絕醜法,都有一種醜淡定地存在著,叫「痰濕醜」。長那種能擠得出膿包的痘痘是一種。痘痘其實是體內的痰濁,隨血液在周身流動,由於頭面沒有排毒的出口,只好從皮膚裡拱出來了,在臉上形成痘痘。

肚子肥胖HOLD不住是一種。大腹便便多是痰濕體質,有些人其他地方不胖,唯獨腹部肥滿鬆軟得驚人,也大多是痰濕。

面色黃暗、肉鬆是一種。痰濕的人一定脾陽虛,脾主肌肉,痰濕重先會變成黃臉婆,然後變黑。這種人肉一定是鬆鬆的。

眼袋大黑眼圈是一種。

一直感覺濕氣重卻又祛不掉的朋友,是時候打起精神,讓自己知道一些真相了!

長期濕重卻又祛不掉,一定是陽不足

人體的陽氣,和天空中的太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自身陽氣足,即使有濕氣出現,也能把它蒸發掉。如果我們體內的陽氣不足,濕氣就像霧一樣瀰漫,無法運化掉,無法被排泄出去。

時間久了,濕氣就會變成痰樣的一些粘濁物質,堆積在五臟六腑或關節處,阻塞經絡,變成痰濕。這時吃「紅豆薏米粥」之類單純去濕邪已經沒用了,一定要溫補臟腑的陽氣才有用,而且是脾腎的陽氣。

因為脾負責運化水濕痰飲,所以可以這麼說:常年濕氣重的朋友,一定是脾陽虛。

濕氣重自測的六種方法

身體變沉重了——人發困、發沉,沒精神。

身體陰冷了——四肢發涼、面色發白、發青、發紫。

身體腐爛了——反覆口腔潰瘍,皮膚病多發,鼻炎、咽炎、盆腔炎、潰瘍等反覆不斷。

無理由腹瀉、或便秘、或便便黏黏的,沖不乾凈。

容易浮腫、關節痛、背痛、腰痛。

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重點是舌象

舌苔厚膩:痰濕狀態久了,會引起腎氣虛,腎陽不足,腎水製不住火,所以也會發虛火,出現很難受的上火癥狀。

痰濕重怎麼辦?常按幾個最容易堆積痰濕的穴位

▲豐隆穴

按豐隆穴,它在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鐘。長按消痰濁,胖子多痰濕,所以豐隆穴也是個減肥穴。

豐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話中的雷神。豐隆穴,顧名思義,就是假借豐隆這個象聲詞,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所以說,雨季裡多揉此穴,健脾祛濕的作用非常不錯。

▲中脘穴

按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此穴。我們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鐘。

▲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10分鐘以上即可。

濕重的人,陰陵泉的位置按起來會酸痛;脾虛的人濕氣很容易在這裡堆積,久了就會臉色發黃。陰陵泉穴刮痧,可以內化濕邪、清利濕熱、健脾理氣。

再推薦一個祛濕湯方

前面說了,常年濕氣重的朋友,一定是脾陽虛。所以痰濕的人祛濕同時一定要健脾,補脾陽。

說到健脾大家一定都能想到吃山藥,山藥其實對祛濕幫助不大,因為山藥是對脾陰虛比較好。倒是這些健脾的食物可以:如土茯苓、五指毛桃、蓮子、芡實、白朮、和乾薑。

推薦一個湯方,給大家祛濕參考:五指毛桃、土茯苓各30克,其他分別抓一小把,沒有嚴格分量要求,但白扁豆一定要用炒過的,白扁豆生用有小毒,炒過的健脾燥濕效果會更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