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糖期權為實體企業提供針對性 精細化服務

  我國的甘蔗具有宿根的生長特性,宿根年限一般為2—3年,從而使得我國白糖產量呈現“三年增產、三年減產”的格局,價格波動規律往往是漲跌六年為一個周期。根據市場分析,受供需、氣象、內外價差、進口、走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白糖是商品市場中價格波動幅度最大的產品。另外,由於我國的甘蔗大多為農散戶種植,分散不集中的特點使得農戶、中間貿易商難以對抗市場波動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中間貿易商、現貨企業紛紛利用白糖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以規避價格風險,但是由於難以把握白糖價格,所以吸引了眾多投機者進行投機交易。數據顯示,2016年鄭商所白糖期貨共成交1.2億手,在全球農產品中排名第5位;2017年白糖期貨日均成交量約50.1萬手,日均持倉量為91.4萬手。成交量和持倉量的增加,表明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得到了較好發揮,加之產業鏈相關企業不斷關注、學習並利用期貨,使得白糖期貨在服務“三農”與實體經濟方面起到了較大作用。

  “保險+期貨”為涉糖企業提供保價策略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行業對期貨工具的認識逐步加深,農業“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推出,也為涉農企業和保險機構利用期貨等衍生工具進行定價和管理風險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為期貨行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和條件。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到“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方向指引。具體來看,“保險+期貨”創新扶貧模式,由保險公司為農戶的甘蔗提供價格保險,接受其甘蔗價格波動風險,以保證穩定增收。同時,以期貨公司為平台,為保險公司利用場內白糖期貨品種進行風險對衝,以獲取蔗農與保險公司雙方共贏。

  2017年10月,為了積極落實精準扶貧,服務“三農”的政策,推進“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有效運行,鄭商所針對我國甘蔗的主要產區雲南及其境內主要貧困地區富寧、耿馬、西疇縣等地開展“保價共贏”的試點項目。項目由保險公司分別對7500噸、3000噸、3000噸甘蔗提供價格保險,接受甘蔗的價格波動風險,以保證蔗農的穩定收入,提前鎖定甘蔗利潤,提高農戶種植甘蔗的積極性,促進甘蔗種植行業不斷進步。同時,利用期貨市場專業的平台,通過期貨公司為保險公司(賣出白糖期貨)進行風險轉嫁與對衝,以保證蔗農與保險公司雙方互利共贏,建立期貨與保險協作增收、互惠互利的創新型農業保險辦法。

  據了解,在對衝保險公司風險時,通過期貨市場可以利用包括賣出白糖期貨、期權等場內場外多種產品進行風險轉移。白糖期貨是鄭商所較為成熟的期貨品種之一,市場運行穩健,期現價格波動較為一致,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的功能得以較好的發揮。此外,白糖期貨作為專業的金融工具,與現貨市場獨立的產、銷、研結合的一體化電子平台緊密結合,為參與者提供了資訊共享、傳導與交易的管道。投資者普遍認可與接受,也為白糖“期貨+保險”項目的推廣與施行減少了阻力。

  “保險+期權”為企業提供新型金融工具

  白糖期權已經上市近一年,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18年2月底,月均成交量達到35.1萬手,月均持倉量約12.8萬手,最高在21萬手以上。與期貨不同,期權種類多,加上行權價格多樣,為參與者提供較為豐富、靈活的投資手段和交易策略。基於此,白糖期權不僅價格趨於公正合理,眾多投資者和涉糖企業能夠理性參與期貨市場,而且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買入期權、賣出期權與價差組合等多種操作,在減少購買成本與降低風險的同時,給予市場多樣化的套期保值與風險轉嫁方式。

  一方面,白糖期權以服務產業為基準,完善規則設計,為投資者和涉糖企業提供豐富的交易策略。白糖期權在規則設計和作用發揮的過程中,以期貨、期權共用套保額度,期權持倉行權後自動轉化為期貨套保持倉,平倉、行權與履約的配對選擇按照“先投機、後套利、再套保”的原則,為機構和涉糖企業降低持倉風險,對現貨產業形成保護。由此,白糖企業在選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同時,期權也成為較為便利的方式,豐富了企業對衝風險、鎖定利潤的工具。

  期權作為一種很好的商品風險規避和管理的金融工具,構建了更豐富、靈活的交易策略。一是期貨公司可以利用期權最大虧損有限的特性,為“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中的期貨頭寸進行買入看漲期權加以保護;二是相對於期貨市場單一的買空賣空操作,保險公司不僅可以直接買入看跌期權換取糖價下跌時的期貨空頭頭寸,而且能節省較多的保證金費用;三是期貨公司也可以利用“期貨+期權”“期權+期權”等多頭寸組合方式,進行風險管理與利潤鎖定。

  另一方面,現貨、期貨與期權並行,呈現全新的金融扶貧模式,為實體企業提供針對性、精細化服務。目前白糖現貨平台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期貨市場發展穩定有序,同時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以實現互利共贏,“保險+期貨”試點項目逐漸被投資者接受。

  目前來看,期權作為國內新興的金融工具,市場對其利用程度與專業化程度遠超預期,其成本與收益的不對稱特性與保險較為相似,期權買方可以用有限的權利金換取無限收益的權利。此外,期權因對衝風險、管理期現頭寸的高效性,成為組合風險管理的基本工具。基於此,一是保險公司同樣可以選擇買入白糖期權進行風險轉移,與期權等其他金融工具結合,從而引入新型的風險管理辦法和經營模式;二是因期權的高杠杆率,保險公司還可以節省許多購買成本;三是相較於期貨單一的買空、賣空操作,期權擁有更靈活、高效的投資策略和交易模式,可以滿足實體企業的管理、經營更為精準、多樣化的需求。

  另外,場外期權也可以作為化解風險的有力工具,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在市場上尋找對手方,但是場外期權自身風險的不確定性及對手方賣方的選擇,都是保險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相較於場外期權,場內白糖期權或許能夠為投資者提供較為安全確定的服務以及專業的投資分析方案。

  綜合以上分析,無論是“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推行,還是“保險+期權”新型金融工具的運用,都是以積極推進精準扶貧、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的。例如,將“保險”與甘蔗現貨市場結合,給予蔗農合適的價格保險,不僅能夠保證其甘蔗利潤,使蔗農主動願意進行甘蔗種植,而且從行業角度來看,對甘蔗售價提供保險,最終減少甘蔗產業價格波動風險,也能促進甘蔗行業穩定長久發展。

  與此同時,對於保險公司需要承受的價格風險,可以通過期貨市場提供的多種靈活、高效的期貨工具進行對衝,以促進保險行業經營方式創新與業務創新,不斷開辟新領域進行風險管理。現貨、期貨、期權三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緊密循環,不斷推陳出新,實現相關行業的共同進步。                       (作者部門:長安期貨)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