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屋,老屋——記憶裡的舊時光

如果

有幾百幾千的閑錢

家人也有閑暇的時光

讓你帶著孩子家人,走近鄉村

你是願意去這裡?

這裡?

還是這裡?

這裡?

你想走走這樣的路?

還是這樣的?

過過這樣的橋?

還是這樣的?

這樣的

看看這樣的屋院

還是這樣的?

“欣賞”這樣的羅馬柱?

還是這樣的一些房屋構件:

不過,現在到農村,看到的往往是這樣:

嶄新的,整齊得像部隊的軍營。

那老房子呢?

拆了:

燒了

荒蕪了

還有幾戶人家住在老房子裡

大概是因為病

因為窮

因為勢單力薄

因為某種制度的限制

他們住在村裡邊邊角角的破房子裡

還在使用這樣的茅坑便桶,

到處是柴堆雜草、瓦礫亂石、雞糞狗屎

在熱蓬蓬的空氣中

可以聞到陣陣的熏臭

雨天漏雨

冬天漏風

霉天長毛

屋裡長草

日裡黑黢黢

夜裡透星光

四季聽鼠聲

半年防蛇蠅

……

以前說

有囡不嫁龍潭嶴

腳踏石子兩頭翹

住這樣的房子

孩子連老婆都討不上。

可是,這真的是老屋之故嗎?

幾千年和山水環境共依共存的,自然和諧的老屋,

就真的不適合現代農民了嗎?

有沒有一條合適的路子,可以拯救老屋?

其實拯救老屋的前提,是要先拯救人心。

新房子確實好,寬敞、體面

但一家就這幾個人,還不是建了五層,空了三層

有些一年到頭也住不了幾天

當然資源的佔有,那是欲望的滿足與攀比的快樂。

誰家起新屋,哪個村子鎮子拆得快、補得多,哪個領導有力度、升得快

這背後的,可能還有些別的東西

很早前,就有一批知識分子走進農村

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盧作孚等先生

分別在山東鄒平、河北定縣、南京曉莊和嘉陵江三峽地區展開各自的鄉村建設實踐

他們以文化躬耕者的身份參與到民族自救與再造的大潮中,

體現了知識分子式理想主義的思考與實踐。

他們有些從文明習慣入手、有些從衛生習慣入手、有些從家庭倫理入手、有些從社會秩序入手。

但是更大的社會變革很快就來了,一個浪潮接著一個浪潮。

來時,大家的內心都還沒準備好。

只看到別人有了的,我也必須有。趕緊趕緊,抓吧搶吧。

好在現在還有清醒者

費孝通先生早就把100多年前士紳階層離開鄉村的大潮稱為“水土流失”

近些年有識之士提出新型的鄉村建設,鄉賢回歸,在概念上,可以算是“水土回歸”的嘗試。

早在九十年代,浙江等一些地方就要求城市建得像城市、農村像農村。

一些人帶著知識、帶著對歷史與文明的尊重,對美的認知來到鄉野。

在這裡,他們感受到祖先是如何在他們自身的條件下,

達到天與地與人的和諧。

有了這樣的認知

才是最時尚、最和諧、最美好!

於是,也就有了這些:

有了這樣的改變:

其實,這樣看來

只要講衛生、懂些現代美,

老屋捯飭捯飭,真的可以很時尚,很健康,可以很詩意,

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在記憶的舊時光裡。

當然,想到那些古人,

那些徽商、晉商、浙商,

那些賣藥的、賣鹽的、賣絲綢的

他們有了錢,就想著要讓文化來浸潤、來滋養自己和兒孫

那年代,文化即時尚!

牆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暴發戶!

家無板橋畫,必是俗人家!

當然,唐伯虎與鄭板橋之流

如果有寶馬車、有空調別墅房相贈

他們也一定是樂於接受

況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冰箱的原型了。

現在,鄉村好像可以成為某類人寄托理想的地方了,

老屋的保護也大概可以很“潮”很時尚!

但願這記憶裡的舊時光更美好,人心可以更健康!

作者:陳引奭

(圖片大多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