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要長壽不生病?《黃帝內經》一句話闡述了要義!

播放GIF

上周我們複習了【四季調神大論】,今天,我們主要複習【生氣通天論】

【生氣通天論】複習來自紅杏林學院00:0020:02

??點擊上方

和李老師一起複習《上古天真論》

【生氣通天論】和合【河圖】春季,和合「生「字,以肝木抒發為主線進一步闡明養生和無葯元痊的道理。

1、本章接續前兩章,以陰陽論為基礎,講述人的生氣通天要義。即人和合天地自然法則要義。

2、其生五【五行和合五藏,注意,六腑也是同理】,其氣三【天(陽)氣、人(和合)氣、地(陰)氣。三氣各有精氣神。也是陰陽太極三才論】

本章五論陽氣於身體的利、害關係要了解明白。

3、本章結尾總結:「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這16個字,還會有病嗎?因此「謹道如法,長有天命」。而「骨氣以精」常人難以做到。

3.1 謹合五味

什麼是五味?酸苦甘辛鹹;肝心脾肺腎;春夏長夏秋冬;河圖的東南中西北。

因此,謹合五味是飲食藥劑論。君火心不受邪,人們飲食以及廚房醋酸、糖甜、辣椒、薑蔥辛、鹽鹹。除了苦瓜外,飲食少有苦味。

小兒口唇生瘡,「諸痛瘡瘍皆屬於心」,雞蛋黃煎出油苦味,塗抹即愈。小孩有病,多為輕症,只要對症,很容易治癒。

神農嘗百草,就是為了五味、五色等調製五臟尋找辨別藥用之方。中藥方劑的諸味藥量的增減就是「謹合五味」,其依據是四診合參

人之無病,也要謹合五味,不可偏食,不可過食。什麼是「法於陰陽,合於術數」《素問》前四章和合論述清晰。

「謹合五味」中醫人不僅自己做到,也告誡患者做到。幾千年的中醫用藥、忌口理論就是依據五行、五性、五味、五色等、和合五臟病疾的過與不及而論忌口、論用藥。

針灸則依據五臟經絡,其它各種中醫療法也是如此。應該說,金元以後,不僅單獨重視湯液,而且中醫大象肢解,中醫開始衰落。

3.2 骨正筋柔

實戰中發現,只要有筋出槽、骨錯縫原因之病,用藥可緩解,停葯就犯。必須理筋正骨方可痊癒。

案例:女、38歲,本鋼某廠倒班儀錶工,多年左側間歇不定時偏頭痛,多次治療無效。檢查頸椎2、3、4右偏移,理筋、正骨、再理筋,一次愈,囑咐改變右側臥睡的習慣,至今兩年未犯

但是,如果代謝類病疾原因,引起的筋骨問題,理筋正骨後還是會複發,例如消渴症西醫的糖尿病,應該是與注射胰島素,產生尿糖沉積有關。等等。

因此,中醫人都明白明骨正筋柔重要性,掌握理筋正骨技藝,必須是柔式正骨方為安全之法。

3.3 氣血以流

黃曉晨老師說的「氣通血活」更貼切。氣血以流是骨正筋柔前提下,氣血通順流暢。

針、灸、刮痧、按摩、按蹺、點穴、湯液均可實現氣通血活。當然,最好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還是自己鍛煉,五禽戲、八段錦都很好。

自己實踐感悟先賢鍛煉技法和國術動作,依據人體十四經絡的「舒筋活血養生操」,我的父母、親朋堅持做的,效果都很好。一些疑難雜症患者堅持做,也有輔助效用。

氣血以流,作為中醫人掌握越全面越好。現在中醫院的分科診治病症,阻礙了個人技能全面性,這和漢、唐、宋時代的中醫郎中大有區別,中醫還能發展嗎?

中醫人都清楚,氣血以流之理,有多種方、術、葯實現:活血化瘀之葯;針刺、艾灸相關穴位、經絡;無葯元痊的健身鍛煉等等。

如果一個人能夠「氣通血活」,能有心梗、腦梗、心臟支架手術,等等各種氣血瘀堵疾病嗎?

3.4 腠理以密

腠理(còu lǐ)就是皮膚汗孔和皮肉間夾層。《黃帝內經》定義皮膚汗孔為「玄府」是正確絕妙。何為「玄府」?「玄府」= 變化之府。

父精母血胎兒的生長,胎兒除了臍帶母血供給氣血營養之外,胎胞中陽水的營養是如何吸收的?為何羊水的多少對胎兒很重要?為何胎兒出生後立即放到體溫的溫水裡不會嗆水溺亡?為何道家練功到一定程度可以閉氣?這是「玄府」有呼吸功能。

人出生以後,後天功能不斷增加,先天功能逐漸衰退。天地之道如此合理。

如同天下每個人都活三百歲,皆天下都是妖人的世界,年輕人就沒有發展太空了。天地之道合理。

五行有正有反,有益和有害看何種條件。五行之用「五賊」之稱有一定道理。感冒多是「玄府」打開散熱,邪風寒氣趁機侵入引起。腠理以密,邪風不易侵入。足寒傷肝腎也是同理。多年糖尿病人,都是汗孔粗大,肩背僵硬,腠理不密.........

可見腠理以密的中醫調製,難度較大。調理手太陰、陽明經有一定效用,但是不如自身鍛煉,無葯元痊來的好,見效快。

做到「腠理以密」需要理解含義。實踐證明,瑜伽、國術、八段錦等以及舒筋活血養生操都有很好的效用。

3.5 骨氣以精

腎主骨,骨氣以精,難度較大。必須腎精充實。五臟皆有精。腎精不是腎臟孤立供給,而是五臟協同工作,腎臟為主導。五臟任何一臟與其他四臟皆有生我母、我生子、克我官鬼、我克妻財的密切關係。

都存在:

過克為,反克為

生我過為,我生過為

我獨大對母為,對子為

我獨小,對母為,對子為

今日中醫基礎理論,乘、侮常見。而寵、溺、憋、累、欠很少見,或不見了。僅用五行生剋製化等一語帶過。學習者和學生難以明晰五行全部關係。(大家知道即可,無需宣傳,避免有攻擊今日【中醫基礎理論】之嫌。)

四診合參後,必須明晰五行關係七個字,乘、侮、寵、溺、憋、累、欠方可明晰如何用藥,如何針灸、如何應用中醫各種治法,調製疾病。

由以上五行生剋製化的清晰關係可以看出,任何臟腑有病,必定會有多種方案可以調理,那種方案最佳,四診合參,辯證定論。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七情六慾,情志內傷、內邪發作為病;八風六邪侵入人體、外邪發作為疾。病由內生,疾由外感。疾、病二字,不應該混為一談。外疾入內,內外邪氣勾結方成疾病。

還有一個要點,五行有陰陽,臟腑論陰陽,經絡論陰陽

3.6 謹道如法,長chang有天命

謹合五味,對仗,謹道如法。含有五味如法之意。細細感悟,含義無窮。

謹道如法,長有天命。人們都知道,再好的生活不如心情快樂,再多的錢財難換健康的體魄。保持快樂的心態= 常服情志大葯;舒筋活血健身保健,能夠象吃飯一樣每日堅持做嗎?防患於未然人人皆知,能做到否?

由以上可明:「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者,骨氣以精。謹 道 如法,長有天命。」這段話的道字,是下劃線部分文字全意。

這段話是《黃帝內經》的大綱和精髓,所有篇章,都是從不同角度,論述、闡明、如何實現這段大綱的道理,以及實現和論證。

因此說這段話是:養生、保健、調病、療養、康復的要義

中醫人都清楚,實踐證明,牢記、明晰、遵守,必受益無窮。所以這章叫做【生氣通天論】。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紅杏林學院教你學中醫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