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地產的邏輯不靈了?

或許有時候銀行也搞不懂,為什麽搞房產的比它們銀行都關注央行怎麽降準。

畢竟最近十年,央行每一次降準,都等同於吹響了樓市上攻的號角。按照馬光遠老師的話來說:“每次降準降息,一定會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沒有改變,一定會強調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第一時間內最亢奮的一定是股市,而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房地產市場。”在房地產行業,從開發商、中介到投資者,某種意義上,大家都是巴甫洛夫忠實的信徒。

然而如今新一輪降準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樓市預期中的上漲並沒有發生,相反,這個市場顯現出了一種少見的疲態。面對房地產這隻獵狗,為什麽降準的“骨頭”不靈了?

很多人把今年的降準解讀為“大放水”,那就先要看看央行放了多少“水”。根據官方數據,從1月到10月,央行進行了4次降準,總額大約在3.65兆。同時央行也強調釋放的流動性是為了置換之前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降準返還商業銀行的資金,一部分要用於償還MLF,不全都是投向市場的,央行這一表態還是在強調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

儘管幾次降準確實都是發生在MLF到期的當口,但如果去查公開數據就會發現,截至2018年9月,MLF的規模達到了5.38兆,這一數值在6月是4.42兆,也就是說,MLF餘額並沒有縮減,而是在增加。不僅如此,包括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S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在內的工具總體規模也在增長,這樣測算,實際上的短期流動性增長還要略高一些,至少在4兆以上,換句話說,貨幣還是在逐漸放寬的,隻不過速度比較慢。

要想知道這些錢有多少能夠流入房地產市場,就要看信貸的變化。我們之前說過,信貸要密切關注兩個方面:貸款利率變化和信貸規模變化。

我們以廣州為例回顧一下今年上半年房貸利率的基本情況:一月,照往年情況,各大銀行會在年初放寬額度,但廣州一月竟然有7家銀行處於額度緊張的狀態,二月,首套房利率上浮普遍突破10%,四月,匯豐銀行的首套房利率已經上浮了20%,恆生銀行首套房利率上浮40%,二套房乾脆就不做了。利率上浮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六月,才有了5%左右的額度下調,但很快又出現了回升。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以均價計算,半年之後需要多交70萬,其中利率上浮的溢價幾乎佔到一半。目前,主要城市利率上浮普遍維持在10%—15%,只有少數城市出現了波動。

從貸款規模來看,根據今年第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前三季度增加5.21兆元,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6%,比上年全年佔比水準低1.5%。總的貸款餘額增加了,但新增貸款流向房地產市場的比率相比去年降低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央行的金融工具也具有引導意義。比如這些工具的抵押、質押品中,就沒有房地產貸款收益權的品類,也就是說,按照央行鼓勵的品類抵押,商業銀行就可以拿到穩定的貸款,可能利息還會更便宜。這也是一種調節手段。

因此,雖然流動性在逐漸回歸寬鬆,但限貸仍然在繼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寬貨幣,緊信貸”, “放水”對房地產市場的上漲並沒有構成有力支撐。如果觀察房地產企業,就會發現它們的账期在增長,這就是資金在房地產領域受限制的重要表現。

至少在房地產市場這個層面,貨幣的因素已經穩定,不管是為了尋求心理安慰,還是為了達成某種利益,對於那些現在還在提降準和發幣利好樓市的人,大家主動拉黑就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