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代夫妻合葬墓出土發簪,真的不是石榴

1972年3月,江陰長涇涇東大隊的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了50多件金飾、漆器、瓷器等。當博物館工作人員得知消息趕到時,墓葬已經損壞嚴重。

明 火焰形嵌寶石金簪 現藏江陰市博物館

江陰市博物館經過多方努力,輾轉追回了28件金飾。另有3件青花瓷罐和部分漆器被蘇州博物館收藏,其余文物不幸散佚。

發簪出土時的情況,上面的紅寶石均已脫落,經過辛苦的尋找才將大部分寶石補配上

根據墓志記載,墓主名叫夏彝,字良貴,號懲菴。生於明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卒於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從夏彝一支的族譜——《習禮夏氏宗譜》所載墓地方位圖看,此明墓為夏彝夫婦合葬墓。這批金首飾應當是夏彝妻蔣氏的物品。

這件金簪長13.6厘米,重85克,呈火焰形,用整片金片錘打而成。並按火焰的形狀在金片上安置了25枚金托,用來安置紅寶石。黃澄澄的底色配上紅紅的寶石顆粒,像不像石榴呢?

迄今為止,考古工作者已經發現了900多件各種材質的明代發簪。與前代相比,明代發簪最大的變化是簪首的樣式大量增加。除了我們昨天介紹的“金蟬玉葉”、“一點油”以及今天的火焰形以外,還發展出了橋梁形、花卉形、人物樓閣圖、龍鳳等。金銀發簪流行以寶石作為裝飾,運用種種複雜的工藝擴大簪首的面積,製作出繁縟的圖案,發簪的華貴與精致,在明代發展到一個高峰。

明 鳳首金簪(局部)江西省博物館藏

明 男式玉簪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與發簪的富麗相對應,明代富家已婚婦女的頭面(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全套首飾”)也非常繁複。在插戴頭面之前,需要把頭髮梳好發髻,並戴上“?髻”。這種東西我們昨天介紹過,類似於發罩。

明 銀絲?髻

戴好?髻後,就可以在頭上插戴頭面了。一套稍微上等級一些的頭面要包含些什麽呢?我們先來直觀地認識一下:

明 江陰青陽鄒令人墓出土頭面

生活在五百多年前的這位鄒女士,她的丈夫是福建建寧府甌陽縣主簿。按明代律法,這一級別官員的妻子應受封為“孺人”。墓志為了抬高她的地位,給了她一個明代不存在,而是宋代五品官員妻子的封號“令人”(並不是她姓鄒名令人哈~)。一個七品官妻子的頭面就要包括這麽多的金飾,真是刷新了我們對明代土豪的認識。

除了我們熟悉的耳環、手鐲之外,一套完整的頭面還包括以下幾類首飾:

花鈿

又稱鈿兒、鈿子。戴在?髻前方底部(大約相當於腦門位置),整體呈弧形,背面有垂直向後的簪腳,或在左右兩端連綴系帶。

明 金鑲玉嵌寶群仙慶壽花鈿

分心

戴在?髻前方正中,通常簪腳朝上。

明 金累絲鑲玉送子觀音滿池嬌分心

挑心

戴在?髻頂部,簪首多做成一朵或一組花的造型,有些還鑲嵌寶石。簪腳有的垂直朝下,便於插入?髻;有的簪腳上部彎曲一定弧度後,可以插在?髻側邊,同時簪首仍然處於髻頂中心位置。

明 金嵌寶菊花挑心

滿冠

與筆架的形狀差不多,戴在?髻後面的底部(大概後腦杓的位置)。背面有簪腳,便於插入頭髮中。

明 梵文嵌寶石金滿冠

掩鬢

又稱“捧鬢”,簪腳朝上,插戴位置靠近左右兩鬢,因此是成對出現,造型多做成帶尾的祥雲狀。

明 人物樓閣金掩鬢

以上五種就是一套頭面需要的最基本簪子組合了。(組合效果如下圖)當然,如果想繼續向上插戴其他種類的大小簪子,在不妨礙頸椎健康的前提下,也是多多益善的。浙江嘉興曾出土過一套比較完整的?髻加頭面。小文根據圖示估算了一下,覺得這一套怎麽也得一斤半重。看來,在明代想要做個貴婦,還真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呢。

浙江嘉興李家墳明墓出土?髻頭面(左為正面,右為背面)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