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德林老和尚:什麽是禪意的人生?

德林老和尚恢復高旻寺,維護道場清規,讓眾人欽佩不已。但德林老和尚深知,光複禪門,光是有建築和規矩還是不夠的。因此,他不僅勤於恢復道場,更時常為弟子開示佛法。

尤其在高旻寺的禪七裡,德林老和尚的禪七開示,更被人們收錄成冊。點滴法語,皆如甘露,令人煩惱止息,回味無窮。

在這些開示中,德林老和尚貼合生活與實際的禪修,又不離《金剛經》等經典的意旨,令不少前來參學的禪和子,都深受法益。

例如人們常說,佛法就是心法。但《金剛經》也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了不可得。那麽佛法修心的秘訣是什麽?在德林老和尚的開示中,便有許多是圍繞著修心的問題展開。

本期“以和為尚”,讓我們一起在德林老和尚的開示中,了解他老人家是如何教導人們修心的吧。

01

淨心,不僅是行善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佛法的重要精髓。德林老和尚給人們的教導,最基礎但又不乏深刻內涵的,正是“淨心”。

佛跟眾生不同的地方就是,心清淨和心不清淨。怎麽樣子才能使心清淨呢?不是一般說,清淨呀我什麽都不想了,清清淨淨,那胡說八道。

要想心清淨,你必須做到什麽壞事都不做,已經做的壞事必須懺悔,沒有做的壞事不能做。達到這個圓滿程度是非常難的。

你不做壞事就是好人,這在佛法通不過的,在世間法是可以的。你看那個老太太多好呀,什麽壞事都不做,人緣蠻好的。什麽壞事都不做,在這個基礎上要什麽好事都要做。

方便說,“諸惡莫做,諸善奉行”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自淨其意”,從這個角度看,一般人理解的“諸惡莫做,諸惡莫行”,是把佛法的要求降得太低了。

德林老和尚的這番開示,把“為善去惡”和“自淨其意”的關係講得非常透徹。如果沒有淨心的追求,單純的行善雖然也值得讚歎,卻不免要求太低。

這讓禪風君想起禪門一樁公案:白居易問鳥窠禪師如何修行,鳥窠禪師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三歲小孩都會說這句話。”鳥窠禪師卻回他:“是啊,三歲小孩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淨心,確實是修心的第一課。

02

安心,要照顧好自己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求見達摩祖師時,苦苦求法,只為安心。達摩祖師聽完,平靜地說:“你把心拿過來,我給你安。”慧可大師當時就愣了:“我找不到我的心。”

達摩祖師微笑著回答道:“好了,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師言下大悟,從此得到了達摩祖師的禪法精髓。而安心也就成為了禪者的一大話頭。德林老和尚也曾教導人們安心之法。

要想把這個七打好,有一個好的結果,那就首先要求每一個參加打七的人,要能夠身安心安。坐香和跑香都是調身的,身安心才能安。身不安心不安,你想開悟啊,那是做不到的。

我們每個人不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不要看別人,先看自己,我這個身安不安?我這個心安不安?這個要求不高,不要看別人,別人看不過來,光中國就有十三億人口,你看得過來嗎?

看自己,自己離自己最近,容易看,人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可凡夫眾生都是習慣於往外看,看別人,很少有人懂得觀察自己的,因此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不多。

高旻寺禪七

我們學佛學什麽?先要學會往回看,看自己。看自己看什麽?就看自己身心是怎麽回事,身安不安,心安不安?

只要你身心常在道,分別心不起,話頭不打失,那你跑香也叫做身安,睡覺也叫做身安,說話也叫做身安,“行也參,坐也參,語默動靜體安然”,這是禪門人常講的。這都叫安,而不是說我坐著不動才叫安。

德林老和尚這一番話,講得耐心細致,讓人們一下子就明白,原來我們內心不安,是因為心總是在看外面。一旦反觀自心,關注自己身心是否在妄動,這顆心才能安下來。

禪風君想,慧可大師在遍尋其心而找不到時,或許正是他內心最為安定的時候。因此一經達摩祖師點破,就能當下頓悟,當下安心。

安心,關鍵還要看我們自己用心的方向。

03

休歇,放下心中的煩惱

在高旻寺的照壁上,有“歇即菩提”的字樣。這是源於《楞嚴經》的一句名句:“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這個故事說的是有個人某天照鏡子時忽然生了狂心,他看著鏡子中自己的頭,知道這是鏡子中的影像,但卻無法直接看到自己的頭,於是認為自己的頭不見了,從而奔走尋覓。

人們在煩惱妄想之中,經常顛倒主次,迷頭認影。因此禪法教導人們放下心中的這些妄想。德林老和尚也非常喜歡用這句話來開示後學。

身心清淨了,就能了生死,就能成佛。心粗不行,心粗不能用功。用功幹什麽?用功就是要把我們這個粗心一步一步地休歇下來,休歇下來就清淨了。

心歇不下來,你就坐不住,就要亂動。做功夫,要細細地觀察,細細地覺照,覺照著這個話頭,不要離開,細了還要細,這個細心就與道相應。這個心細了再細,慢慢的就止息了。

有個居士要我給他寫幾個字。我就寫下“歇即菩提”。如果一般人依文解義,就會認為我什麽事都不做,歇下來睡覺。這叫做菩提嗎?

我怕他理解錯了,又在前面添了四個字,“煩惱即歇,歇即菩提”。歇什麽東西呢?就是歇這個煩惱。

煩惱是智慧的對面,沒有了煩惱,就有智慧。煩惱不是你想歇就歇的,得有個歇的辦法。煩惱,就是障,好比月亮,月亮始終在天上,但是有雲彩遮蓋了。雲霧遮住月亮,月光就照不下來。

實際上要使這個心清淨,不要多,一個字就夠了。眾生心不清淨就是因為歇不下來。

“歇”即菩提,就這麽一個字,歇妄想,自己能夠控制妄想不生就可以了。但是你要有一個辦法來歇,光說不行,說歇就能歇下來嗎?所以要用功。

德林老和尚這番話,讓人們意識到,用功的目的,正是讓人放下心中的煩惱妄想,休歇此心。

在看了德林老和尚的這些開示後,禪風君感悟到,佛法雖然精深微妙,但其中的原理,其實並不離開我們自己的身心當下。而德林老和尚的這些開示,正是引導我們回歸到自身。

有多少煩惱妄想,有多少焦躁不安,都是因為我們在對外攀緣,無中生有呢?懂得了德林老和尚所開示的淨心、安心、休歇心,以這樣的修心方式行走世間,自然不難體會什麽是禪意的人生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