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評:從“雙11”看中國向消費大國邁進

北京時間11月11日0點52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宣布”,“地球上最盛大的購物日開始了”。50多分鐘之後,天貓“雙11”購物節的交易額就突破了1000億元人民幣,刷新自這一節日創立10年以來的紀錄。

另一個更值得重視的紀錄是,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9000個海外品牌參與了相關活動,天貓“雙11”正成為中國消費者與全球商家共同的狂歡節。

根據最新數據,天貓、淘寶的總成交額已經達到2135億元人民幣。這筆巨額資金在互聯網上的急速流動,正在創造出一個非同尋常的消費模式。基於傳統經濟學原理對中國消費所作出的預測,在“雙11”的衝擊下,似乎已經落後於數字經濟帶來的現實。

“雙11”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視窗。製造業的發展、互聯網和交通物流的改進,在中國獨特國情的場景中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動。北京某位消費者只需輕點鍵盤或輕觸手機螢幕,就可以在幾天之後收到一個來自2000公里之外的廣東某個工廠製造的產品,甚至是一個來自萬裡之外的美國製造的產品。當成千上萬的消費者通過這樣的點擊購得他們所需要的產品,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款項與規模就呈現出了幾何級數的增長。

目前,中國電商經濟的規模已達27兆元人民幣。新一代的中國消費群體既是網絡經濟的創造者,也是參與者,既是生產方、賣方,也是買方。成千上萬的快遞小哥在加速網購運轉的同時,自己也成為一個新的消費群體。

消費提升帶動國家經濟的經濟學原理可能沒有變,但驅動消費的動力結構卻越來越多地具有中國特色。任何想對中國經濟前景作出準確評估的研究者或機構,都不應忽視“雙11”所顯露出的中國經濟發展到互聯網階段所顯現的不同之處。

近段時間,中外輿論都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的進口因素,這主要是因為一個經濟強國不僅是一個生產強國,同樣也應當是一個消費強國。中國是全球製造業門類最為齊全的生產大國,已牢牢豎立起經濟強國中的第一個支柱。現在中國需要建設的是第二個支柱,即消費支柱。

將消費變成節日,與中國經濟的積累與更新轉型相關,更與中國消費群體及其消費習慣相關。我們從購物節期間消費者搶購的產品看,廣泛涉及健康、旅遊、教育等諸多領域,並直接與中國民眾的生活水準相關。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積累的經濟實力正在轉變成為老百姓更富裕、更美好生活的動力。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大國民眾的生活水準和消費實力往往會對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在中美貿易的摩擦中,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看到,美方之所以敢於蠻橫要價,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為它的購買實力比較強,而且是中國製造的最大買主。美國人買什麽和不買什麽,對某種商品買的多還是買的少,不僅對全球經濟來說舉足輕重,更對全球政治、外交產生著重要影響。

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這將增加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全球貿易格局勢會因此而趨向於多極化,中美關係也會隨之而變。美國得益於中國的消費而增加更多就業,並獲取更多收益,中國會由於貿易的平衡而具有更多的塑造中美關係的能力。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從世界消費者需要什麽中國就會生產什麽,到中國消費者購買什麽世界就會生產什麽,這個變化預示著中國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更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