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投資者結構悄然生變 “三足鼎立”正在形成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沈述紅/文 9月14日,海通證券一份名為《08年以來A股漲幅墊底》的研報,對比了中國和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的經濟增長和股市情況。報告中顯示,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快,但是股市漲幅最小,08年低點至今,中國名義GDP年化增長11.5%,上市企業淨利潤年化增速13.1%,在全球主要國家/地區中位居第一;同期證綜指年化漲幅4.9%,滬深300指數年化漲幅7.5%,在主要國家/地區中漲幅最小。

  今年以來,A股表現尤為“熊冠全球”,各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18%。嚴冬之下,市場情緒脆弱,各方資金矛盾心態加劇。

  不過,在此期間,A股投資者的結構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一方面,內地資金面對低迷的市場,大多猶豫、糾結、望而止步,少有機構逆市前行;另一方面,外資卻正在加速進入A股市場,與保險、公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一升一降”

  2018年以來,A股市場走出明顯調整。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加快,A股估值吸引力提升,外資私募跑步入場、陸股通北上資金加速湧入,A股MSCI佔比提升,外資對A股保持了持續而穩定的流入。與此同時,公募基金持股市值佔A股流通市值卻在不斷下降。

  根據Wind數據,2016年年底,外國資本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僅為3.05%。一年半以後,這個比例已然翻番,外資成為了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截至2018年6月底,外資持有A股規模已達1.28兆元,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達6.44%,介於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8.43%和保險機構持股比例的5.89%之間,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而在2007年9月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高達40%,掌握著A股“話語權”,此後便逐年下降至當前的10%以內。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未來5到10年,外資持有A股的比例有望提高到5%至10%,即每年流入A股的資金量有望超過2000億元。“一升一降”之間,折射出投資者結構悄然改變。

  天風證券表示,在外資規模顯著提升後,外資目前對於A股市場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一方面外資流入流出會加劇A股市場整體的波動(如二月份美股暴跌時的情況),另一方面外資話語權的提升,將重塑A股市場中長期的選股邏輯和估值方法。

  儘管今年A股外資持股在不斷擴張,但絕對比例仍然較低,遠遠低於日本(2017年數據)、台灣(2017年數據)、韓國(2013數據)市場中外資持股佔比的30.1%、27.3%、15.9%。

  外資進場提速

  風格務實、擅長長線投資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今年以來高歌猛進,一路買買買。多位受訪基金經理透露,近期部分QFII機構正在火熱地逆勢加倉。

  私募翼虎投資合夥人陳凱表示,外資屬於偏長線的資金,作為短線底部的判斷依據不足,但A股估值已經處於長期底部區域,長線確實已經具備左側布局條件。

  從更早的數據來看,2018年二季度,QFII加倉動作已經很明顯,其持股市值達1061.64億元,比2018年第一季度的1057.51億元增加了4.13億元,增加幅度為0.39%,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分行業來看,QFII偏好白酒、白色家電等板塊,其中白酒板塊二季度持有總市值高達194.74億元。

  一位香港的美國投資機構分析師告訴記者,外資目前對A股更有信心,研究員也調研了很多A股上市公司,不少優質個股和板塊處於價值窪地,公司在二季度基本以增持為主。

  另外,境外資金借助陸股通進入A股市場,也呈現出加速趨勢。從今年年初至9月13日,陸股通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2243.06億元,其中4-6月為密集流入期。從中報披露的情況來看,陸股通資金二季度以來對A股總體進行了大舉增持。1440隻陸股通標的中,905隻股票二季度以來持股比例提升,佔比近2/3,中國石化分眾傳媒民生銀行等逾30股增持超1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A股納入MSCI推動了外資更大規模地進入A股市場。上述增持數量居前的20隻股票全部為MSCI標的。

  根據中金公司2017年7月發布的《MSCI納入A股:國際視角看A股》研究報告測算,MSCI納入A股帶來的短期資金流入規模在150億-200億美元左右;隨著中國資本账戶開放,未來5-10年MSCI將逐步加大對A股納入的力度,納入的標的可能從目前的大盤拓展到中盤股和小盤股,納入比例有望從當前的5% 提升至50%,預計在此過程中每年流入A股的資金規模大概在2000億-4000億元。

  中信證券研究認為,關注長期投資、相對收益、風險可控的外資對投資A股還是有兩點擔憂:一是中國政策上把籌碼再押在房地產上,去杠杆半途而廢。二是中美貿易戰更新:因為大部分的亞洲新興經濟體都“捆綁”在中美貿易這條產業鏈上。如果上述問題解決好,外資流入A股可能會提速。

  內資踟躕

  眼下,A股市場正如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裡說的那般“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相對積極進場的外資而言,內資機構則顯信心不足。多位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的公募和私募人士表示,目前的A股市場,極少有逆勢加倉的機構。

  對於公募持股市值佔比連年下滑的趨勢,一位從大型基金公司“奔私”的基金經理認為,這主要是因為A股行情、監管環境、資管行業多元化等外部因素影響,以及公募行業內部短板的製約所致。從今年二季度數據來看,公募主動減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018年公募基金中報顯示,國內公募基金積極減倉,2018年第二季度基金股票倉位整體下降。據海通證券統計,截至2018年7月20日,2018年第二季度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倉位分別為83.3%、79.9%、59.8%,較2018第一季度分別下降2.5、下降3.1、上升1.6個百分點,倉位整體下降。

  深圳一家40億左右規模的老牌私募表示,公司產品暫時維持原有倉位。“我們判斷,未來A股是一個複雜底的構築過程,行情有反覆,不適宜高倉位,所以保持一個合理倉位,進可攻退可守。”

  為了抵禦A股市場整體下行造成的損失,有私募乾脆把倉位降到3成甚至更低。即便如此,今年以來私募清盤現象依然屢見不鮮。“這和一部分私募持股比較集中有關。持股集中的情況下,今年個股行情的波動幅度較大,很容易達到產品清盤線。”上述私募解釋。

  為此,有私募人士甚至笑言“放假業績可能會更好,至少不會繼續虧下去。”

  儘管大多數機構對加倉仍然持有保留態度,但依然有少數機構逆勢加倉,如星石投資、朱雀投資等。廣東另一家私募總經理認為,目前A股處於底部,許多個股已進入上升通道,是最佳入貨時機。投資就是要“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谷底轉身而去”。公司目前已滿倉操作。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和低迷的市場,相對看重短期的超額收益的國內機構更願意減倉應對,等待趨勢逆轉追高買入,而國外機構更願意逢低潛伏等待,長時間持股暢享公司發展帶來的長期收益。同時,他也指出,中短期內還有不少製約A股“反彈”的因素。例如現在市場外圍因素不確定性較高,加上美國正處於縮表周期,新興市場資金流向上承壓。與此同時,國內經濟景氣度平淡,大多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預計A 股三季報盈利不樂觀。這些因素都會提升A股風險偏好,從而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持倉比例。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