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宇嘉:土地出讓理順了,新房限價和樓市調控都順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8日電 題:《李宇嘉:土地出讓理順了,新房限價和樓市調控都順了!》

作者 李宇嘉(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山大學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火而不燙的“土地盛宴”

深圳土拍,被稱為“史詩級饕餮盛宴”。不過,這5塊“毛毛雨”式的宅地,依然難解土地稀缺之渴。如果放在“不限制地價、不限制房價”的2017年之前,這5宗地根本解決不了幾十家房企的需求之饑渴,甚至會因為各路資金瘋搶而“地王輩出”。

但是,現在不用擔心“地王”。因為,這次競拍有最高限價,且最高限價僅在起拍價上浮50%左右。這次出讓的寶安尖崗山、龍華民治地塊周邊,分別在2015和2016年深圳樓市最火爆時誕生過地王,當時樓面價分別高達7.99萬/平米和5.68萬/平米。但這次,寶安地塊樓面價4.87萬每平米,龍華地塊樓面價4.44萬每平米,比初始樓面積僅上漲45%,都在現任地王的價格之下。

當然,因為競配建的人才房面積,從9.3萬平米追加到15.8萬平米,超出初始配建面積69.65%,佔到總建面的23%。以可售面積攤地價的話,龍華地塊樓板價為6.7萬元/平米,比金茂現售地塊(5.68萬元/平米)高出近1萬元;寶安尖崗山地塊(6.7萬元)比泰禾地塊高出5000元。

開發商在盤算著夢想

除無償移交人才住房外,項目還有很多約束,比如:“90/70”(普通住房佔70%),居民購買後3年內不得轉讓,不得捆綁精裝修。未來,如果要限價的話,豈不是賠錢?如果再趕上限價,這些新地塊豈不是又套在裡面了嗎?

大家都很疑惑,為什麽房企不擔憂?其實,道理很簡單。未來,京滬深的供地,大面積向共有產權、租賃、人才住房轉移。建案用地是“稀缺品”,在京滬深有土地儲備、有項目開發,才真正稱得上“龍頭房企”,特別是在深圳。

進一步講,在京滬深這些一線城市的“金字招牌”區域拿地之後,精雕細琢打造產品也好、做融資也好,都是最好的載體選擇。樓市存量時代來臨,京滬深的項目拿在手裡,也是大浪淘沙後最好的資產配置之一。

政府拿走該拿的,其他的貢獻給人才吧

其實,5宗地的底價定得還是比較低的,即便溢價了45%,也不到周邊二手住房價格的一半。就是說,政府拿走該拿的,其與“價高者得”競拍條件下拍出來的價差,全部反哺給人才住房。這就是“地產回歸實體經濟”,地產給實體經濟輸血,並且明白無誤地告訴市場:我的土地出讓金用在哪裡了?

按照這樣的邏輯,買房就是在為實體經濟做貢獻。更具體地說,是在為深圳的科技創新做貢獻。人才能以市場價格的50%買到住房,怪不得拍賣師說,“感謝大家給深圳人才做貢獻”。

限價,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放開了

2017-2018年新房限價,儘管出發點是好的,控制價格給“剛需”讓利,但最終的結果呢?市場熱情因為排隊搶房而被點燃,“剛需”是徹徹底底的犧牲品。所以,2018年底,大城市果斷退出了限價。如果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配建到位了,特別是能夠達到“二次房改”所要求的新房供應60%為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只要控制好杠杆,一定程度放開新房限價,沒什麽大問題。相反,出讓地塊時,如果預期開發商定價越高,配建的人才住房就越多,豈不挺好的?

人才和保障房,還是配建好

相比政府供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靠市場供應,效率是最高的。根據深圳“二次房改”的方案,2018-2035年,深圳每年要建設10萬套住房,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要佔60%。儘管深圳給出15種建設渠道,但除了新增地塊、歸攏存量房(城中村)外,存量盤活難上加難。

此次拍出的5宗地,除了寶安尖崗山地塊、龍華紅山地塊外,光明地塊的樓面價也超過了4萬,唯獨東部的坪山地塊,賣不上價格。這是否說明,大灣區規劃落地、廣深科技走廊的加持下,深圳的未來,依舊在西部呢?(中新經緯APP)

李宇嘉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