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臣們上朝拿的木板,平時用來打小抄,急起來還能當武器掄

咱們看歷史劇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上朝,文武官員整齊的分列兩邊,每人手裡還端著一塊板子,如果誰有事上奏則出列,躬身,以板擋臉向皇帝啟奏。

話說這塊木板究竟是什麽東西,又有什麽用呢?

您可別小看了這木板,它的官方稱呼為笏板(也叫朝笏),笏板並不一定是木質,官員官階的不同決定了笏板的材質。官位比較低使用竹子或木片,而官階較高則使用玉石或象牙,唐武德年間規定五品官以上使用象牙笏,而六品以下使用竹子所知朝笏,而明代規定五品官以上的官員能持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執笏。可見雖然是小小的一塊板子,但在官員們的眼中可是榮譽和官職的象徵!

《紅樓夢》裡有“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所說的笏就值得是笏板,感慨賈府當年烈火烹油般的繁華和眼下家破人亡的淒涼;這“滿床笏”其實是個典故,說的是唐朝的名將、拯救大唐於安史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的事兒,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都來向老爺子賀壽,這些人都是朝中的高官(所以都拿著朝笏),在拜壽時就把朝笏放在了床頭,監視者們無不感慨郭家的富貴繁榮,所以這個主題不但被畫成年畫、編成戲劇(比如說醉打金枝就是脫胎於此)在民間廣為傳頌,以此編的戲曲《滿堂笏》更是用來比如家庭福祿昌盛,長輩福壽雙全,小輩加官進爵,是極討好彩頭的一出戲,所以在做紅喜事時一定要點這麽一出《滿堂笏》來熱鬧氣氛,討主家的歡喜,有錢人家更是把郭子儀和滿堂笏的畫像懸掛在大堂來祈禱家族福祿盈門。

笏不但代表著身份,同樣也還有著其他的作用:首先就是擋臉,在封建王朝天子可是講究威風和儀表的,君臣有別,所以大臣們向皇帝匯報工作時自然不能像咱們一樣平視,有了朝笏則大臣雙手舉起來擋住自己的面部以彰顯皇帝神威天降,微臣等莫敢仰視。

當然了,其實笏板主要的作用是打小抄.....

您別樂,這真是打小抄,這是因為官員們在朝堂上要向皇帝匯報工作,但由於工作內容問題(比如刑部要向皇帝匯報全國有多少起案件,勾決了多少犯人;戶部則向皇帝匯報國庫收入幾許,用於軍費、賑災等幾許,這些可都是細致活兒,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差錯),如果在匯報中出現了疏漏或者遺忘內容導致吞吞吐吐這可是對皇帝陛下的大不敬,所以大臣們一般都在上朝前把要匯報的工作要點記錄在笏板上做提示(其實也就跟咱們現在的小抄差不多了吧),這樣皇帝問起來還能忙裡偷閑的看一眼笏板,以免出現錯誤。還有學者研究說笏板的另一作用是將皇帝下達的命令記錄在笏板上防止遺忘,這點我倒是保持懷疑,畢竟大臣們用什麽在笏板上記錄呢?古代又沒有原子筆,總不可能帶支毛筆上朝吧?

朝笏除了代表著權利地位,被官員們當成了小抄板外,急起來還能當武器使!

這是怎麽回事呢?您聽我慢慢向您介紹。時間是南北朝期間的北周,人物是輔政大臣宇文護(也就是獨孤天下裡癡情愛戀獨孤般若的那位老哥是也!),大權獨攬的宇文護囂張到了什麽地步?連著廢了兩任皇帝!為了長期獨攬朝政,宇文護擁立了看上去懦弱無能的宇文邕為帝(也就是周武帝),周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為了麻痹宇文護,他採用了後世康熙對付鼇拜的策略(老康估計是向周武帝學習的)。

這天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朝見宇文邕,皇帝擔心的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但還是很喜歡喝酒(第一次聽說過老太太嗜酒的......),而且老太太酒品又不好,喝了酒時喜時怒,脾氣反常,朕勸了她很多次但太后就是聽不進去,希望兄長(宇文護和宇文邕是同輩)能夠勸勸太后,然後從懷裡拿出了《酒誥》遞給了宇文護,說:“這是朕親自寫的文章,裡面歷數了喝酒過量所帶來的危害,希望兄長你拿這個來勸勸太后。”宇文護當即表示沒問題,面見了太后以後便一本正經的向太后誦讀,還沒等宇文護讀完,跟在身後的宇文邕朝著宇文護的後腦杓就是一玉笏(這玩意聽起來就好疼的樣子......不過恐怕誰也沒想到玉笏也能當武器)。宇文護挨了這麽一下是應聲倒地,隨後埋伏在大殿兩旁的衛士們一擁而上把宇文護剁成肉泥。

要說做了這麽多虧心事宇文護平日肯定也是護衛齊全,不過誰能想到宇文邕能當著老太后的面給自己一悶棍......而且還用的是看上去絲毫沒有攻擊力的玉笏,真是防不勝防啊!

笏板從夏朝開始一直持續到明末,可以說延續了將近三千多年的時間,小小的一塊竹板也見證者歷史的變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