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QFII掘金科創板:打新積極性高,最早12月參與二級市場

7月23日是科創板首批25隻股票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7月22日,25隻科創板股票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全天平均漲幅近140%,安集科技收盤大漲逾400%;23日開盤後,有24隻股票下跌,僅南微醫學1只上漲超10%,當日收盤21隻股票收跌,跌幅在1-20%之間。

“我們還是以獲利了結為主。首日的漲幅並不算大超預期,我們早前和其他公募基金交流,大家都覺得首日漲幅至少超過100%,因為公募基金打新也有成本,還需要有底倉。之所以安集科技收盤大漲超過400%,這也主要因為它的市值不過30-40億。”某大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張彥(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提及,還將繼續參與打新,但經歷了首日的大漲,需要觀察估值回歸到合理水準才會繼續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將持續關注一些質地較好的公司。

不乏參與科創板的QFII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外資參與打新時仍遇到了一些挑戰。“外資打新的申報流程較慢,每隻股票都要做模型、寫報告、入庫後才能投資,耗時比較長,如果碰到一天密集發9-10隻新股的情況,外資可能根本來不及參與,最多就參與1-2隻,有些小券商也沒給外資預留打新端口。”張彥稱。

展望後續發展,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周文群對記者稱,科創板股票將於2020年1月22日被納入上證綜指,MSCI也暫計劃在11月公布是否會將科創板歸入納入計劃。“隨著科創板被納入更多指數,預計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將會提升。但鑒於高估值以及市場波動,我認為這些機構投資者整體仍將保持理性且有選擇性地進行參與。” 不過她也提及,首日的好采頭和較好的流動性將會鼓勵更多優秀的公司選擇科創板。

打新便利度待提升

科創板打新機構名單上共645家,其中QFII有77家。但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到,參與第一批科創板打新的QFII僅個位數,對於遊戲股則不熟悉、後台流程耗時較長、對新事物采取觀望態度等則是主因。

張彥表示,在早年主機板打新的規則中,QFII的等級實則與散戶同等,“QFII持倉時間很長,往往幾十個億持倉會拿很久,但此前在參與主機板打新時,好不容易才參與一次,可能獲利僅2-3萬元,因此早前外資參與主機板打新的興趣較低,經驗也很少。”此次科創板打新中,QFII被提升至B類,即與國內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擁有同等資格,這也吸引了眾多QFII開始了解科創板的打新規則,但一切仍需循序漸進。

“QFII的投資流程較長,每個公司都要寫報告、做模型、入庫,不入庫就無法參與打新,相比之下國內機構效率更高,”他稱,“如果一天發9隻新股出來,那麽外資機構最多參與1-2隻。目前發行的25隻新股,我們也就只能參與6-7隻。”

也有QFII人士對記者稱,在參與打新時,部分小券商的體驗並不好,“準備好了打新材料,有時會碰到小券商根本沒有預留端口的情況,因此外資就只能去大券商。這佔用了後台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此外,託管、結算效率等方面也有待提升。例如,某QFII基金託管在某外資行的境外分行,有時可能出現結算效率不高的現象,不過相關機構也認為這一問題溝通後將逐步解決。

等待估值回歸合理

後續外資將如何參與科創板交易也備受關注。據記者了解,希望參與打新的外資將會逐步上升,但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可能仍需時間,估值、交易便利性等都是主要考慮因素。

至於外資會否持續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張彥對記者提及,估值才是當前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早前外資擔心的流動性問題目前似乎無需擔憂。科創板首日成交量達485億元,約佔A股總體量的14%。記者從多家公私募基金人士處了解到,22日早盤時不乏機構已將打新部分獲利了結了。中金公司的研究提及,22日,25家公司平均換手率(成交金額/扣除戰投等的實際可流通股數)高達78%,最大86.2%(安集科技),最小65.7% (南微醫學),說明超過75%的IPO認購資金已經賣出。根據上交所發布科創板25隻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信息,賣5席位全部為機構。另據相關統計,除南微醫學外,其余24股獲自然人账戶買入佔比均超90%。

周文群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首個交易日迎來好采頭,交易順利進行且表現出良好的流動性,這將會鼓勵更多優秀的公司選擇科創板。經過開市首日的漲幅,大部分股票將會保持相對高估值交易,因此我預計近期股價表現或將出現波動,我也會保持謹慎的態度。”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對記者稱,外資直接參與科創板的通道目前只限於QFII、RQFII。互聯互通機制下的股票名單每年調整兩次,調整生效時間為每年6月和12月。因此理論上,科創板公司如果要成為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可投股票,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12月。

關注科創板優質企業

儘管短期估值偏高,但中長期而言,外資對於科創板的優質企業仍報以較大的關注。

荷寶(Robeco)中國區首席投資官繆子美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科創板市盈率等指標高於創業板、納斯達克,但營收、淨利潤增速以及研發投入也更高,其中涉及的眾多行業一直是我們想投資或長期關注的,例如IT、醫療、工業、可選消費等。”

高盛研究團隊則認為,科創板是中國新經濟的代表,預計科技和醫療企業可能會佔預期融資量的2/3,即滬深300市值的14%。該機構認為,科創板企業具備規模小、增長高且市值並不那麽高的特點,“IPO中位數規模為1億美元,過去3年的營收和利潤的複合年化增速分別達36%和56%,PE約為23.8倍,研發和資本支出在過去兩年增速為69%和91%,研發和資本支出強度高達8.5%和7.9%,相比之下,滬深300整體僅分別為1.4%和5.5%。”

各界的共識在於,科創板將是A股機構化的起點。周文群表示,首批上市企業以半導體、醫療器械、可選消費等行業為主。對於高端技術產業,散戶投資者對於公司“公允價格”的評判沒有特別大的優勢,更適合機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前期還是會經歷很多市場的躁動和不理性的,即使機構投資人都需要保持冷靜,回歸價值投資的根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