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胖胖腫腫的膝關節,抽它!

關愛脊柱,專註脊柱微創!

不少膝關節有疼痛患者,檢查後會發現關節內有少量積液,醫生通常建議多休息,但是,這長時間休息就會引發更多問題,比如,肌肉萎縮,肌力失衡等等。

那到底有了積液該怎麼辦呢?

怎麼做才能正確的解決積液問題?

······

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關節積液到底是什麼。

關節積液到底是什麼

骨與骨之間的連接構成關節,其周圍由關節囊形成一個封閉的關節腔。關節囊的內壁是滑膜組織覆蓋,關節液就是由滑膜分泌並吸收的。它不僅一直存在,而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潤滑作用

就像兩塊玻璃,如果直接接觸滑動往往摩擦較大,但往玻璃之間加上一點點液體,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就會大幅度下降,從而起到很好的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

2

營養代謝作用

關節腔內往往有軟骨、韌帶、半月板等重要結構,這些結構和組織很大一部分營養來自於關節液,同時它們的代謝產物也可以通過關節液被帶走並吸收,從而維持關節腔內的環境相對穩定。

若滑膜組織因感染、外傷、磨損等因素刺激,產生炎性反應(滑膜炎),就可導致其滲出有別於正常情況的液體,積聚在關節腔內,形成關節積液。

在臨床上很容易就被診斷為「滑膜炎」。

Tips

關節積液並不是一種病,只是膝關節的一種表現。一旦關節液被多餘的體液稀釋,便會失去潤滑作用。關節就會引起局部腫脹、僵硬、疼痛等一系列不適癥狀。

關節積液常見因素

可引起滑膜出現炎症的因素,都可能誘發關節積液。常見的原因有以下2類:

1

關節外因素

風濕免疫性疾病,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往往病變累及關節,導致關節腔內的滑膜增生充血,使得關節液生成過多。還有關節所在肢體的嚴重靜脈迴流障礙,比如重度靜脈曲張,也會導致關節液吸收減少而產生積液。

外傷,例如半月板損傷、十字韌帶撕裂,也會引起免疫系統的炎性反應。這會波及到關節滑膜,引起關節積液。

2

關節內因素

這又可以分為好幾種情況。關節內滑膜自身異常增生性疾病,比如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大量滑膜增生可導致關節腔血性積液。關節內感染和關節內重要結構損傷,比如化膿性關節炎月板損傷等等也可以導致關節腔積液。還有更少見的原因比如局部腫瘤也可以導致關節腔積液

關節積液的好發人群
  • 運動愛好者

關節積液大多跟外傷、勞損有關。久站、久行、久蹲有關的活動愛好者容易得此病。無論是跑步、打球還是健身,都會因為不正確的運動模式或者肌肉力量的問題,導致出現一些膝關節的損傷。如愛好爬山的驢友、經常通過上下樓梯鍛煉的人、舞蹈演員、運動員等。拍片子的結果基本都是「膝關節出現少量積液」,重一些的伴隨著半月板或者韌帶的損傷。

  • 膝關節術後的患者

膝關節手術對關節內滑膜的刨削或者刺激,使滑膜等軟組織異常滲出,關節滑液的異常分泌,導致膝關節積液過多,關節本身腫脹。

  • 年齡較大人群

隨著年齡的增大,會出現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關節內的軟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出現「關節積液」。

關節積液如何治療

大部分情況下,抽積液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因為關節腔積液的原因各不相同,單純的抽積液並沒有針對病因治療,抽完積液往往還會複發。

但是醫生有時候還是會進行抽積液,這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的考量:

a) 關節腔內積液量很大,導致局部腫痛和活動受限癥狀非常重,抽積液可以臨時性但有效地緩解癥狀

b) 抽積液後通過觀察積液的顏色、渾濁度等性狀,包括進行一系列的化驗,可以幫助醫生來明確積液的原因以進行下一步治療

穿刺療法: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凈,並向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溶液,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

固定與康復訓練:早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並禁止負 重。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後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 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覆發作, 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局部封閉治療:將局麻藥和激素類藥物的混合液注射於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鎮痛的目的。封閉療法是一種簡單、安全、療效可靠的緩解骨質增生患者疼痛或不適的治療方法。

運動療法:患者應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但要注意運動不要過度。因為膝部是人體承重最大的關節,負荷過量易造成關節炎,一旦發病也不應完全停止運動,只要根據情況調整運動量就可以了,其實一定量的運動對膝關節炎還是很有利的。

藥物治療:急性期滑膜損傷,瘀血積滯,治以散瘀生新消腫為主,如有炎症,需同時進行抗炎治療。

往期回顧

脊柱外科 聯繫我們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港灣路621號 官網:http://www.gyfwyy.com/

專家介紹

呂浩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骨科一區(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導師。

德國訪問學者。廣州市醫師協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廣東省康復醫學會骨關節與風濕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學會脊柱外科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學會骨腫瘤分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分會脊柱脊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從事骨科工作20多年,擅長各種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椎間盤鏡、椎間孔鏡)、骨腫瘤及脊椎骶骨轉移癌的診斷治療、脊柱側彎的矯形治療;骨關節外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

附:專家門診時間:

(每周二、周五上午8:00--12:00)

您的點贊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