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星手機中國市場沉浮記

礪石導言:三星手機曾是中國市場的王者,鼎盛時期市場份額高達30%,即使在5年前,其市場佔有率也高達近20%,但短短5年時間,三星的市場份額卻急轉直下,一瀉千里。根據研究機構IDC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334萬部,市場佔有率僅為0.8%。曾經在手機市場予取予求的三星,是如何走到了今天?面對困局,三星能否東山再起?

張軍智 | 文

1

三星的崛起

三星的第一款手機誕生於1988年,比摩托羅拉推出的第一款大哥大晚了15年。在手機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三星很長時間都處在弱勢一方,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相比,它既沒有品牌優勢,也缺少技術優勢。

不過發展到2000年後,三星通過在研發上的大手筆投入,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把握,陸續推出一系列外型時尚、工藝精湛、功能豐富的優秀產品,進而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歡。雖然當時三星品牌尚處於弱勢,但產品力已經頗為強大,以至於2004年時,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都為其公開月台,聲稱三星的手機品質已經超越了諾基亞。

發展到2007年的時候,三星已是僅次於諾基亞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三星崛起於功能機時代,但更輝煌的成就卻是在智能機時代。

智能手機市場早期一直被諾基亞塞班S60佔據著,與很多手機廠商一樣,三星也試圖擺脫塞班系統的束縛,尋求一個新的方案。當時,安卓系統憑借其開放性及系統開源獲得了三星的青睞,2009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安卓系統的手機i7500。

i7500是三星在安卓市場的一塊試金石,通過i7500在安卓市場的探索,三星很快推出了能夠在軟硬體上都和iPhone產生競爭的產品——Galaxy S系列。

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艦手機Galaxy S i9000,這款配備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顯示屏、搭載Exynos 3110處理器、後置500萬像素+前置30萬像素攝影頭的手機一經推出,就令人眼前一亮,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看到安卓系統在市場大有可為後,2010年4月,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決定在韓國水源成立智能手機特別小組,專攻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

2011年的情人節,三星推出了號稱iphone殺手的Galaxy S2手機。這款手機是三星第一款雙核手機,也是當時全球最薄的手機,其在短短85天內就創造了500萬台的出貨紀錄,一舉成為當時銷量最高的手機。

S2讓眾多消費者對三星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其在市場上處處對標iphone,與iPhone捆綁炒作的策略(iPhone在哪出現,Galaxy S系列產品也要同時出現)也讓三星的品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佔率登頂全球手機最大製造商寶座。在此之後,三星又開創了大屏、曲面屏、光學變焦等多種令人驚豔的新技術,一時間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

三星在智能機時代的成就,除了對市場敏銳的把握,以及正確的市場策略,還有強大的產品實力。而其產品的背後則是三星的全產業鏈實力。當時,三星幾乎擁有智能手機上所有配件的研發技術,這也就保證了三星手機會擁有一流的螢幕、芯片、記憶體、CMOS、鏡頭等等。

三星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的時候,也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通過大規模的廣告轟炸配合一流的產品,三星手機雖然定價昂貴,但銷量依然節節攀升,2013年時,三星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品牌商,市場佔有率近20%,這也是智能手機時代,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最高峰。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後三星在中國市場卻猛然掉頭,急轉直下,市場佔有率開始斷崖式滑落。

2

快速衰落

企業在順風順水時,往往很難發現自身的問題。2013年的三星,表面上看如日中天,但在中國市場卻已暗藏隱憂。三星手機的系統軟體和App應用問題是被消費者吐槽最多的一點。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邏輯、以及針對中國用戶的功能,都被評價為“不符合中國人審美和使用習慣”。以至於三星的中文作業系統,被市場稱為“負優化”,“慢、熱、卡”等問題頻現。

三星在手機的本土化上做得不夠,不僅體現在手機產品上,還體現在渠道的管理上。由於三星總部對中國的市場話語權很強,所以往往不顧市場實際承受能力,強硬壓貨。曾有三星代理商向媒體抱怨,“渠道庫存多,容易降價拋售,價格一下子就掉下來了”。另外三星的渠道也不夠下沉,國內很多地方竟然都沒有三星的代理商。而受製於三星企業冗長的層級機制,三星的渠道及行銷策略也不能得到及時調整。

與此同時,中國的華為、小米、vivo、OPPO這四大品牌卻在快速崛起,其中小米與華為榮耀重點布局互聯網行銷渠道,通過性價比策略,他們迅速打造了不少爆款產品;而vivo與OPPO則在渠道、行銷等方面投入重金,並且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功能設計,贏得了潛在市場人群的歡迎。

雖然三星的手機在設計以及性能上依舊非常強悍,但高昂的售價還是導致其性價比太低,在中低端市場,完全無力招架小米、榮耀、OPPO、vivo的進攻。

而在高端市場,三星又受到華為的強有力衝擊。三星的Note手機開創了大屏時代,主打高端商務人群,一度廣受歡迎,但卻受到了華為Mate系列的挑戰。

2014年9月3日,三星Note 4發布,第二天,華為Mate 7就在德國柏林發布。相比於Mate 7的金屬機身,按壓指紋,雙卡等功能,Note 4還在使用塑料機身和滑動指紋識別,兩者孰強孰弱,一目了然。Mate 7發布之後,華為成功搶佔了很多以前三星Note系列的商務人群,更重要的是,華為由此成功躋身高端手機品牌之列,逐漸替代了三星的高端商務手機形象。

但真正給三星致命一擊的,還是三星對中國市場的傲慢。2012年,三星Galaxy S3發售之後,短短5個月,就銷售了3000萬台,但因質量問題,部分手機出現無法充電、無法開機的問題。問題出現之後,海外消費者可獲免費維修或更換新機,而中國內地消費者卻不得不花上千元維修費。三星對中國市場的傲慢,可見一斑。

2016年9月初,Galaxy Note 7出現電池爆炸事件,三星隨即停售該款手機,並進行了全球召回,但卻不包括中國市場。雖然中國市場也出現了爆炸事故,但三星卻斷定是中國用戶的“外部加熱導致”。一直到10月11日,在國行版Note 7爆炸新聞接二連三曝出後,三星才宣布暫停Note 7生產,並召回全部國行版本。三星傲慢的行為,直接激怒了中國用戶,其品牌形象與產品信任度,自此在中國市場大打折扣。

另外,“薩德”等傷害中國人感情的事,導致中國市場對韓國產品抵製情緒強烈。短短四年時間,三星智能手機的中國市場份額就由2013年的19.7%降到了2017年底的1%不到。

3

自我救贖

作為全球最大手機市場,三星自然也不甘心失去中國市場。2017年5月,三星對大中華區負責人進行調整,曾負責華東區銷售工作的權桂賢接任總裁職務。

權桂賢上任後,在三星大中華區采取了一系列“本土化”的策略。他將中國市場的7大支社改編為22家分公司,常務、次長、副總等級別的領導變為各分公司的負責人。原來支社負責人100%是韓國人,調整後分公司77%以上負責人為中國人。為了讓決策機制更有靈活性,權桂賢還將銷售和行銷權力從北京總部下放到各個分公司。

在廣告宣傳上,三星也開始“本土化”運作,不僅讚助了多項體育賽事,還選用了一批中國的流量明星擔任代言人。為了改善售後服務,三星開始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增加了以舊換新、換屏及電池檢測優化等服務,一改過去區別對待中國和歐美市場的不同態度。

在產品上,三星也開始優待中國市場,2018年發布的S9線下體驗會上,權桂賢就對媒體表示,雖然不少手機物料成本都在上漲,但為了優待中國用戶,三星S9系列在國內的定價會是全球範圍內最低的。

另外,在中國銷售的三星中端手機A系列產品,也全部在中國設計、生產、銷售,這也是針對過去三星產品,不符合中國人審美和使用習慣,進行的針對性改良。

在體量最大的中端手機市場,為了抗衡小米、榮耀、OPPO等一眾對手,三星也加入了性價比的大軍,其A系列採用了三星一系列新技術,比如在A8s上率先使用了挖孔屏,而A90據說也將使用彈出式攝影頭,普遍使用在高端手機上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據傳也將出現在新的A系列手機上。

三星的改變與努力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共計4個月的中國暢銷手機排名中,三星A8s兩次上榜,均排名第7。

近期三星推出的S10系列手機,也出現一機難求的熱銷場面,各電商平台同期銷量均是同期三星S9系列的幾百倍,半個月不到,出貨量已達50萬部。三星內部對S10系列產品也寄予極高的期望,權桂賢認為S10是一部“重返戰場”的產品。

目前來看,S10系列確實是三星近年來頗有誠意(最低價不足5000元)和在中國市場表現最好的手機,但S10系列手機的熱銷,能否讓放低了姿態的三星,在中國市場東山再起?

4

能否王者歸來

三星在努力改變,但是時不待人,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負增長10.8%,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變成了一個存量市場。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中,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而三星要想在激烈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難度極大。

一方面,在中端市場,三星要想通過性價比挑戰小米、OPPO、vivo等凶悍的對手,從企業運營效率以及成本角度來看,三星很難有勝算。

另外一方面,在高端市場,面對已經崛起的華為,三星除了在螢幕、存儲芯片方面佔有優勢外,其產品力已經不具備優勢。而隨著中國廠商在螢幕、存儲芯片的崛起,三星這兩方面的優勢,將會很快消失。

三星雖然具備全球獨一份的手機全產業鏈優勢,但發展集成電路相關產業,卻是中國的國家意志,比如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三家記憶體廠商的背後,站的是中國的發改委、國資委、工信部、國開行等等機構。

另外在中國市場,三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重塑品牌形象,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善的。2018年,三星的S9系列一度位列全球銷量冠軍,在中國市場又拿出了全球最低定價,但依然打動不了中國消費者,最終銷量慘淡。

再比如在渠道方面,過去幾年,由於銷量慘淡,三星大部分的專賣店遭到關停,如今要想迅速建立強大的線下渠道體系,並不現實。三星雖然開始重視線上渠道,但2018年,其線上銷售僅為89萬台,要想完成在線上的銷售升級,在利潤率極低的線上渠道,沒有銷售規模做鋪墊,顯然難以成功。

事實上,面對中國手機廠商的衝擊,三星如果沒有“殺手級”的產品,不僅難以在中國市場東山再起,其想要保住全球的市場銷量,都會是一個問題。

據IDC發布的201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手機銷量14億部,整體下降4.1%,其中三星出貨2.9億部,位居榜首,但市場佔有率從2017年的21.7%大幅降至20.8%,另外蘋果出貨量也出現小幅下滑,但同期的華為、小米卻出現大幅上漲。考慮到三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並沒有大量的市場份額可以丟失,唯一的結論就是華為、小米等廠商在國外搶走了三星大量的份額。

現實也確實如此,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這是三星六年來第一次丟掉銷量冠軍寶座。2018年,小米在印度市場佔有率繼續提升到27%,超過三星5個百分點。而在2018年印度銷量前五的品牌中,除了三星,其余四家都是中國品牌。

有觀點認為,印度市場只是個開始,未來三星手機在每個市場中,都將面臨中國手機企業強有力的衝擊,接下來幾年,三星很可能會重複其逐步丟失印度市場的路徑。

5

結語

需要說明的是,三星雖然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依靠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壟斷性優勢,三星的業績並沒有因為手機市場的衰敗而萎縮。2018年,三星利潤達到了3460億元,是華為利潤593億的近6倍,三星電子依舊有傲視群雄的實力。而中國手機產業要想全面趕超三星,不被對方卡脖子,仍然任重道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