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年前的德國咖啡館:一戰時成為許多作家和藝術家的庇護所

靜篤君按:這裡不僅是知識分子的俱樂部,更是一座“市民的忘憂宮”。

在德國,咖啡館擁有三百多年的傳統。1677年,德國第一家咖啡館誕生在

“咖啡之都”漢堡

,從此,咖啡館文化開始在德意志大地上生根發芽。此後一發而不可收:1689年法蘭克福,1694年萊比錫,1697年維爾茨堡,1699年慕尼黑——十七世紀下半葉,咖啡館以燎原之勢在德國各大都市湧現。到了1711年,在柏林,咖啡館已隨處可見。

油畫《咖啡館》(18世紀下半葉)

佚名 作

現藏於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

1896年開張的慕尼黑史蒂芬妮咖啡館(Café Stefanie)被時人謔稱為“狂妄咖啡館”(Café Gr??enwahn),這種狂妄源於咖啡館裡無處不在的自由主義氣氛。這種氣氛使得史蒂芬妮咖啡館成為許多作家和藝術家的庇護所,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裡,“史蒂芬妮”已經成為慕尼黑的文化標誌。

油畫《在慕尼黑史蒂芬妮咖啡館》(1905年)

德國畫家李克(F. Leeke,1859-1937) 作

曾來“史蒂芬妮”尋求“庇護”的作家和藝術家除了大名鼎鼎的文豪托馬斯·曼、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奧地利表現主義代表畫家阿爾弗雷德·庫賓等“漫遊者”之外,為先鋒派雜誌《青年》(Jugend)和《癡兒報》(Simplicissimus)作畫的著名畫家們更是將“史蒂芬妮”徹底變成了德奧“新藝術運動”的大本營

《初夏日》(1914)

奧地利畫家O. Lendecke (1886–1918) 作

《癡兒報》1914年第19期

《魔鬼與藝術之舞》(1896)

德國畫家T. T. Heine (1867–1948) 作

《癡兒報》1896年刊

由於“史蒂芬妮”是當時慕尼黑少數幾家可以一直開到深夜的咖啡館之一,因此它也是夜貓子藝術家們的理想聚會場所。各種各樣的作家和畫家,其中包括許多外國藝術家,諸如俄羅斯人、匈牙利人和巴爾乾斯拉夫人等來自歐洲各地的咖客們,都會在“史蒂芬妮”暢飲通宵,他們一律都被慕尼黑人謔稱為“搗蛋鬼”。

在史蒂芬妮咖啡館下棋觀棋

當時的慕尼黑藝術圈盛讚著“史蒂芬妮的美德”:這裡不僅有咖啡,還有價廉的工作室、華麗的美婦以及願意為窮苦藝術家買單、買畫框甚至提供長期貸款的慷慨讚助商;藝術家在這裡可以任天才瘋狂生長,思想家在這裡靠咖啡因和雪茄保持清醒,詩人在這裡通過下棋變成一個真正的波希米亞人,畫家在這裡伺機等待著下一個為表現主義而生的大富翁,而達達主義者們,則在“史蒂芬妮”迎來了他們的繆斯女神——女作家兼女演員亨寧絲(Emmy Hennings,1885-1948)。

亨寧絲日記《烙印》封面

《亨寧絲像》(1911)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Hanns Bolz (1885–1918) 作

那麽,見證了西方現代派藝術發展的“史蒂芬妮”在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又有著哪些親歷了世紀末藝術發展的姊妹咖啡館呢?請見下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