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夥肚痛查出癌症 這病很多人發現時已是晚期

國慶節過後,28歲的小李(化名)經常感覺上腹部脹痛,一陣一陣地發作,吃了胃藥也沒有好轉。難道是胃炎加重,或是合併胃潰瘍?

前幾天,他到醫院做了胃鏡,最後確診為胃竇癌,CT結果提示合併有胃周多發小淋巴結。手術切除了2/3的胃,接下來還要做化療和靶向治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到三十歲,家族中又沒有明顯腫瘤病史,為何如此年輕患上胃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陳定偉主任醫師仔細追問了小李的生活習慣與病史。

「我們認為,發病還是與患者飲食習慣有關,患者常年一個人在外工作及創業,飢一餐飽一頓,飲食非常不規律,有時候熬一熬不餓也就不吃了。」陳定偉醫生說。

飲食非常不規律28歲小夥查出胃癌

小李1米75,體重110斤左右,看上去挺陽光的。他高中還沒畢業,就輟學來浙江打工,送了一段時間快遞,現在已在桐廬承包下一個快遞網點,也算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按照小李自己的話說,常年一人在外打工,飲食很不規律,送快遞一直在外面跑,飢腸轆轆也只能忍著,等久了,又不餓了,那乾脆就不吃,或者等到夜宵再多吃點。

「幾年工作下來,就養成這個習慣了。尤其是最近一年,包了網點,更忙,吃飯更加不規律。

而且,工作壓力大,平時也吸煙、喝酒,本來想著年輕嘛,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小李說,這次去做胃鏡,是因為國慶之後上腹部脹痛實在難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他也會噯氣、泛酸、上腹部隱痛,但吃點胃藥或吃點東西,癥狀都會好一些。但這一次特別奇怪,平時的老方法一點也不管用,這段時間癥狀始終反反覆復,自覺疼痛程度較前明顯加重。

陳定偉醫生說,小李術前確診為胃竇印戒細胞癌,伴部分粘液腺癌,屬於胃癌病理類型中分化相對較差的一種。入院第三天,陳醫生的手術團隊就為他做了微創手術——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

年輕人查出胃癌往往病情到了晚期

據介紹,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現有胃癌患者的人數估計為80萬,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大約為40萬,死亡人數達30萬。

雖然胃癌的發病年齡以40-60歲多見,但40歲以下的病人仍佔15%-20%,30歲以下年輕人胃癌的比例,也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升至當前的3.3%。近5年來,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4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已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陳定偉醫生說,導致胃癌發病的主要因素包括長期飲食不規律、吸煙及喝酒、食用煙熏及鹽醃和霉變食物、肥胖、長期精神壓抑等。

一般來說,胃癌患者的胃部病變往往經歷以下階段:胃炎、胃糜爛、胃潰瘍,再到胃癌。這個過程歷時10-15年左右,有時更短。在上述階段均可發生胃粘膜上皮不同程度的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則是原位癌,屬早期胃癌。

陳定偉醫生接診過最年輕的胃癌患者,年僅21歲,是一位女大學生。她因黑便伴上腹部隱痛來就醫,胃鏡檢查發現示胃體低分化腺癌,接受了腹腔鏡全胃根治手術,病因主要也是多年來飲食極不規律導致的長期胃病,同時因為減肥,還經常不吃飯。

「從臨床上來看,年輕型胃癌患者大多為大學生、年輕的上班族和初始的創業者等,他們飲食不規律或者主要吃外賣,發病也有一些共同點:發現時病期較晚,病理類型較差,比如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癌或粘液腺癌等,預後也不太理想,文獻報導年輕型胃癌患者比中老年胃癌患者的預後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何早期發現胃癌?

那麼,該如何更好地做到早期發現胃癌,並有哪些合理的預防措施呢?

陳定偉醫生說,胃癌的早期癥狀常不明顯,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泛酸、食慾減退、輕度貧血等部分類似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癥狀。

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藥,抗潰瘍或飲食調節後潰瘍癥狀減輕或緩解,因而往往被忽視而未做進一步檢查。

隨病情的發展,胃癌癥狀漸轉明顯,可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體重減輕等。後期常有癌腫轉移、出現腹部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黑便、腹水及嚴重營養不良等。

在早期胃癌的檢查手段方便,胃鏡結合病理檢查的正確判斷率最高,早期胃癌的發現率也最高,而無痛電子胃鏡則是最直觀和最先進的胃癌檢查手段。

從預防來說,陳定偉醫生提供了幾點建議:

①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準時規律地進食很重要;

②要合理膳食,平衡營養,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少吃煙熏、鹽醃和霉變的食物;

③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緩解壓力;

④要堅持體育鍛煉,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等。

責任編輯:成曉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