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倫敦生活》:英式《都挺好》比中式的好在哪?

《倫敦生活》第二季剛剛播完。

剛開播時,Lens就曾在《

我很脆弱,你不用負責 | 9.5分英劇

》中安利過。

那篇推送裡還介紹了它的女主演、也是它的編劇菲比本人的故事。

菲比說,“在生而為女人的榮光之中,必定暗藏著一些陰暗的困難。”

你要做的,就是直面生活,想辦法對自己的脆弱負責。

相比於第一季把生活的很多真相撕開,這一季裡融入了更多的和解。

但和解不是妥協,不是大團圓,它有著更高明的處理。

下文作者將它與《都挺好》做了對比,看看兩部劇在類似主題上的不同表達。

這種對比未必合適和準確,僅供參考討論。

在豆瓣評分中,第一部8.7,第二部9.5,這種這麽大跨度反超第一季的現象其實並不多見。

第一季更像是一碗祖傳毒雞湯,喪到了每個人的心裡,把那些生活中細小的情緒裝在一個透明的展櫃裡,清清楚楚,無法回避。

而第二季其實更像是一碗解藥,整體來說還是走向了和解,但和解不意味著大團圓,和解與矛盾並存,這是第二季最高級的地方。

另一個不同是,第一季更好哭,第二季更適合思考。

在這一季中不管是女權、愛情/宗教(女主愛上了一位抽煙喝酒燙頭的神父)或者家庭每一個的探討都很深刻。我們把這三個小主題擴充一下,那就是:

獨立又孤獨又會思考的女性形象、一段救贖受傷女主的愛情、糟糕的家庭關係。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三點和前段時間大火的《都挺好》剛好對應上。雖然《都挺好》一部的時長遠遠超過《倫敦生活》兩季時長總和,但在表達上《倫敦生活》穩勝。

我們先說女主,這倆姑娘還真挺像。大齡剩女,對性這件事都不太回避(但蘇明玉沒那麽誇張),被家庭嫌棄,有自己的事業,對家人不太客氣。不過Fleabag更皮一點,蘇明玉更正經一些。

《都挺好》也在試圖探討關於女性的命題,其實不止是《都挺好》,這些年來所謂的大女主都是在打著探討女性主義或者女權的旗號,《都挺好》有進步,但不夠好。

蘇明玉作為獨立女性依然是很標簽化的形象——女強人,並且有意通過把男性角色弱化來襯托女性的強大。最大的進步是,女性可以不羞澀地主動親一個男性,不再對性以及性吸引的問題太過回避。

在固定的語境下,《都挺好》做得很不錯了。但與《倫敦生活》相比,觀念和表達方式都有些粗暴。

對比Fleabag,她有一家差點倒閉的咖啡廳,在她的努力下現在還不錯,有很多炮友,常常擔心如果自己不平胸是不是就不女權了。以及某種意義上,她是個loser。

再看這部劇的男性角色——姐夫,試圖猥褻女主在姐姐的生日會上;神父,有自己堅定的信仰,抽煙喝酒燙頭,帥氣性感特別。這些男性角色或許是反面角色,但他們大多都不是弱者。

Fleabag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女權主義者,但面對力量旗鼓相當的男性或者更強的男性並不會示弱,在這一點上,《倫敦生活》把男性和女性放在了同樣的位置上。可是《都挺好》並沒有,把男性弱化捧女性是男女身份互換,是讓男性成為女性,讓女性成為男性,並沒有真正解決、探討女性的問題。這非常偽女權。這也是《都挺好》會讓我覺得不夠深刻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兩位女主的愛情與救贖。這一點在上文中也有涉及,蘇明玉的男朋友有點小奶狗,Fleabag的男神是神父,這個差距還是有點大。

首先蘇明玉和小石的愛情線很奇怪,蘇明玉去吃了幾次飯小石就愛上她了。其次,蘇明玉與小石的各種問題都是圍繞蘇明玉的家庭展開,小石會幫明玉照顧父親,在沒有人支持明玉的時候支持明玉,順便交代了一下小石的家庭也有問題。小石的這幾點除了像傳統家庭婦女形象以外,讓我也懷疑他們的愛情,兩個人在一起的作用是什麽呢?也許在現實生活中你可以說我倆就是看對眼了,所以我們就在一起。但是在影視作品中,你至少得把這個看對眼表達清楚吧?我不認為《都挺好》做到了。而且,這樣的愛情不像蘇明玉的愛情。

總結一下,蘇明玉和小石的愛情與蘇明玉的人物和故事發展不匹配。

再說《倫敦生活》,Fleabag和神父之間就更清晰了。一開始,神父的形象與印象中的神父完全顛覆,他可以罵髒話,可以和於老師有一樣的愛好。這一點就足夠讓女主對他產生興趣了,因為他太不一樣了。兩個人之間因為身份是不可以產生性關係的,這種設定就很容易讓人給他們加油。並且用了很多方式表達他們對於彼此來說是不一樣的。在結尾,兩個人分開,但兩個人都表達愛上了對方。

第三個,糟糕的家庭。

蘇明玉的家庭問題,男女歧視,不管蘇明玉如何努力都得不到家庭的認可。這都是觀眾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也是前期一度八分以上的原因。《都挺好》口碑下滑在有大和解傾向以後。簡單來說,在《都挺好》裡的家庭關係非常簡單,要麽恨,要麽愛。是沒有中間狀態的。

《倫敦生活》裡有句台詞可以明確的表明女主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女主的父親對女主說“我愛你,可是我不喜歡你。這才應該是這兩個糟糕的家庭最準確的關係。

父母與兒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都可能因為不喜歡對方產生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冷戰,但最後如果冰釋前嫌那只能是因為無法改變的親情關係和長久的相處帶來的愛。我們帶入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矛盾的。

《都挺好》讓我感受到它試圖在表達這些,但詞不達意。

世界是一樣的。在北京焦慮的人和在倫敦焦慮的人並無差別,我們永遠在為類似的事情擔憂。但在同一命題的對比下來,《都挺好》太淺嘗輒止了,《倫敦生活》清晰太多。

也許有些讀者會認為我這樣的對比很不公平。當然,《都挺好》在國產劇的對比中的確都挺好了,它關注了很多我們應該關注的社會問題,但我們不能止於都挺好,這三個字對於電視劇的評價並不是一種誇讚,而是“就這樣吧”“只能這樣了”。

我們肯定進步,也要承認差距。

進步與差距永遠並存,就像愛與厭惡一樣。

文 | 栗子

本文由四味毒叔(siweidushu)授權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