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和不投緣的人來往,生活變得更輕鬆了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前段時間,日本美食家白央篤司發了一則人生感悟:我自從四十歲左右貫徹“絕不和不投緣的人來往”之後,生活就變得更輕鬆了。能夠遵循自己內心,拒絕勉強無意義的社交,這樣既簡單又理想的生活狀態,獲得了許多人的大量點讚。

人並不是在與人接觸中成長的。

人是把與人接觸中產生的刺激,在自己內部消化,與自己的意識和價值觀碰撞,找到更加合適的言行,從而調整自己,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人,都在學著做減法。

當你開始盲從,會慢慢喪失意志

《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羊群本是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時也多是盲目地衝撞,但只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其他羊群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不管前方是草叢,還是狼窩。

人自詡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高級動物,可“羊群效應”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發生。

美國人詹姆士. 瑟伯曾寫過一段文字形容羊群效應:

突然,一個人在大街上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突然想起了和情人的約會,雖然已經遲到很久了。

接著,另一個賣報的小童也跑了起來,另一個人,一個有急事的紳士,也小跑起來......十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的所有人都跑了起來。

“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電車上的一位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警說的,也或許是一個小男孩說的,沒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麽事。

但是兩千多人都突然開始奔逃起來。

上文描述的情況,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它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當一個人開始盲目從眾,就會慢慢喪失自己獨立的意志,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低品質社交,不如高品質獨處

有一次,主持人何炅和演員韓雪共同錄製一檔節目,因為兩人算是老相識了,所以約她結束之後一起吃個飯,沒想到被韓雪給拒絕了,說自己要回家寫作業。

相比一頓飯、一次社交,對於韓雪而言,按時寫作業、回家做自己的事情更為重要。在這個“人情社會”裡,她這樣似乎有點不合群,卻讓我們看到了人際關係中的另一種可能: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當其他人忙著攢飯局、聯絡感情時,韓雪推掉了那些無意義的社交,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學習英語。

正是因為這種自律和獨處,韓雪練就了一口流利正宗的英語發音,登上了TEDxSuzhou Women年度大會發表了15分鐘的純英文演講。

每天兩三個小時,有些人用來微信群和朋友圈怒刷存在感,到頭來只存在於虛擬世界裡;

有些人用來參加一個誰也不認識誰的聚會,當時是狂歡過後更孤單;

有些人送禮請客、稱兄道弟,真正遇上困難時,肯幫忙的卻沒幾個;

有的人以犧牲自我、融入群體獲得安全感,有的人卻早早地懂得“斷捨離”。

低品質的社交,或許能帶給我們片刻的歡愉和熱鬧,可它就像一束煙花,在空中綻放的那一刹那,閃耀明亮,可最後徒留幾縷青煙,空空蕩蕩。

而高品質的獨處,才是真正自洽又自由的狀態,它像一盞心燈,遠離了外界的喧囂紛雜,卻增添了一些平靜和溫度,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無意義的合群,正在拖垮自己的生活

低品質的社交應該很多人都參與過,比如社交對象的品質不到位,無法收獲高品質的談話。

你每天花大量的時候在各種微信群當中活躍著,翻看著一條條的聊天記錄,你去參加某個聚會,最後發現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聚會結束,留下的是空虛寂寞冷。

很多人和你不過是點頭之交,喝茶、打牌、唱歌、喝酒,然後彼此說些不過腦袋的話,你以為你收獲了快樂,其實你只是又糊裡糊塗的過了一天。

一個人該怎麽高品質的獨處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想做什麽,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愛自己最愛的人。

那些一味追求社交的人,大部分只會被社交同化,隨波逐流,丟失本我;而那些追求自我提升的人,往往在變得更優秀的同時,自然而然能地擁有了更乾淨的圈子、更優質的人脈。

越自律的人,越不會感到孤獨。相反,正因為他們享受孤獨,因此一個人待著也不會感到孤獨。獨處的時間恰恰是拿回自己主導權的重要時間。而當你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生活就會變得更輕鬆了。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