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偽合群的你,只會越來越孤獨

1

別讓無用的社交,擠佔了你獨處的時間

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了合群,你曾經做過哪些你不情願的事情?

網友的回答,五花八門。

@Misss

從小到大不愛吃牛肉,為了合群和大家一起點了牛肉蓋飯。

@偽裝者

一開始我不喜歡喝酒,為了合群,當那個群體第一次邀請我聚會的那天,我很不情願卻又邪惡的伸出手去捧起那杯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小鑫鑫

因為對自己的不認可,所以假裝喜歡別人同樣喜歡的劇、了解別人的興趣點、糾正自己的看法。一旦遇到分歧,我就會用別人的方法來解決。不敢拒絕,生怕會被別人討厭。

······

試問你有多少次,像他們一樣假裝合群過?

明明兩個人不太熟悉,卻還要寒暄客套;

明明沒理解對方的意思,卻還要假意讚同;

明明不想去家庭聚會,卻還要硬著頭皮參加。

為什麽我們寧願消耗大量時間榨乾自己的精力偽裝合群,也不願意享受獨處?

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而自己又沒辦法面對孤獨。

三毛曾在作品中寫道:“明知生是個體,死是個體,但是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

為了緩解孤立無援的狀況,為了獲取安全的歸屬感,社會給我們開出了藥方。它讓我們開始尋找人群、融入喧鬧,開始努力改變自己,陷入一種叫做“假裝很合群”的症狀裡。

然而以犧牲自我意願為代價的偽合群,又能給我們換來什麽呢?

即使再合群的人,當熱鬧散場也同樣孑然一身。

刻意的迎合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感到不自在,甚至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願。一旦當你習慣了融入喧鬧的交際圈和人群,會忘了自己為什麽存在。

複旦大學哲學系陳果老師說過,“孤獨是一種圓融的狀態,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

雖然應對孤獨的常見藥方是更多的社交,但鍛煉我們獨處的能力是另一種選擇。

懂得如何把握孤獨的人從來不會感到無比寂寞。

相反地,那些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人,無法跟周圍的人或事達成良性的互動。

比起將時間浪費在低質量的社交上,高質量的獨處更能幫你找到最純粹的自我。

2

什麽才是高質量的獨處?

德勤和市場研究機構GlobalWebIndex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互聯網使用時長的每3分鐘裡,就有1分鐘被用在了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上,網民平均每日活躍時長超2小時。

打發時間、消滅無聊是驅動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因素。

大量頻繁使用手機、接觸社交,漸漸讓我們喪失了無聊的能力。

之所以我們會厭惡孤獨、排斥獨處,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討厭無聊。

我們討厭虛無的狀態,厭惡什麽都不做。

誠如汪曾祺在散文《孤獨》中提到的那樣:

“人都難以忍受長期的孤獨。意志薄弱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尋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堅強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追尋充實和超脫。他們的出發點一樣,結局卻有天壤之別,前者因為孤獨而沉淪,後者因為孤獨而升華。”

為了避免獨處、擺脫無聊我們會將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許多人喜歡在業餘時間用刷抖音、玩消消樂的方式填補生活的空白。

在《孤獨的力量》中邁克爾·哈裡斯闡述了行為心理學家的發現——人們會沉迷在這些小小的重複的循環中,一次又一次地進入這種狀態。

而遊戲給予的無休止的積極反饋也引發了人們的上癮行為,導致我們主觀意願上根本不想停下來。

可以說遊戲設置的回路、抖音視頻的無限機制引導人們進入到了一種機械模式。一個處於機械模式的人,只有機器的陪伴,卻不是一種獨處的狀態。

毫無節製的揮霍時間,漫無目的的消遣,只會讓空虛趁機而入。這種方式非但不會讓不適感消除,還有可能加重。當你放下手機回歸到現實後,又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迷茫,重新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

究竟什麽才是高質量的獨處?

真正的獨處——與被我們稱作孤獨的失敗的獨處相反。

它是一個富饒的國度,又是一個我們很難問津的國度。

它是我們建立新觀念或獨立態度的方式,也是我們了解自我內心的途徑。

人生最好的生活狀態,便是享受這份孤獨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遊戲回路上,還不如將有限的時間用來精進自己來得實際。

你大可以利用獨處的時間專注於修築自己的小世界。

或是去菜市場挑選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在廚房叮叮咚咚地忙碌一陣,只為了給自己奉上一頓飽腹又美味的晚餐,或是心無旁騖地沉下心來鑽研自己的事,又或是學習一項技能,為自己開辟新的領域。

就像作家蔣勳所說:“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當你沉浸在獨處時,不會覺得百無聊賴。你會獲得心靈上的松懈,而不是進入一種身心懶散的狀態。

更多的人能從混沌的思維模式中抽離而出,重新淨空自我再用積極的方式填滿自我。由此脫離出寂寞空虛的狀態,獲得舒適感,讓自己變得更加清醒。

3

孤獨是一種可以被善用的力量

從本質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對於任何人而言,孤獨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身處鬧市,你依舊會感到凜然一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的生活裡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孤獨。

然而學會獨處、享受孤獨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

難能可貴的獨處時間,是在與我們自己的內心對話。享受獨處帶來的舒適感,保持自律且充實的生活狀態,會讓內心更加富足和充盈。它會讓你不慌張、不莽撞,收獲從容不迫的狀態和心境。它會讓你看到事物的本質,解決內心的衝突。

邁克爾.哈裡斯在《孤獨的力量》一書中對孤獨一詞進行了全新闡釋。

他認為孤獨是一口未被敲響的鍾,一種等待每個人發現並善用的力量。

作者利用大量的實例與研究分析向我們證明了,享受孤獨、學會獨處的諸多好處。

Tips:

01

畫家把自己鎖在畫室裡,作家會把自己關進小屋裡,科學家窩在實驗室裡搞科研。要知道那些被稱之為偉大藝術家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

獨處的最大益處在於它能激發新的思想,它會讓我們飄蕩、遊離的思維產生靈感。

02

獨處能提升自我認知,接觸到個人內在最深的層面。它能將我們從焦慮的蜂巢式集體心智中解脫出來,強化一個人的精神自由。

03

從他人面前消失,並不意味著脫離了與他人的關係。相反地,獨處會加深對自我的認同感、對戀人和親人的欣慰感和留戀程度。

獨處,是在最重要的層面對這些關係的肯定。

與其湊活得過著並不如願的生活,不如享受孤獨、活出生活的質感。

一個真正自律的人,應該懂得如何安放自己的內心。做到清醒時做事,糊塗時讀書,大怒時睡覺,獨處時思考。

雖然孤獨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但卻是啟發自我的另一個開始。

帕斯卡曾坦言:“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源於,人類無法獨自安靜地坐在一個房間裡”,也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學會獨處的藝術。

不斷地學習讓我們掌握了各項技能,然而卻沒有任何人教會我們究竟該如何享受獨處,掌握孤獨的技能。

《孤獨的力量》這本書將引導我們與孤獨共處,正確看待獨處,激發存在於內心的力量。

它會幫你打開一個龐大、堅不可摧的世界,讓你在喧囂的時代中,擺脫浮躁的常態,收獲篤定的內心。

《孤獨的力量》

在網絡社交極其發達的今天,我們失去可獨處的時間和空間,然而孤獨是強大資源。它能激發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讓我們的創造力蓬勃發展,並改善了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並出乎意料地與他人建立了關係。

孤獨的力量是我們正在失去的一種力量。

適當的選擇獨處,享受孤獨可以讓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

微博、豆瓣、知乎可搜索“暢讀Read”添加關注

你點的每個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