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大基因等基因檢測毛利率超70% 代理商可拿90%利潤

2017年6月,雲南一家基因檢測醫學檢驗服務機構開業運營。圖/視覺中國2017年6月,雲南一家基因檢測醫學檢驗服務機構開業運營。圖/視覺中國

  基因檢測毛利率超70% 有代理商可拿90%利潤

  達安基因子公司達安達瑞一位招商經理稱,3000元左右基因檢測套餐,給代理商價格兩三百;中源協和基因檢測毛利率超70%,華大基因代理模式毛利率74%

  3月份,美國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獲得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可以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向消費者提供特定的癌症基因檢測產品。這意味著美國基因檢測行業監管進一步放寬。同一天,立足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國內公司23魔術方塊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額1億元人民幣。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基因檢測複合增速在35%左右,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更長遠的潛在市場過千億。不過,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基因檢測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目前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費用從幾百到上萬,還有不少檢測公司號稱可以檢測出兒童未來的歌舞繪畫“天賦潛能”。

  “由於基因檢測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未知的領域,造成了有些檢測公司賺資訊不對稱的錢。而對於宣稱可以測出繪畫跳舞等‘藝術天賦’的基因檢測產品,更多是一種噱頭,並沒有足夠多的科學依據來證明這些天賦和基因有絕對的關係。”微基因CEO鄭強告訴新京報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基因檢測公司招攬代理商,代理商利潤可以到70%-80%,甚至更高。達安達瑞一位招商經理稱,公司單個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市場價在3000元左右,給代理商的價格只要兩三百元。工商資訊顯示,達安達瑞由新三板公司達瑞生物100%控股,達瑞生物的大股東是A股上市公司達安基因。

  基因檢測價格懸殊,定價脫離成本

  基因檢測產品價格從幾百到上萬皆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產品定價明顯脫離實際成本。

  “把唾液放進一根試管內,寄給基因檢測公司,之後你可以得到關於自己基因的一份詳細報告,包括祖源分析,是否攜帶遺傳性致病基因等。”2017年,在北京工作的張女士做了一個799元的基因檢測,內容包括祖源、情緒、社交等十項分析。“給出的結果包括我容易眩暈、乳糖不耐、酒癮一般等”。

  “這種屬於消費級檢測。”微基因CEO鄭強告訴記者,目前基因檢測市場包括疾病、產前孕前、司法領域和面向消費者的消費級檢測。其中疾病檢測特別是腫瘤探測應用最為廣泛,而消費級檢測還在培養市場的階段,因此也出現很多良莠不齊的企業。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可以進行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公司數量極多,據不完全統計,僅深圳就有華大基因、微基因、康昕瑞等近30家公司,檢測產品和檢測價格也五花八門。

  例如,記者在某網購平台上以“基因檢測”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價格最低的基因檢測產品為“酒精代謝能力檢測”,標價298元;價格最高的產品是標價69800元的“全面兒童DNA唾液基因檢測套餐”。

  一名基因檢測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單純從成本看,這樣的定價並不合理。“無論你檢測的是酒精代謝、乳腺癌還是其他相關的基因位點,採用相同的檢測方法檢測哪個位點的成本都是一樣的。所以,相對合理的價格比較方法是比較這些產品平均檢測一個基因點位用了多少錢。”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基因檢測分低通量和高通量兩種檢測方法,其成本計算也不一樣。“低通量檢測就是一個基因位點一個基因位點去檢測,檢測的基因位點越多,成本就越高;而高通量檢測一般是採用基因芯片,檢測多少位點都是一個價,但需要消耗基因芯片。”投資了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的朱清(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

  “以單個基因位點的價格計算,低通量基因檢測的成本一般要十元到二十元;但如果使用PCR方法、基因芯片和二代測序,可能一個位點平攤下來只有幾毛錢、幾分錢甚至更低。”鄭強表示,“當然,不能單獨拿位點數來定義檢測成本,因為做一個位點,也是一個實驗,做一千萬個位點,也是一個實驗。主要的成本還是在於技術方面,一張基因芯片的成本就遠高於PCR。還要再加上人力、設備、對應的耗材以及時間和管理成本。”

  新京報記者根據市面上一些基因檢測產品來計算單個位點的價格。如京東合康譜官方旗艦店銷售的“兒童記憶基因檢測”售價599元,其在宣傳頁中明確表示檢測包括BNDF、DRD3和KIBRA三個基因位點;而天貓博奧頤和旗艦店銷售的“肥胖基因檢測”售價1780元,宣傳頁中表示檢測位點有FTO、ADRB2、APOA5、PPARG四個基因位點。照此計算,前者檢測每一基因位點的銷售價格約為200元,後者檢測每一基因位點的銷售價格為445元。

  如果不計算物流成本和研發成本等,按照一個位點二十元的檢測成本計算,上述兩項基因檢測產品的毛利率高達90%和95.5%。

  高通量的檢測產品單一位點的價格則非常便宜。如微基因的WeGene檢測套件在宣傳頁中表示,其可以提供超過1000萬的基因位點數據下載,價格為499元。微基因採用的測序技術為基因芯片,采取類似技術的還有23魔術方塊和國外公司23andMe,前者價格也為499元,後者價格則為99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627元。照此計算,高通量檢測產品每一基因位點的銷售價格只有0.00005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一張基因芯片的實驗成本在200元左右,但還要加上研發、推廣以及寄送唾液樣本的物流成本,499元的價格基本上不賺錢。”朱清表示。

  鄭強表示,“目前我們出售的產品其實幾乎是沒有毛利的,更關注的是用戶的價值以及DNA數據的收集。”

  那麽,高價格的基因檢測產品有多暴利呢?3月18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了一家名為“炎帝生物”公司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該項目人員表示,一項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價格為35500元,可以檢測兒童的學習天賦、藝術天賦等,“還附贈價值6889元的基因報告解讀和定向培養課程。”而對於這項檢測究竟檢測了哪些基因位點,該員工僅舉例稱,繪畫天賦包括兩個基因位點。

  “目前市面上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產品最多也就檢測10個位點左右,這樣他一個位點的銷售價格就高達3550元,這個定價明顯脫離基因檢測技術的實際成本。”朱清表示,“只能說,對於不少老百姓,不知道什麽叫基因檢測,加上現在也沒有行業標準和規範,基因檢測公司可以自主定價,只要有人買單就可以。”

  在鄭強看來,實際上,基因檢測的檢測成本在行業內都比較透明,但對大眾來說還很陌生,這也導致很多人借此賺資訊不對稱的錢。

  兒童產品“一折”,代理商可得90%利潤

  據記者調查,目前不少基因檢測公司采取“加盟代理”的模式,將基因檢測產品包裝銷售,給代理人的利潤太空可以達到售價的七八成甚至更多。

  3月8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了康昕瑞基因的一名李姓招商經理。據介紹,康昕瑞基因有九款系列產品,包括防癌系列、減肥美容系列等。“其中單項基因檢測的價格是500元,比如我隻檢測肺部有沒有可能患癌症,就是500,而全套檢測的價格則在兩萬多。”

  據其介紹,代理商的責任主要是找當地的醫院等“談合作”,銷售產品。具體的基因檢測工作只需要把基因采樣盒寄到公司總部就可以了,“給代理商的利潤可以到70%-80%。”

  3月17日,記者通過一則“基因、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上市企業面向全國誠招代理”的廣告聯繫到了達安達瑞醫學檢驗有限公司的一位陳姓招商經理。陳經理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一份公司產品宣傳資料顯示,達安達瑞“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公司間接控股”。

  根據工商資料,達安達瑞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是新三板公司達瑞生物的全資子公司,而達瑞生物的大股東正是A股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在達安基因的2016年年報中,“公司合並財務報表範圍內子公司”中包含泰州達安達瑞醫學檢驗有限公司。

  陳經理表示,目前其公司進行單個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市場價大概在3000元左右,給代理商的價格只要200到300元,“如果您有幼稚園或者早教機構的資源就很好做。”

  陳經理還展示了一個名為“達安基因A+動力天賦基因檢測”的產品樣本,產品說明顯示,全國統一零售價3650元/盒,對9個基因位點進行排序檢測。照此計算,該產品檢測單個基因位點的銷售價格為405.56元。

  如果按照售價3650元,代理商拿貨成本300元計算,代理達安達瑞基因這款檢測產品,毛利率高達91.78%。

  陳經理表示,兒童檢測產品給到代理商可以打一折,而其他產品可能要三折左右,其中成人易感基因檢測還要加收50元的報告費。“資質方面,你也不需要擔心,我們公司從2015年開始獲得了國家頒發的證件,所以幫我們去做推廣的代理商也不需要再申請資質了,不過需要先預存20萬元的檢測費用,以及2萬元的保證金。”

  華大基因、中源協和基因檢測毛利率超70%

  中源協和近年基因檢測業務的毛利率超過70%。2017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的生育健康類業務毛利率為75.94%。按不同銷售模式來看,代理的毛利率最高。

  達瑞生物2016年財報顯示,其主營業務為“二代測序”。二代測序正是基因檢測採用的技術之一。2016年,該公司營業收入4.15億元,同比增長106.59%,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強了銷售管道及產品線建設,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

  達瑞生物在財報中稱,公司已有十餘年行業行銷經驗,長期采取代理、經銷為主的混合銷售模式,目前建立了覆蓋全國主要省市的經銷網絡和技術支持網絡,經銷商數量近 300 家,終端客戶超過 600 家,均建立了3-5 年長期合作關係。

  達瑞生物控股公司達安基因的主營產品並非基因檢測項目,而是“處於生物醫藥行業中的體外診斷試劑”。據了解,試劑是基因檢測最主要的耗材之一,達安基因也是達瑞生物最主要的供貨商。達瑞生物財報顯示,2016年,達瑞生物向達安基因採購產品的金額為1.32億元,佔年度採購金額的41.16%。

  達安基因此前發布的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比例為16.24%,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達瑞生物、中山生物營業收入同比減少。

  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和中源協和的主營業務中包括基因檢測業務。據公告,華大基因2016年生育健康基因檢測業務的毛利率為76.41%,中源協和2016年基因檢測業務的毛利率為70.91%。

  華大基因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按銷售管道和客戶類型的不同特點,實行直銷、代理、政府合作的銷售模式。其中,由於臨床應用服務的國內終端客戶主要為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機構,數量眾多、需求各異,公司借助代理機構的現有管道和資源快速開展業務。

  2014年到2016年,華大基因最主要的生育健康類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8.54%、69.97%、76.41%,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7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的生育健康類業務毛利率為75.94%。按不同銷售模式來看,直銷、代理、政府合作中,代理的毛利率最高,為74.35%。

  華大基因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業總收入20.95億元,同比增長22.39%。淨利潤為3.95億元,同比增長18.86%。

  中源協和財報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基因檢測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8.52%、70.91%、73.21%。

  根據前瞻研究院2017年11月的統計,國內已有超過230家從事基因檢測相關業務的企業和機構,其中70%左右的企業主要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基因檢測複合增速在35%左右,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更長遠的潛在市場過千億。

  ■ 相關

  “天賦基因”無關天賦 商家涉嫌誇大宣傳

  “雖然不懂得有什麽依據,但我覺得挺有趣的,就當科學算命了。”此前做了祖源分析的張女士表示。另一位曾花2000多元進行7項疾病檢測的徐女士則表示,她被檢查出有糖尿病、冠心病和老年癡呆症的高發風險,雖然冠心病方面她不了解,但家族裡確實有糖尿病史,所以對基因檢測的結果還比較相信。

  一些用戶則認為基因檢測存在誇大宣傳的嫌疑。

  “去年我抱孩子上幼稚園,就有人向我推薦可以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但我覺得僅憑片面之詞就相信孩子未來能當畫家還是能當舞蹈家不是很靠譜。”武漢的陳先生告訴記者。

  在陳先生向記者提供的這份宣傳單中,一家名為“學霸真經”的天賦基因檢測項目以“基因主宰著生命的基本特徵,決定著人的天賦,而決定天賦潛能的基因被稱為天賦基因”等用語宣傳其基因檢測項目。

  但當記者聯繫到該項目負責人詢問科學依據時,其表示“沒有哪個基因是專門管繪畫基因,而是國家天賦基因檢測中心通過對基因大數據的解讀,將那些繪畫大師、音樂大師、運動天才的基因進行一個排序,擇優解讀的結果。”

  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孫英麗看來,並不存在真正的“天賦基因”,那些所謂的“天賦基因”是指和智商相關的一些基因,將其命名為“天賦基因”只是個噱頭,它有一定的科學基礎,但是誇大的成分過多。

  她強調,智商是受多因素影響的,不僅隻受單基因控制,並不是某一個基因就能決定智商高低,它是受多基因共同調控的。就算有了所謂的“天賦基因”,也只是具備了最基礎的一個條件,只能說明沒有智力障礙或某方面缺陷。

  而在另一些商家的宣傳語中,則直接給出了“天賦基因”的名稱。有不少公司在宣傳語中引用“哈佛教授”或者“劍橋教授”的言論稱,SNAP25與太空構圖能力有關,HTR5A與創新能力有關,可以測出孩子的繪畫天賦。GATA2與音樂能力有關,可以測出孩子的音樂天賦。

  3月19日,在某知名基因檢測公司研究院工作的王巨集(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數據庫資料,SNAP25關聯疾病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征18型;RT-PCR分析表明HTR5A僅在大腦中表達,且成人水準高於嬰兒,未檢測到任何外周組織有該基因表達;GATA2則關聯免疫缺陷21型等四種疾病。

  “目前沒有任何研究確鑿地表明有哪些基因直接控制繪畫、舞蹈等天賦能力,一些研究方法可能是將數百名具有繪畫天賦的人的基因進行比對,然後將他們都具有的某些基因作為所謂的天賦基因,但這種方法很難說具有說服力。一是一段基因可能具有多種功能,例如根據文獻資料,上述被宣傳的基因實際上與疾病相關,至於是否還與太空構圖、音樂等能力相關,我們尚未可知,而且即使存在與繪畫能力相關的基因,也不能說隻由單個基因控制,可能是多組基因共同影響的結果。”王巨集表示。

  在他看來,目前只有酒精耐受度等被證明和基因的聯繫較強,其他諸如天賦、潛能等即便和基因存在聯繫,關係也相對較弱。

  “繪畫和舞蹈能力無法量化,很難找到。我認為這些天賦潛能測試主要就是行銷的噱頭居多。”微基因CEO鄭強說。

  在投資了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的朱清看來,作為新興行業,無論是監管還是定價,基因檢測在我國的發展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國家食藥監總局曾經聯合叫停過基因檢測服務,給出的理由是,這個技術的臨床使用標準缺失,有待規範技術、價格、品質監管、倫理隱私保護等。但隨後又公布了多輪試點機構,監管逐漸放開,目前總體來說國內基因檢測市場的監管相比美國較松。”

  據了解,國家衛生計生委的職責是審查和規範基因檢測機構的資質,國家食藥監總局則對基因檢測鏈上的儀器、試劑、分析軟體進行監管。基因檢測涉及的倫理、隱私、遺傳資訊保護和生物安全等問題尚未得到明確和統一的監管。

  鄭強表示,如果從事疾病檢測或者產前檢測,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等會要求一些許可和相應的證書。但對於消費者領域檢測來說,目前的監管要求是基因樣本和數據不能與境外的機構合作,其他的許可目前在國內暫時沒有。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傳染病類的基因檢測試劑有明確的監管政策,但對於涉及遺傳類或腫瘤相關的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尚未有明確的統一管理模式。“這也是目前市場上一些基因檢測產品定價混亂,消費者不知內情的原因之一。”朱清說。

  “不論是監管、定價還是對基因的了解,我們都還處在初創時期,基因檢測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巨集表示。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