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蒙古帝國憑什麽能征服歐亞大陸?

文|逆北

蒙古人的擴張,在歐亞大陸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鐵木真統一大漠開始,到13世紀末,蒙古人的鐵蹄,席卷了金人眼中遙不可及的長江以南;組織遠征軍兩次討伐日本;在中亞,數量並不佔優的蒙古騎兵軍團如入無人之境,阿拉伯騎士與斯拉夫人望風披靡。

那麽,蒙古人是靠什麽取得這驕人戰績的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金國的衰落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對於戰爭的勝利缺一不可,蒙古人的崛起,便掌握有這樣一種“天時”,那就是金國的無能與沒落。

金朝政府自立國以來,一直注意保持蒙古高原的分裂局面,以避免統一力量的出現。但是,當鐵木真率領他的部下馳騁在大漠中,意圖成為草原霸主的時候,金國高層並未多作警惕,因為他們剛從皇室內訌中緩過神來,一些大臣多次建議皇帝,要注意蒙古高原的動向。

(《射雕英雄傳》中的完顏洪烈就是這種建言者的投影)

但是,鐵木真刻意表現出的順從,有效化解了金國政治精英的懷疑。金軍攻打草原上的塔塔爾部,鐵木真抓住機會,派兵配合金軍的行動,讓金國上層大喜過望,對其賞賜頗豐。

不僅如此,金國貴族還給鐵木真加官晉爵,就這樣,經過十幾年的韜光養晦,鐵木真終於打敗劄木合等競爭對手,成為了草原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強人。

而金國人,他們為自己的麻痹大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羽翼漸豐的蒙古人多次南下,連敗金軍。金朝政府為作持久抵抗,把自己的猛安謀克(女真人的社會組織)大批遷入中原。

這些人中大部分作威作福,為非作歹,且仰仗官府養活,給金國財政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也加大了金朝內部的離心力。他們削弱了金朝的抵抗能力,也間接的幫助了蒙古大軍。

蒙元最懂得借力

其次,很多人習慣認為,蒙古人打勝仗都是靠騎兵,但事實遠非如此,根據新加坡大學教授蕭啟慶先生的研究,在攻宋的戰役中,為了適應南方地區水網密布的作戰環境,蒙元組織了自己的水軍。

這些人當中,一部分來自南宋投降的水軍官兵,另一部分則由淮河流域等地區招募所得。在戰爭中,蒙古人的水軍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比如說,降將呂文煥利用自己軍中的裙帶關係,招降了無數長江兩岸的宋軍,大大減輕了蒙古人進軍臨安的壓力,在作戰中,南宋大臣賈似道以為這些新組建的軍隊不堪一擊,結果反被火攻燒得焦頭爛額。

(影視劇作中的宋將呂文煥)

蒙古騎兵的確不擅長水戰,但忽必烈等人懂得分化瓦解,借力打力。事實上,也正是南宋自己的水軍,埋葬了他們的王朝。

財政系統的構建

最後,眾所周知,戰爭機器的運轉,看重的不只是機械的碰撞,更需要充足的動力。這個動力是什麽呢?就是後勤。忽必烈鎮守華北地區時,任用儒生為官,這些人督促地方農田的勞作,並收取賦稅來接濟軍需,讓忽必烈大為驚喜。

另外,除了漢人儒生外,忽必烈還任用不少色目商人為官,這些人雖然貪婪(比如阿合馬),但精通理財,在忽必烈的支持下,無數財富被聚集到忽必烈的手中。

相比之下,元世祖的競爭者們,偏安草原一隅,無論人力物力的動員,都難同忽必烈有序的財政系統長期抗衡。到冬天來臨的時候,草原上的牛羊大量凍死,而忽必烈則靠著江南等地區稅賦的支撐迎來了反攻,所以說,高效率的財政系統,也是蒙元帝國威震四方的重要武器。

參考文獻:

歐文·拉鐵摩爾,唐曉峰譯《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江蘇人民出版社

劉迎勝《絲綢之路》 江蘇人民出版社

蕭啟慶《內北國而外中國》 中華書局

李治安《元史十八講》 中華書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