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幸之家康復護理-二十四節氣-立秋,最全養生攻略送給您!

立秋時間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農曆七月初八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播放GIF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以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氣象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

報秋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奏畢,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之意。

啃秋

在江南地區,立秋之時要吃西瓜以「啃秋」。

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果果真如此。此後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整個秋天不生病,並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有迎秋之意,亦可抒發豐收的喜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戴揪葉

《東京夢華錄》卷八有載:「立秋日,滿街賣揪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立秋之日,都城內外,清晨滿街叫賣揪葉,婦人兒童爭相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據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唐朝時立秋這天,長安城裡已賣揪葉,供婦女兒童剪花插戴了。由此可見,戴揪葉這個風俗已流傳久遠。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養生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氣象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且更要注重養生!

精神調養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秋天容易情緒悲傷而傷肺,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

立秋時節,應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

立秋為初秋之季,暑熱沒有完全散盡,氣象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此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清晨,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反覆30次。

飲食調養

潤肺柔肝首選杏仁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

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潤燥首選蓮藕

氣象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以防秋燥傷陰。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調胃健脾首選山藥

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虛弱。

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不妨適度吃點養胃的食物,如芡實、山藥等。

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在飲食上要「增酸」(多酸首選葡萄)

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

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楊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

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慾等功效。

穴位調養

立秋時節氣溫變化大,易受涼感冒。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在戶外活動後,要及時擦乾汗,防止著涼。

建議:「足三裡」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

【取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手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最後,送大家一首立秋養生小口訣:

立秋涼風虎熱防,

舒暢情志防肺傷,

散步太極除秋乏,

秋收少吃蔥薑辣,

酸果菠乳柔潤味,

防暑除濕護脾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