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養生 | 暑氣散,養肺護肝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氣象逐漸涼爽。「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這兩句民諺最能體現立秋節氣的氣象變化。

立秋不僅預示著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立秋時節,如何養生健體呢?

古人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黃帝內經》中指出,秋天養生的要領是:

「使之安寧,已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不宜大補宜清補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所以暑季剛過,人們往往易倦怠、乏力、不思飲食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

但立秋時節不宜大補特補,因為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季的開始,但立秋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濕度也還很大,人們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粥類。脾胃虛弱者可以喝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對身體大有裨益。

?? 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要謹記「秋瓜壞肚」。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 宜養肺護肝

立秋,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製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氣象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

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 當心「秋老虎」傷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後濕氣逐漸減弱,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也會逐漸減少。但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氣象也逐漸轉向乾熱。

特別是立秋過後,還可能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氣象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曬工作。

立秋熱敷養生穴位

1預防陰暑

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意味著立秋之後,秋老虎將會很威風。暑氣未散,毛孔張開,腠理疏鬆,人體就極易受外邪侵襲,加上正值三伏,人體中氣內虛,內外兩相交雜,就極易出現頭痛、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陰暑癥狀。

代表穴位:大椎、肩井。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是保健要穴。如果出現陰暑癥狀,可在大椎刮痧瀉熱,而後艾灸,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還能改善肺功能。

肩井: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乳中。

《素問·金醫直言論》中說「秋氣者病在肩背」,就是說,立秋過後,人容易肩背酸痛。因此建議多艾灸肩背的各個關節,以及重要穴位,其中最重要的穴位莫過於肩井穴。

肩井穴屬於膽經,也是三焦經、膽經、胃經、陽維脈的交會穴,是治療痛症的要穴,特別適合治療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臨床上,一般搭配肩髃穴、天宗穴,一起艾灸。

2祛除暑濕

《黃帝內經》上說,「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為欬,發為痿厥」。就是說,夏天受暑熱,秋天就會病瘧,秋天被濕氣所傷,肺氣就會受害,就會咳嗽不止。「發為痿厥」指手腳沒有力氣,筋骨鬆懈,以此形容問題的嚴重性。

我們都知道,房屋打地基時必須進行防水處理,只有這樣房屋才會持久牢靠。立秋中藥熱敷就好比對身體進行防水處理,通過祛除暑濕,避免把濕氣帶到秋季、延至冬季,進而避免給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病痛。

代表穴位:陰陵泉和三陰交

陰陵泉: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有溫運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腎二經的疾病。凡是中焦虛寒、下焦濕熱所致的疾病,都可熱敷陰陵泉。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是祛濕大穴,熱敷它可以健脾祛濕,調補肝腎。

3調理脾胃

立秋處於長夏的第一階段,這個時間段裡,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濕,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傷脾,導致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就會生痰,故而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若脾傷於濕,不藉助長夏解決,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種下病根。長夏對應脾,這個期間最適合養脾,也最需要養脾,我們可以藉助中藥熱敷祛脾濕、補脾陽、健脾氣。

代表穴位:神闕穴

綜上所述,立秋時節中藥熱敷極為關鍵,因為它不僅與三伏灸重疊,讓冬病夏治的效果最大化,還能平衡陰陽氣血,為秋冬健康奠定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