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遇or挑戰?高考改革這把雙刃劍你要怎麽握?

新高考是最近家長和考生最關心的話題,對於新高考很多人仍有許多疑慮,今天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衛老師就來和大家聊聊新高考及其帶來的變化,對考生有什麽影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裡?

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命題、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斷調整、優化。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確定浙滬兩地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浙滬兩地的高考怎麽改、改成什麽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全國高考改革的風向標。

簡單概括兩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兩個簡稱醒目形象——“兩依據一參考”和考試科目“3+3”。所謂“3+3”指的是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成績構成,作為高校錄取的基本依據。其中,語文、數學和外語每門滿分150分,浙江省3門選考科目每門100分,上海市3門選考科目每門滿分70分。同時,兩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對於高校來說,錄取學生的成績標準從以往單純看一次高考成績變成了依據三門學科高考成績、依據三門自選學科的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即“3+3”。此外,還要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即“兩依據一參考”。對此,我們可以形象地說,“傳統高考如桌餐,現在的方式有點像自助餐,選擇自己喜歡的菜,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此外,外語考試也由一年一次變為一年兩次,可選擇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體系看起來複雜,但背後的價值指向十分明確——鼓勵學生個性需求、高校多元選拔,同時保證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今年2018年實行新高考的省份共有9個:遼寧、河北、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安徽和重慶。再加上之前已經開始新高考的5個地區:上海、浙江、北京、山東、天津。目前共有14個省市開始新高考了,對於還沒實行的省市,各位家長必須要提前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

新高考帶來新挑戰

新高考也帶來了新挑戰。新高考考試科目排列組合多元(20種方式),還有志願填報和錄取方式也較以往有很大不同。對於高校來說,不同專業對考生選考科目要求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選科的難度,畢竟要在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科目與高校要求之間兼顧平衡。

志願填報和錄取環節也與以往不同。浙江省從按批次分批填報志願、分批錄取的方式,變為按考生成績分段填報志願、分段錄取;從學校平行志願變為專業平行志願。普通類高校考生可填報80個專業平行志願,專業平行志願投檔,將依據考生位次、志願順序進行。電腦對考生所填報的80個志願依次檢索,一旦符合投檔條件即直接投檔到該院校專業,專業調劑將成為歷史。

新的教學生態形成

新高考給了考生在選考科目、填報志願上的多元組合選擇。這無疑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考生、家長和學校都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需求。新高考其實是件好事,學校要做的是讓考生和家長盡快熟悉規則,填報志願時做到心中有數。

其一,對學生而言,選擇自主權大了。新的統一高考模式的核心是文理不分科、語數外3門必考、選考科目6選3(浙江是7選3)。目前北京市已有78%的學生突破了傳統的“文科”、“理科”的科目選擇,讓學生“學其想學、考其所長”得以體現。

其二,對學生而言,扭轉了“一考定終身”的局面選考科目和外語都有兩次考試機會,“一考製”的弊端和壓力在減小弱化。

其三,對高中學校而言,新的教學生態正在形成。選課製、走班教學、分層教學、分組教學等成為新常態。

其四,對高校而言,採用“專業+學校”的志願填報新模式,由原來的“投檔到學校”轉變為現在的“投檔到學校的某一專業”。這一方面釋放出強烈的專業建設導向,突出高校加強專業建設、促進校際學科均衡發展的導向,與我國加快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擴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通過高考可以提出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選擇更適合的學生。

新高考考試和時間的變化

(浙江省為例)

考試科目:3(必考)+3(選考)

必考:語文、數學、英語

選考: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 7門選3門。

學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10門全省聯考。

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3門由各市組織實施。

成績滿分:750

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得分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物化生政史地技)科目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10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750分。

外語分為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由考生從中選定1個語種參加考試。各語種均含聽力考試。聽力殘疾考生免外語聽力測試,聽力殘疾考生資訊記入考生電子檔案。

學考/選考

除語文、數學、外語3科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同一科目提供學考和選考兩種試卷,學考滿分70分,考“必考題”;選考在學考“必考題”基礎上增加“加試題”(滿分30分),“加試題”考試內容為高中課程的必修和選修內容,選考滿分100分。

同科目的學考和選考同時在不同考場安排考試,學考考1小時,選考考1個半小時。對選考科目的考生來說,他既通過70分必考題的考試獲得高中學考等級,作為高中畢業的依據之一,同時通過100分的考試獲得高考選考科目等級和賦分。

院校各專業(類)的選考科目範圍至多有3門。考生填報志願時,自己選報的3門選考科目中,只需1門符合報考院校選考科目要求,即可報考該校相關專業(類)。

考試時間

選考、學考時間:

一年兩次,4月、10月各一次。每門學考科目,最多可以考2次,如2次都不合格可以增加考試機會。

語文、數學:

(1)作為學考:2科滿分各100分。跟學考同時考,一年兩次。

(2)作為高考成績:2科滿分各150分,在每年的6月安排考試,僅限當年高考考生參加。

英語:一年考兩次、一考兩用:

(1)作為學考:10月考。

(2)作為高考成績:6月與語文、數學同時考,滿分150。僅限當年高考考生參加。

以卷面實際得分計入高考總分。兩次考試的學考等級和計入高考的卷面得分均由學生選擇一次使用。

新高考專業要求的變化

新高考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不是按照文理來選擇專業,而是按照選科來確定專業,比如: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上海交通大學選考要求為物理、化學,南開大學要求為化學、生物,南京大學則要求為物理、化學、生物,而北京的考生想學臨床醫學要求還不同,要求物理+化學。

以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北京林業大學對選考無要求,西南交通大學限定了選考專業為物理或化學之一。

由此可見每個學校要求都不同,學校針對每個省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個需要各位家長關注自己省招辦的通知要求,根據具體院校的具體專業要求來選擇選科科目。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山東高一的學生,她選擇的科目是物理+化學+地理,我問她為什麽選物理,她說她喜歡物理,我說那你物理現在成績高嗎?她說不高,選了以後,在學的過程中,發現還是挺難的,然後我給她做了測評,測評結果顯示這個孩子的邏輯智能不高,只有25分,這個智能學物理根本沒優勢,而且適合她學的專業是經濟學、管理學還有法學,這3個專業,高校一般都不要求選物理,那麽這個孩子選擇物理是非常不好的,而且還拉低了她的高考分數,後來我讓她媽媽去把物理換成了生物。

所以對於即將實行新高考的高一學生們,你們一定要先確定以後適合幹什麽樣的工作,然後再選擇專業,然後再根據院校要求和智能分析來選擇自己要選的3個科目,而不是盲目的看別人怎麽選我就怎麽選,自己喜歡什麽就選什麽,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一旦參加選考考試了,就再也不能換了,所以請各位家長一定幫助孩子選好選科科目。

新高考分數計算的變化

學考劃ABCDE5級,高考選考劃21級並報告給學生,並按下表的對應關係賦分,在招生錄取時計入高考總分。

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根據事先公布的比例確定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起點賦分40分。

就目前來看,浙江、上海、天津的賦分方式基本相同,這種方式會導致考試分數不同,但是賦分計算高考總分相同,會出現一個分數有1000多人的現象,給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造成更大的困難,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

新高考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新選擇,更能體現學生的特長,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挑戰,提前了解,提前準備,才能讓學生在眾多的考生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的孩子選擇理想大學。

聲明:本文系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衛老師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