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烹飪方法也會影響血糖,家有糖尿病患者需知道

米的烹飪方法

米包括大米、小米、黑米等。大米是我國居民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大米的烹飪方法通常有做成米飯和稀飯兩種。臨床研究表明,大米烹飪成稀飯後,被人體攝入,其血糖指數較米飯顯著增加,其升血糖作用甚至接近等量的葡萄糖。當給大米適量加些小米、黑米、玉米等做成「二米飯」時,小米、黑米、玉米等富含纖維素的粗糧能增加飽腹感,延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時間,有益於保持血糖穩定。一句話總結:對米類進行烹飪時,米飯對血糖的升高作用小於粥類,而粗糧米飯對血糖的升高作用弱於大米米飯。

白面的烹飪方法

有研究以1份小麥粉加1份蕎麥粉分別製成饅頭和餅,進行血糖生成指數測定,結果顯示:單純使用小麥粉製作的饅頭血糖生成指數為98.34,烙餅血糖生成指數為93.43;用小麥粉和蕎麥粉1:1 混合製作的饅頭血糖生成指數為94.97,烙餅血糖生成指數為88.96;單純使用蕎麥粉製作的饅頭血糖生成指數為90.35,烙餅血糖生成指數為81.19。測定結果說明,在麵食烹飪中添加蕎麥粉的麵食,血糖指數較低,有降糖作用。發酵的饅頭比死面的烙餅血糖指數要高。

烹飪調料的選擇

在糖尿病飲食中,對於烹飪食物的調料如鹽、油等的用量均有嚴格限定。

鹽根據我國居民健康指南推薦,我國居民每日鹽攝入總量應低於6克, 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入鹽量應低於5克,糖尿病腎病患者應低於3克,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食鹽攝入量限制則更加嚴格。低鹽飲食除嚴格限制食鹽的攝入外,還應減少含鹽食品的攝入,如甜麵醬、醬油、鹹菜、鹹魚等。為增強口感,促進食慾,可使用麻醬代替食鹽,或者利用食物本來的味道促進口感。

油烹飪用油應首先選擇不含膽固醇、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以上烹飪用油具有保護細胞膜,降低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植物油用量成人每日30克左右,兒童和青壯年可適當放寬。

以橄欖油為例,橄欖油富含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及維生素K、E 等,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食用油。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達83%,可改善血糖的應答機制,增加胰島B 細胞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減少胰島素的需求量;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總體代謝狀況,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花生油中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等成分,其營養價值僅次於橄欖油。

菜肴的烹飪原則

為了達到使菜肴低脂、低鹽、低糖的要求,烹飪方法主要以汆、燉、蒸、拌、炒等少油或無油等烹飪方法為主。

多蒸少熏:清蒸是食物烹飪方法中最合理的方法。蒸菜用油較少,營養素損失少,可以保持菜肴的原味;而熏菜為入味,則更多使用鹽、油及各種調味品,增加了油、鹽的攝入,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多燉少炸:燉菜相比較於煎炸類食品而言,具有少油、有利於食物中的營養素充分析出等特點,有利於糖尿病病人的消化吸收,減少胰島素的需求量。

多拌少醃:拌菜除能保留較多的營養素外,還易控制油、鹽的用量,相比較於醃製食品而言,其優點突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