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有“拖延症晚期”小朋友,應該怎麽辦?

文丨大北咯

不知道媽媽們是否深有同感:

「每天晚上8點開始叫孩子洗漱準備睡覺,他就耍賴、拖遝,有時候10點多還沒上床。」

「早上起不來,洗漱慢吞吞,上幼兒園總是遲到。以後上小學了怎麽辦?」

「周末說好10點出門全家去春遊,磨磨唧唧這兒弄一下那兒弄一下,11點了臨出門又嚷著要上廁所,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

這些都是媽媽們在後台給團長留言吐槽的。是的,即便孩子再聰明伶俐,沒有時間觀念也著實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

媽媽們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在學校,老師們也總是會遇到一些類似的問題:早晨上課鈴剛響起,卻有一群孩子來不及上廁所、來不及接水、來不及吃早飯……或是考試時來不及完成所有的考題,班級活動時來不及參加活動……就算匆匆忙忙完成了任務,質量也大打折扣。

生活中,雖然遲到誤事的後果可能不會每次都很嚴重,但也是職場和人際交往的大忌。沒有時間觀念的人還可能會給人留下不負責、不靠譜的印象,錯失人生中許多重要機會。

因此,在幼年時期,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尤其重要。那麽今天,團長想跟大家聊一聊,那些關於“時間觀念”的事兒。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講述人

亦可媽媽 兒子 10歲

正文

以前,每天早上從我睜眼起就像在打仗。我把包子、饅頭蒸上鍋,就開始催孩子起床。

好不容易叫醒了,孩子還要在床上“綿”幾分鐘,又催著穿衣服。穿上衣服以後催刷牙,催洗臉,然後開始催吃飯。

有時實在來不及,會把早餐給他打包在路上吃。有好幾次孩子放學回家後,我發現早餐居然還原封不動擱在書包裡。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書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門去學校…….總之,每天早上各種“催催催”讓我的精力在一大早就被消耗了大半,到上班的時候,情緒非常差,根本提不起興致來。

後來我看到美國有一個中學校長給家長們的信,曾在Facebook上廣為流傳。

他告訴家長們學校有一條規定——不許家長幫孩子拿他們忘記帶到學校的作業、午餐、運動服等物品。

規定上寫道:

如果你想把兒子忘記帶的午餐、書籍、作業、用品等拿給你的孩子,停!請轉身走出這棟大樓。

你兒子會在沒有你在場的情況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孩子自己忘記帶東西,不許家長們專門送給他們。

忘記帶午餐,很好。

餓一頓你會記住,如果你不想餓肚子,就想想怎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學們分著吃。

忘記帶書,很好。

想辦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補上這堂課。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催促不僅給父母和孩子製造了緊張情緒,還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對你沒信心,我必須要一直監視著你,不斷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時做完。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我決定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從此與他約法三章,每天早上要在7點從家裡準時出發,那麽就需要6點起床、洗漱、更衣、吃飯,如果因為起來晚了或耽誤久了,絕不會等待,7點必須準時發車。

我家兒子早上再也沒有磨磨蹭蹭讓我催促過,更沒有因此影響我上班的心情。不僅如此,平時約定好的事情,也逐漸按時地完成,不會拖遝。一切都好多了,我們母子關係也沒有那麽“劍拔弩張”了。

三步,搞定拖延症

講述人

嬌嬌媽媽 女兒 8歲

正文

不知道其他媽媽們是否也有這種困惑,孩子總是不知道10分鐘有多久?這可以說是十大讓我崩潰事件的前三名!

遊樂場裡說好再玩10分鐘就回家準備吃晚飯,約定的時間到了,她嘴裡雖然回應著,卻一點沒有離開的意思。

後來我谘詢了一些專家,他們說,6-7歲的兒童對短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多變且不穩定;8-14歲的孩子對短時間的估計比較準確,時間觀念已漸趨穩定。

而對半小時以上的長時距估算,受到情緒、任務等因素的影響,成年人都難以做到,何況是時間知覺處於發展初期的孩子。

於是我有了以下3招治娃妙招:第一招,定時器和鬧鐘可以讓難以估算的時間距離變得可控,能在時段結束時用聲音的方式提示孩子,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時間觀念的必備神器。

第二招,管住自己嘮叨的嘴、急切的心,把“趕快”變成“我希望”,比如:“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變成:“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後到下一個地方,車程15分鐘,所以現在該出發了。”

第三招,給孩子提供選擇。比如:如果我們10分鐘內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麽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麽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動太慢的後果,他們自己的行動就會更有效率。他們也更容易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

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講述人

小九媽媽 女兒 7歲

正文

寫兩分鐘作業,拿起橡皮玩了5分鐘;放下橡皮寫了三行字,說憋得不行了要上廁所;又寫了5分鐘,開始吃水果,順便到客廳“巡視”一圈,10分鐘過去了;好不容易寫完語文作業,拿出數學草稿本,卻當起了靈魂畫手……半小時的作業量兩小時才完成,這就是我們家小九的日常。

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這件事上,我覺得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給孩子做出珍惜時間、作息規律的榜樣,才能讓他們真正投身於一個良好的氛圍中。

因此,我和孩子爸爸會刻意在孩子面前特別在意時間。當第二天有什麽安排,會提前規劃出出門時間,收拾好需要帶的東西,上好廁所,到時間一定出門,誰也不等誰。彼此有需要幫忙做什麽事情時,也絕不拖遝,不會賴在沙發上玩手機等會兒再去做,而是馬上起身,做好榜樣作用。

我始終相信,一個家庭裡,若家長都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間安排緊湊有序,做事高效不拖延,孩子看在眼裡,無形中受到教化,多半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看了這3位媽媽的個人經驗,你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否有了一點啟發呢?

與此同時,團長也準備推薦幾本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關於時間的書籍,希望能夠通過閱讀的方式,幫助更多孩子對時間有概念,不再拖拖踏踏、磨磨蹭蹭。

《孩子與時間》

作者:(法)貝爾納黛特·蓋裡泰·埃斯

《孩子與時間》通過大量案例,講述了如何馴服神奇的時間。所有孩子的變化都是隨著時間而發生的,這種變化的前提是我們作為父母,了解並且幫助孩子意識到什麽是時間以及如何管理時間。孩子通過直覺、遊戲、邏輯思考獲得時間感,當他們將目光轉向自身,轉向自己的生活,就在主觀時間中找到了自我,體會到時間與自己緊不可分,並將客觀時間“佔為己有”,能合理利用時間,從而擴大視野,且得到身心的和諧發展。

書裡提供了各種活動、情境和練習場所,幫助父母通過遊戲來進行時間練習,這種練習有助於孩子認識時間,提高思維能力,學校學習中有關時間在運算、題目和數學中的應用也更能容易得到解決,提高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終使孩子獲得時間管理能力和更複雜高級的心智能力。

《買賣時間》

作者:(意)朱利奧·利瓦伊

兔子先生聽到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於是走進一家糕點店,問:“用一個小時可以買多少糖果?”結果,他被無情地嘲笑了。

原來,不是每個人的時間都能換錢。而且,不同人的時間,價值也不一樣,比如同樣一小時,著名醫生比水管工貴20倍!

後來兔子先生做起了買賣時間的生意,他將別人丟失的時間,比如排隊等候的時間、交通堵塞的時間等,收集起來轉賣給需要時間的人。

兔子先生發了大財,整天忙著做生意。然而他發現,他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了……

這是一個關於尋找丟失的時間的寓言故事,故事有趣,也很有啟發性。

《告別懶骨頭》

作者:(韓)黃根基

5個無可救藥的“懶骨頭”同學,或沉迷於網絡,或愛睡覺,或愛拖拉,或從未實踐目標,或整天被時間追趕,他們一起進入了“告別懶骨頭學校”,跟著20位因為善於管理時間而獲得成功的名人,學習如何管理時間……

《告別懶骨頭》針對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煩惱,從情商和智商兩方面培養他們性格、品格以及學習和生活習慣,書中還有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家給出有效的指導方法,並有大量可操作的遊戲、心理測評,幫助孩子輕鬆愉快地提高智商和情商。

《毛毛》

作者:(德)米切爾·恩德

《毛毛》是一部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在一座王宮聳立、殿宇紛繁的大城市,來歷不明的女孩毛毛突然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她雖然住在圓形廢墟廣場,卻得到善良人的幫助,成了大家的好朋友,漸漸成為人們的傾聽者。然而,一群西裝革履的灰先生打破了城市的平靜,人們慢慢變得焦躁,生活節奏紊亂,為了所謂的合理化,甚至放棄愛與被愛的時間,機械地生活著。當整個城市被灰色籠罩,只有毛毛依然守在廢墟廣場等待朋友的到來,並組織小朋友們抵抗灰先生的入侵。可毛毛也因此成為灰先生們的敵人而陷入危險之中,這時,毛毛得到了小烏龜和時間掌控者候拉的幫助,利用時間花打敗了時間盜賊灰先生,幫人們奪回了被盜走的時間。

你家的“小鬼”是否也是“拖延症晚期”呢?

關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你是否有什麽小妙招來“治”ta呢?

快來文末下方“寫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